艾曉 鄭永鳳 金惠祥 金小敏
摘 要:學生在寫日記的時候其實就是自己心聲的吐露,它表達的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他需要和別人交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數學時能不能學好關鍵在于他有沒有興趣,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學生在寫數學日記的時候只要教師進行合適的指導與交流就能恰當地培養他們的興趣。
關鍵詞:數學日記;指導交流;培養興趣
日記,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能幫助學生記錄自己的成長足跡,積累詞匯,培養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水平。其實,寫日記并不僅是語文學科的專利,在數學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現的數學知識,提出的數學問題,應用數學的情況等有關數學的內容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這就是數學日記。寫數學日記,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達到學科的整合。根據我幾年來對學生要求寫數學日記,談幾點體會:
一、寫數學日記能與學生達到情感交流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老師通過學生的數學日記,與學生溝通,和諧師生關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數學日記中大多學生都寫“我喜歡數學”“快樂的數學課”等等。
在數學日記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在課堂上沒有機會表達的意思或建議寫出來,可以將自己發現的日常生活中隱含的數學知識寫出來,也可以將自己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等寫出來,還可以將想對老師說的話寫出來。例如,在2012年9月21日我的一個學生金子馨的日記寫到:“有時候我上課的時候會走神,我真希望老師點我一下——”如有一篇吳青青同學寫的《學習數學快樂嗎?》她寫到:“從四年級第一學期開始,每一堂數學課都是老師教的,但是我學的一點都不快樂,因為很多時候課堂上有老師的責怪聲,我厭倦了這種上課方式。……老師你覺得責怪我們快樂嗎?我覺得再用這種方式上課的話就毫無意義了。”看到這段文字我驚呆了,原來自己傷害了學生的心,難怪她學習退步了。于是,我在上數學課之前找那位學生談話。我向她說明一切,并告訴她老師以后會改。通過數學日記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拓寬了師生交流的空間,融洽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二、寫數學日記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生活的一部分,離開生活數學將是一潭死水。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數學日記將生活與數學緊緊聯系在一起,它讓學生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務充滿了好奇心,使得學生樂于接觸數學信息,在課堂之外培養學生數學興趣。有一位學生提到:
今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買東西,我在超市里懂得了許多知識。我和媽媽首先買的是大白兔奶糖,媽媽付給售貨員阿姨50元錢,她找回了38元。媽媽問我:“我們買了多少錢的大白兔奶糖呀?”我想都沒想,脫口而出:“12元。”媽媽高興的點了點頭。后來,媽媽又帶我去買書,一本書4元4角,兩本書是多少錢呢?這次可得想一想呀:4元4角+4元4角=8元8角,對,就是8元8角。耶,我又算對了!我懂了:數學在生活中很有用。
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開動腦筋主動解決數學問題,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真正含義。用自己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且得到了其他人的贊揚,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呀!那種興奮、那種喜悅之情欣然溢滿字里行間。
三、寫數學日記對一些有難度的題目學生有個人見解
數學日記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一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內容,并根據自己的理解以數學日記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能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而且能發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五年級數學列方程解決問題中有這樣一個題:
甲乙兩地相距480公里,一輛小車和一輛卡車分別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甲每小時行72公里,3小時后它們相距54公里,乙每小時行多少公里?我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發現很多同學都知道3小時后兩車相距54公里,都把54公里當沒有走的,也就是說小車的速度×3小時+54+3小時×卡車的速度=總路程,當然這個方法是沒有錯的,乙的速度都得70公里。但付曦陽在2012年12月20日的日記是這樣寫到:“老師,我認為這個題還有一種情況,兩輛車為什么不可以在相遇以后才相距54公里呢?那么乙的速度就是106公里了”。是的,這題是有兩種情況,一種做在作業本上,一種寫在了日記里,這不就是寫日記的好處嗎?
四、寫數學日記,學生能對當天的數學知識進行總結
有的學生不知道數學日記該怎樣寫,但他知道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例如:陳金焱同學在一周五的日記中把分數除法做了很好的總結,這樣寫的:“這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除法,這是我總結下來的概念:(1)除數等于1時,商就等于被除數,(2)除數小于1時,商就大于被除數,(3)除數小于1商就小于被除數,(4)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5)兩個數的比中,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比的后項,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6)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五、寫數學日記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得到體現
課堂上常會用到這樣一句話:“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可是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究竟有多少呢?我想,一個才上小學的孩子體會并不會很深的。這回我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手中的筆親自做記錄,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生活中的數學.在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時候,我讓學生到超市對商品的價格進行了解,我們班陸錦錦同學在她的日記本上一共記錄下了90件商品的價格,還把這些商品按滿百元、滿十元、滿一元和不到一元的情況進行了分類,寫了整整三頁。當時,我看了很是感動,與個別只從家中找幾件物品敷衍了事的同學相比,她真是不簡單啊!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以及改版后的教材,都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總之,要培養學生寫好數學日記,能用一雙數學的眼睛觀察事物,老師首先應該運用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梳理知識形成過程的思考脈絡,然后叫學生當天寫下這一共同發現過程,也就是重視學生的反思能力培養,包括對課堂知識學習的回憶、歸納、總結、提高、反思、創新。再逐步讓學生寫一些數學預習日記、數學知識運用日記、數學歸納日記、數學實踐日記,讓他們心靈深處留下更多數學的烙印。
參考文獻
吳正憲.兒童心中的數學世界——數學日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