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靜
摘 要:當前,建筑設計千篇一律,存在問題越來越多,隨著經濟水平的逐步提高,在物質方面的需求不斷被滿足,設計水平急需提高。本文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全面的透析了住宅建筑設計的理念,為建筑史土的發展奠定了堅強的墊腳石。
關鍵詞:綠色住宅 經濟水平 建筑文化
衣食住行中的住,作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備受關注,而影響住宅建造的因素來自各個方面,包括自然地域經濟水平、科學技術等物質以及社會政治、文化、觀念乃至習俗等。本文通過對實例的分析,從生態住宅的組成要素、生態住宅的類型及特點,對生態住宅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建設生態住宅的建議,從而為以后的住宅建設的發展提供了借鑒性的歷史意義。
1.生態住宅的定義
在國際上,生態住宅也被稱為綠色住宅、生態住宅以及可持續發展住宅。它是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利用自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一個有利于人們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生態住宅小區是一個技術與自然達到充分融合,各種資源的利用最有效,環境清潔、優美、舒適,可大大降低因自然災害、生態環境破壞或暫時失衡等影響而產生的各種風險,有利于提高小區文明程度的穩定、協調、持續發展的人工復合系統。同時生態住宅立足于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兩大課題,所關注的不僅是節約不可再生能源和利用可再生潔凈能源,還涉及節約資源、減少廢棄物污染及材料的可降解和循環使用等。
2.我國生態住宅的建設現狀
2.1生態住宅的核心是綠色生態住宅,我國對此也制訂了相關技術原則與建設標準。首次明確指出了“綠色生態小區”的概念、內涵和技術原則,要求住宅在能源、水、電、氣、聲、光、熱環境及綠化、廢棄物處理、建筑材料9方面符合國家有關的定性定量指標,提出了相關技術手段,保護、利用、防御自然,做到與環境共生,節約能源,創造循環再生型的建筑生涯,提供舒適健康的環境。
2.2我國生態住宅的倡導者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綠生態住宅”的標準制定和推廣。“綠色生態住宅”的概念一經提出,響應者眾多,無論是從人的健康還是生態的角度看,先行一步總是主動、有利的。商會積極推動綠色生態住宅的建筑標準應用于實際,生態住宅涵蓋了全國各地,有的按其全部標準進行設計與建造,有的則只是集中精力做好其中的某一項或幾項標準。
2.3近年來,政府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積極提倡綠色生態健康住宅,陸續提出了“綠色住宅”、“生態住宅”和“健康住宅”等理念,而購房者也將整個住宅小區的綠色生態狀況作為判斷小區優劣的主要指標。從廣度深度上創建綠色生態住宅區,必將給中國住宅業注入無限的活力和生機。
3.發展生態住宅的必要性
3.1可持續發展任何時候都是時代的主旋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戰略,而生態環境建設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生態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住宅是城市建設的基礎,生態城市應該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從而使居民的生活得更美好和諧。
3.2與其他投資一樣,住宅建設每年都會消耗大量能源和資源,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合理規劃項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學的建筑體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積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能耗大的建筑材料,節約不可再生原料和短期資源。多使用自然建材和當地材料。
3.3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所居住的生活環境在安全、健康、舒適、美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態住宅能夠減輕居住區環境的污染,能使廢棄物減少到零排放或零污染,做到再生、循環使用和重復使用,生態住宅可為人們提供最大的自然度和自由度,充分有機地利用自然的原材料,大大減少了有害建筑材料對人體的污染,使人們居住更加舒適。
4.生態住宅的建筑建設設計方案
國內某一著名設計院承接的一項住宅小區建筑設計過程中,通過對國內外生態型建筑尤其是住宅區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設計院在設計過程中嘗試了一些新技術,力圖打造出一個具有高品味的綠色生態住宅小區。
