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韻潔 陳瀟 蔡曉春
摘要:本文基于1997-2006年我國29個省的面板數據,利用分位數回歸模型,對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對不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地區的影響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在高分位水平,基本建設支出和支持農業支出占財政總額比重的增加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科教文衛支出及行政管理費用支出的增加會加大差距;而在低分位水平,科教文衛支出、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及支持農業支出都能有效改善城鄉收入差距。財政手段是政府實現社會財富再分配的主要手段,我國各級政府應根據當地的城鄉收入差距程度優化其財政支出結構,以實現城鎮與農村的協調穩定發展。
關鍵詞:財政支出結構;城鄉收入差距;分位數回歸
1.引言
建國后隨著城鄉“剪刀差”的實施,讓農村大量補貼城市,城鄉形成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2013年,溫家寶總理在第十二屆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在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其中包括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較大的問題。如何解決4億多城市戶籍居民與近9億農民的城鄉收入差距問題不僅是我國政府面臨的艱巨任務,更是眾多學者也在探究的極具現實價值的難題。
目前已有大量學者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財政支出結構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冉光和(2007)利用省級面板數據進行最小二乘回歸,發現基本建設支出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而行政管理支出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Demurger(2002)的研究指出,由于區位和資源稟賦上的差別,相同的政策也會導致地區間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差距。故有學者按地區分類研究財政支出結構的不同影響效應,王藝明和蔡翔(2010)的分析發現,財政支出結構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在中國三大地區存在差異性,基本建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和福利保障支出在東部地區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在西部地區卻顯著擴大了城鄉收入差距。錢爭鳴和方麗婷(2012)的分析發現,財政支出結構對城鄉收入差距具有顯著的線性和非線性影響,農業支出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在東、中部政府可通過增加基本建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來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在西部政府可以適當增加社會保障支出以及減少基本建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以及行政管理支出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本文將選擇不同的研究視角引入分位數回歸來分析財政支出結構的影響效應。目前,分位數回歸在研究收入不平等方面已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Fitzenberge和Kurz(2003)探討了德國居民收入處于不同的分位數水平時,人力資本,受教育程度及工作年限對其薪資的影響效應不同。劉生龍(2008)利用分位數回歸方法研究教育和經驗如何隨著收入水平的變化而對其產生不同的影響,發現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回報率越來越低,而經驗的回報率越來越高。張濤(2011)采用分位數回歸從教育回報率、性別和工作部門的差異三個方面對中國工資收入差異進行研究得出與以往不同的結論。
因此,本文擬選取我國29個省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研究對象,利用省際間的面板數據,采用分位數回歸方法研究財政支出結構對城鄉收入差距程度不同地區的影響的差異,進而為各級政府提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參考建議。
2.模型設定
由于面板數據的二維性,如果模型設定形式不正確以及由此造成的參數估計方法的不當,將對參數估計結果造成較大的偏差,故采用面板數據建模時,要對模型的設定形式進行檢驗。參考趙亮(2007)首先利用Eviews6.0對全國各省財政支出面板數據進Hausman檢驗,用以判別是否需要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其檢驗簡要結果如表1:
由表l可見,隨機效應模型的原假設應該被拒絕,故本文的面板數據模型可能是混合模型,也可能是固定效應模型。其次,利用F檢驗對其進行固定效應檢驗,其原假設:對于不同截面和時間序列個體有相同的截距,即模型為混合估計模型。備擇假設:對不同的截面,不同的個體模型的截距都顯著地不同,模型為時刻個體固定效應模型。檢驗統計量為:
其次,本文研究采用分位數回歸方法,分位數回歸(Quantile Regression)最早由Koenker和Bassett于1978年提出, 是對以古典條件均值模型為基礎的最小二乘法的延伸,它用幾個分位函數來估計整體模型,其本質是通過取0-1之間的任何分位數值,讓自變量解釋出不同分位數水平下的因變量。其定義為:設隨機變量Y的分布函數為
得到,而一般線性條件分位數函數為
因此設定時刻個體固體模型為:
3.變量設定與數據來源
根據錢爭鳴等(2012)的研究結論,本文選取如下表2中的變量:
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和避免財政分權改革的影響,我們選取了從1997年到2006年(2006年以后各級政府的行政管理費用納入了一般公共服務中,沒有此項支出的單獨核算)的除西藏和重慶兩省以外的29個省的相關數據,原始數據來源于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中國人口統計年鑒》、《中國人口與就業統計年鑒》。
4.實證結果與分析
4.1實證結果
考慮在不同城鄉收入差距程度的地區,各項財政支出的改變可能會產生不同效應,參考齊曉麗等(2010)對面板數據進行分位數回歸的方法,本文利用Eviews6.0軟件對選取的面板數據來處理式(1)。為了避免異方差性,估計時除了cpi以外的所有變量均取對數值。估計結果見表3:
4.2結果分析
由表2可知,從整體上看,在高分位水平各項財政支出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基本顯著,而在低分位水平通過顯著性檢驗的較少,說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地區可以更好發揮政策效應。下面分別分析各項財政支出在不同分位數下的影響:
第一,省級政府當年基本建設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與城鄉收入差距大多沒有顯著相關關系,其分位數回歸估計系數只在0.95分位通過了顯著性檢驗。這表明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地區基本建設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增加將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從基本建設支出的對象看,包括了對城市和農村的支出,其對增加城鎮和農村居民的收入都是有利的,但可能帶給當地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高于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在其他分位數水平下均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財政的基本建設支出對經濟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時滯效應,其影響效果有待進一步考察。
第二,省級政府當年支持農業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除在0.05分位回歸系數不顯著,其余分位都顯著為負,回歸系數分別為:-0.080757、-0.076778、-0.053764、-0.053830,并隨著分位數的上升,回歸系數經歷了由小變大到逐步穩定的變化,說明財政支持農業支出對城鄉收入差距程度不同的地區的影響效應不同,且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小的地區其作用效果更明顯。
