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從什么時候起開始執行?其適用范圍有哪些?
答:《辦法》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適用范圍有:向學位授予單位申請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所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和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其中,博士和碩士的學位論文包括學術學位論文、專業學位論文以及同等學力人員申請博士、碩士學位的學位論文,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同時還包括畢業設計或其他畢業實踐環節。
問:學位申請人員、指導教師和學位授予單位都有哪些職責?
答:《辦法》規定,學位申請人員應當恪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應當對學位申請人員進行學術道德、學術規范教育,對其學位論文研究和撰寫過程予以指導,對學位論文是否由其獨立完成進行審查;學位授予單位應當加強學術誠信建設,健全學位論文審查制度,明確責任、規范程序,審核學位論文的真實性、原創性,還應當將學位論文審查情況納入對學院(系)等學生培養部門的年度考核內容。
問:《辦法》規定了哪些行為屬于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如何認定這些行為屬于學位論文作假行為?
答:《辦法》所規定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包括以下5種情形:購買、出售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買賣的;由他人代寫、為他人代寫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代寫的;剽竊他人作品和學術成果的;偽造數據的;有其他嚴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的。
《辦法》指出,如發現學位論文有作假嫌疑,學位授予單位應當責成本單位學術委員會或學位評定委員會進行調查認定。必要時可以委托第三方專家組織或聘請專家組成專門機構,對學位論文作假行為進行調查認定。學位授予單位也可根據本單位學風建設的實際情況,指定學風部門負責調查認定。
問:被認定為學位論文作假的個人和單位,將會受到哪些懲處?
答:《辦法》規定,學位申請人員出現學位論文購買、由他人代寫、剽竊或偽造數據等作假行為時,未獲得學位的,學位授予單位可取消其學位申請資格;已獲得學位的,學位授予單位可撤銷其學位,并注銷學位證書,同時,從處理決定發出之日起3年內,各學位授予單位不得再接受其學位申請;如果學位申請人員是在讀學生,還可開除其學籍;如果學位申請人員是在職人員,學位授予單位除給予其紀律處分外,還應當通報其所在單位。
指導教師未履行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教育、論文指導和審查把關等職責,其指導學生的學位論文存在作假情形的,學位授予單位可以給予其警告、記過處分;情節嚴重的,可以降低崗位等級,直至開除或解除聘任合同。
學生培養部門多次出現學位論文作假或者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影響惡劣的,學位授予單位應當對該學院(系)等學生培養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并可以給予該學院(系)負責人相應處分。
對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多次出現學位論文作假或者學位論文作假行為影響惡劣的學位授予單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可以暫停或者撤銷其相應學科、專業授予學位的資格;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可以核減其招生計劃,并對負有直接管理責任的學位授予單位負責人進行問責。
此外,為他人代寫學位論文、出售學位論文或者組織學位論文買賣、代寫的人員,屬于在讀學生的,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屬于學位授予單位的教師或其他工作人員的,可以開除或解除聘任合同。社會中介組織、互聯網站等,組織或者參與學位論文買賣、代寫的,由有關主管機關依法查處;學位論文作假行為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