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冉
一、我國現階段中小型私營企業存在的客觀必然性及現狀
私營企業是指由自然人投資設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營利性經濟組織,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業法》等法律、法規登記注冊的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私營合伙企業和中小型民企獨資企業。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數字,2001年以來,私營企業數量有了明顯增長。從1993年到2012年的10年間,私營企業增長了33倍多,年均增長28.87%(截至2012年上半年,私營企業累計登記已達到334萬戶);注冊資本由1993年底的681億元增加到2012年底的35305億元,增長了52倍,年均增長48.41%(截至2012年上半年,注冊資本已達42146億元);從業人員由1993年底的372萬人增加到2012年底的4299萬人,增長了近12倍,年均增長27.72%(截至2012年上半年,從業人員已達4714萬人);私營企業產值由1989年的422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20123億元,增長了48倍,年均增長47.15%;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由1989年的190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0603億元,增長了近56倍,年均增長49.51%。2012年出口創匯的私營企業74443戶,出口創匯折合人民幣1749.68億元,分別比2001年增長了355%和91.68%。
到2012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均雇工11.73人,戶均從業人員為14.3人,分別比2001年增長5.68%和6.88%。在目前和今后一個階段內,我國絕大多數私營企業規模仍然會很小,但這些中小型私營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卻將越來越重要。由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大、中型企業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分別為51.1%和50.8%,而私營企業PMI則為45.2%,連續兩年低于50%的枯榮線,表示私營企業經濟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沒有明顯走出困境。
中小型私營企業常常受到經濟、法律和制度上諸多因素的制約,比如政策的限制、技術管理人員的缺乏、生產設備落后以及由于金融體系不發達、社會誠信缺失而導致的融資困難等。就目前來看,制約中小型私營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于缺乏科學、有效的財務管理。而造成財務管理困難的因素有二:一是相當數量的中小型私營企業領袖缺乏系統的管理知識,過于重視短期的利潤而忽略財務管理的重要地位;二是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融資難如影相隨;三是中小型私營企業的會計賬目異常混亂,管理者無法獲得及時、有用的財務信息,進而影響決策的客觀性和及時性。。
二、制約中小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因素
(一)財務管理在中小型私營企業管理中的地位不突出
企業的財務管理在現代企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資金流動的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中心。資金是企業的“血液”,而資金運動的特點是循環往復的“流動”。如果資金不流動,就會沉淀與流失。換言之,流動資金管理成效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總體效益的優劣。其次,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目的。它是財務活動的導向,與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緊密相關,企業經營管理目標通過財務管理目標得以實現。最后,財務管理是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是整個企業管理的定向機制、出發點和歸宿。
(二)財務管理在中小型私營企業管理中的制度缺失
1.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觀念陳舊、模式僵化
中小型私營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很多中小型私營企業在財務管理上采用的都是簡單粗放型的管理制度,而這種管理制度的主要特點就是無規律和無約束。丈夫是董事長兼總經理,老婆是“財政部長”,大事小事都是這倆人在家里研究。這種管理,既沒戰略規劃,也無規則約束,很容易給企業造成滅頂之災。
2.財務管控不嚴格,信用意識淡漠、融資難
一項中小型私營企業融資調查顯示,15%的企業表示“資金缺口大,急需融資”,71%表示“略有缺口,需要融資”,只有14%表示“無需融資”,需要融資的總占比超過80%。而在“貴企業從銀行貸款曾經遭遇_________”選項中,15%被拒絕貸款或者貸款額度被壓縮,13%被要求拉存款。中小型私營企業從銀行獲得貸款的難度比較大,究其原因,一是中小型私營企業規模較小、變化大、風險高、自我約束能力弱等特點決定了在市場規律作用下最易受到沖擊;二是管理不規范、信息不透明、信用狀況不確定、財務報表不規范等造成了中小型私營企業向銀行融資的條件缺失。
(三)財務管理在中小型私營企業管理中的機構設置不合理
很多中小型私營企業的內部并沒有專業財務管理機構,只是設置了單純的會計機構,血緣、鄉源所形成的“忠誠度”成為用人的重要標志,這些財務人員未必接受過系統化、專業化的知識教育,而真正的財務專業人員又難以為管理高層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財務人員被當作“記賬員”,主要負責對外提供財務與納稅報表,很難有所作為。這一切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相去甚遠,嚴重妨礙了信息化、知識化理財的進程。
三、中小型私營企業財務管理的解決方案
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以快、準、全的信息為導向。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部分。作為現代企業,企業管理的核心就是財務管理,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都要圍繞財務管理來展開。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制度,通過“三個突破”及時有效地解決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增強競爭力,是擺在中小型私營企業面前的首要任務。
(一)要實現財務管理理念的新突破,實現對管理模式的改善
中小型私營企業主必須改變以往陳舊的管理觀念,建立權利和責任相統一的財務運行模式。一是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對企業員工的工作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和肯定,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加強企業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二是樹立風險價值觀念,實現規范化管理。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制訂和建立獨具特色的財務管理辦法,使財務人員的“權、責、利”相統一。
(二)要實現財務管理手段的新突破,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資金是企業生存的關鍵。一是建立健全科學的財務預測方法、計劃與控制方法體系,對未來財務活動和財務成果做出科學的預計和測算。二是建立健全科學的財務分析和考評體系,運用特定的方法對財務活動及其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三是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如作業成本法、EVA管理評價法、平衡計分卡、價值鏈會計等。但引進不能全盤照搬,而應結合企業的情況加以創新改造,做到有所揚棄。
(三)要實現中小型私營企業財務關系的新突破,建立嚴格的懲罰監督制度
一是在企業內部建立相互監督評價以及企業上下級,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信息溝通制度以及責任追究制度;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顧問以“第三人”的視角審視、監督企業的經營管理行為。這樣,才能為推動中小型私營企業轉型升級創造必要的市場融資條件。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