第三,處于低分位的地區,省級政府提高科教文衛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將有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然而對于處于高分位的地區,提高科教文衛支出的比重將擴大城鄉收入差距。這說明,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地區,科教文衛支出帶有明顯的城鎮傾向,只會通過優化城鎮地區的資源結構來促進城鎮地區經濟的高速發展。而農村的科教文衛支出嚴重不足,其人力資本積累逐漸下降使農村的發展處于瓶頸狀態,收入的提高受到限制。
第四,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包括公用經費支出和人員經費支出。回歸結果顯示,省級政府當年行政管理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的分位數估計系數分別為:-0.010764、-0.007936、-0.0034760、0065890、0.014009,表明隨著分位數的上升,分位數的估計由小逐漸變大,并且由負轉正。處于低分位的省份,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的增加將顯著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在0.05和0.25分位時,回歸系數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而于處于高分位的省份,影響方向卻截然相反,增加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的比重將顯著擴大城鄉收入(在0.95分位時,回歸系數在1%的顯著性
水平下通過檢驗)。
第五,省級政府當年社會保障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沒有顯著相關關系。其分位數回歸系數除在0.05分位時為正,其余分位系數都為負,但其回歸系數都不顯著。社會保障支出在檢驗結果上均不顯著,說明社會保障的投入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不確定。這與流行的觀點相悖,因為社會保障支出的原則政府要通過再分配保護困難群體利益,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經濟發展。由于我國的社會保障支出在總量和結構兩方面與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社保支出比重自改革開放后至本世紀初一直不到5%,近幾年才維持在11%左右,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明顯的差距,且有關數據顯示,超過 90%的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均投向了城鎮居民,有明顯的城鎮化傾向。故政府應改善社會保障的支出總量和結構,使其能成為一種能有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行政手段。
對于控制變量,城市化水平的分位數回歸系數在各個分位下都顯著,且都為負,說明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鄉之間各種要素的流動種類更加豐富,流動也更加頻繁。與此同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極大程度上轉移了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生產率,增加了農村居民收入,從而縮小了城鄉收入差距。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和開放程度的分位數回歸系數都沒有通過檢驗,因此其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具體影響有待進一步考察。
5.結論和建議
本文首次引入分位數回歸方法考察財政支出結構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估計結果顯示在不同城鄉收入差距水平下,各項財政支出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在方向和程度上不盡相同。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省份,即在高分位時,增加基本建設支出和支持農業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能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科教文衛支出及行政管理費用支出比重的增加會加大收入差距;而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小的省份,即在低分位時,增加科教文衛支出、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及支持農業支出的占比能有效改善城鄉收入差距。支持農業支出占比的增加在全國范圍都能顯著地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但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小的地區其作用效果更明顯。但基本建設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不確定,通過顯著性檢驗的較少。
上述研究結論為不同城鄉收入差距程度的地區財政支出結構的選擇提供了現實的依據,各級政府可根據當地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和城鄉收入差距程度對已有的財政支出結構進行調整。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小的地區,則可以通過增加支持農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省份,則可以適當增加基本建設支出和支持農業支出占地方財政支出的比重,加大發展農業的投入力度,同時可以適當減小行政管理支出或者優化行政管理支出的結構來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由于此類地區的科教文衛支出帶有明顯的城鎮化傾向,政府應當扭轉城市傾向的策略,增加科教文衛支出在農村的投入,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冉光和, 唐 文. 財政支出結構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7(4).
[2] Sylvie Demurger, Jeffrey D. Sachs, Wing Thye Woo. Geography, Economic Policy,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J].Asian Economic Papers,2002.
[3] 王藝明,蔡翔,財政支出結構與城鄉收入差距--基于全國、東、中、西部地區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中國財政學會2010年年會暨第十八次全國財政理論討論會論文集:164—170.
[4] 錢爭鳴,方麗婷,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基于非參數可加模型的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2012(5):90—98.
[5]Fitzenberger B,Kurz C.New insights on earnings trends across skill groups and industries in west Germany[J].Empirical Economics,2003,28(3):479—514.
[6]劉生龍.教育和經驗對中國居民收入的影響—基于分位數回歸和審分位數回歸的實證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 2008(4).
[7]張濤. 工資收入差異的解釋:基于分位數回歸的經驗研究[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1(11).
[8] 趙亮,陶紅軍. 區域和時間因素對湖北省農業生產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07(19).
[9] Koenker R,Bassett G.Regression Quantiles[J].Econometrica,1978(01)
[10] 齊曉麗,金善女,等. 基于面板數據的分位數回歸及實證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10,39(3):98—101.
[11]吳慶田,方倩.財政支農投入與農村微觀產出的相關性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2(18).
[12]徐倩,李放. 我國財政社會保障支出的差異與結構:1998~2009年[J].改革,2012(2).
基金項目:國家統計局課題:我國勞動工資統計指標體系優化及應用研究項目(2010LC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