4.1建筑山墻節能處理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小區地形特點,住宅西山墻較多,因此如何解決西曬問題是較突出的一個問題。通過參考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辦公樓的設計思路,該辦公樓從關注環境健康的角度創造了一個“綠色化”的辦公建筑。該建筑的主人口為西向。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西曬成為建筑生態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防止西曬,采用了緩沖層的概念設計,即在西向主人口處建立一面大尺度的防曬墻,這是一面與建筑完全脫開的混凝土實墻。在炎熱季節,可以最大限度地遮擋西曬的直射陽光。同時,防曬墻與建筑主體之間寬度保持在4.5 m之內,有利于室內外空氣的互動。
4.2在實施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的初期,普遍采用內保溫方法。但內保溫方法存在的問題較多,一是熱工效率較低,外墻有些部位(如丁字墻、圈梁處)形成“冷橋”,使保溫性能有所降低;二是保溫層在住戶室內墻面出現虛鼓,對二次裝修造成不便;三是內保溫厚度占據室內空間,使室內建筑面積減少。因此目前大多采用外保溫法,外保溫節能墻體克服了內保溫墻體的不足,薄弱環節少,熱工效率高,不占室內空間,對保護結構有利,既適用于新建房屋,更適合節能改造。考慮到工程造價方面,外保溫法比內保溫法更勝一層。
4.3作為生態住宅小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水環境在住宅小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住宅內要有室內給水排水系統,以供給合格的用水和及時通暢的排水,住宅小區內要有室外給水排水系統、雨水系統。大面積的綠地及區內道路也需要用水來養護與澆灑,這些系統和設施是保證住宅小區優美、清潔、舒適的重要物質條件。其中,雨水回收利用是水環境規劃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小區的雨水收集、處理后,在一定范圍內作為非飲用水系統使用,是節約水資源、補充地下水、改善小區環境的途徑之一。在小區水環境規劃中都考慮了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問題。其使用目標主要是作為住戶沖廁用水、景觀及綠化用水、道路澆灑用水等。
4.4目前,太陽能熱水技術是我國最為成熟、應用最為廣泛、產業化發展最快太陽能技術,即家用太陽能熱水器。另外,被動式太陽房太陽能空調示范工程也已建成,而太陽能光輻發電時技術仍處在起步階段。太陽能熱水器由于造價低廉、使用方便,被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接受,建筑師在住宅設計中,也在屋面統籌考慮太陽能熱水系統,避免了出現再次安裝及投入的問題。
5.建筑規劃與節能設計
建筑朝向、建筑間距以及建筑的相互組合關系將是規劃節能設計的重點。建筑的主要朝向應迎合當地夏季的主導風向,我國大部分地區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為宜一般以正南偏東、南偏西10o以內為好。同時,南北朝向的建筑物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陽輻射也相對東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可以節省夏季空調的用量;而在冬季時,建筑受到太陽輻射的情況剛好與夏季相反,從而節約了建筑保溫所需的能耗。選擇夏季主導風向為導風口,使住區內風速流暢,從而使建筑物與空氣的熱交換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溫度。
6.生態住宅的發展
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我國在考慮其延續性及全面性的基礎上,對生態住宅的發展制定了以下方略。
6.1對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重視地方場所的文化脈絡。
6.2運用技術的公眾意識,結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簡單合適的技術。
6.3樹立建筑材料蘊含能量和循環使用的意識,在最大范圍內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溫能量,破壞環境,產生廢物以及帶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征求重新利用舊的建筑材料和構件。
6.4將建設所需的資源降至最少,盡量應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間使用的靈活性,以便減少建筑量。
6.5減少建筑過程中對環境損害,避免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浪費以及建材的浪費。
7.結語
21世紀是信息時代,更應該是生態文明時代。面向21新世紀,走可持續性發展之路,維護生態平衡,營造生態住宅從而發展生態住宅將是人類的必然選擇。住宅建筑設計發展方案的探究與深化,使得中國乃至世界的建筑設計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為設計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促使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推動中國在世界上前進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