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磊 許學軍
摘要:利用1980~2011年的時序數據,基于多變量的Johansen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檢驗,實證結果表明“鐵公機”的建設與經濟增長存在Granger因果關系,且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但交通運輸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往往具有時滯性。最后,針對實證結果,給出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交通運輸需求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經濟增長;平穩性檢驗;協整;因果關系檢驗;時滯性
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它是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先決條件。交通系統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既包括交通基礎建設以及交通運營產值所產生的直接效果,還包括與此相關的進出口貿易、制造業及金融行業等方面所產生的波及效果。同時經濟的發展也會促使交通運輸的發展與之相匹配,兩者相互影響。但是兩者究竟如何影響?尚缺乏確切定論。目前主要認為,經濟發展能夠帶動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從而需要相關的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進入。而發達的交通運輸能夠減少人們的時間成本,促進人和物的流動,并且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在所有的交通基礎設施中,鐵路、公路和機場建設俗稱“鐵公機”占據著主要部分,研究這三種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對交通運輸的完善發展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由于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所產生的經濟影響具有滯后性,因而在建設交通設施時要有前瞻性的思維。
一、我國“鐵公機”的建設與經濟發展簡況
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我國鐵路、公路和航空運輸線路長度成倍增長。到2011年末,這三種運輸線路總長度已經達到769.02萬公里,比1980年增長了5.76倍。其中,鐵路營業里程9.32萬公里,增長了0.75倍;公路里程410.64萬公里,增長了3.62倍。國內航線里程349.06萬公里,增長了16.87倍。本文選取《中國統計年鑒》1980~2011年的統計數據,這三十多年來,我國的GDP由1980年的4545.6億元到2011年的472881.6萬億元,平均增長為16.16%。由圖1可以看出,
我國交通運輸里程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與GDP的發展趨勢基本一致。但對于各自的發展方式又不完全相同,鐵路(TL)增長一直較為平穩,08年雖然經歷全球性金融危機,但是由于國家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使得鐵路建設投資加大,從而使鐵路發展更為迅速;公路(GL)建設在04以前一直穩定增長,從04年以后國家開始重點建設公路,特別是城際高速公路的發展尤為迅速。航空業(HK)除了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有稍微的下降以外,整體也呈穩定增長態勢。
二、“鐵公機”與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
(一)時間序列數據的單位根檢驗
本文使用Eviews7.2軟件,采用ADF-Fisher檢驗的方法對GDP 和三種交通交通運輸進行時間序列數據的單位根檢驗,以確定其平穩性。其中最優滯后期階數的確定采用AIC和SC準則。
由表1和表2可見,GDP和三種運輸方式的ADF統計量都大于5%水平下的臨界值,表明序列是非平穩的,存在單位根;而其一階差分的ADF統計量均小于5%水平下的臨界值,表明序列是平穩的。因此得出結論:四個變量均是一階單整變量,可以進行協整檢驗。
(二)Johansen協整檢驗
在進行協整檢驗前需要建立一個VAR模型,以確定滯后階數,以保證協整關系統計上的可信度。根據LR、PRE、AIC、SC等準則確定最優滯后階數為3.由此得出Johansen協整檢驗的最佳滯后期階數為2。協整檢驗結果如下表:
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存在兩個協整向量。通過協整關系檢驗得出,GDP與三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在無約束條件下存在一個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協整方程為:
從協整方程的符號來看,所得結果是符合經濟意義的,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對經濟有正向的推動作用。這與國內外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上是相同的。從協整方程參數大小來看,鐵路運輸對經濟促進作用最大,其系數為3.80左右,其次是航空業,而公路運輸隊經濟影響較弱。
(三)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Granger檢驗是一種用來分析變量之間因果關系的方法。由于各變量均是一階單整,因此可以進行Granger檢驗,但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對滯后期的長度比較敏感,不同滯后期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檢驗結果,因此,需要對不同滯后期進行檢驗。運用Eviews7.2分別對GDP與三種運輸方式進行因果關系檢驗,文中只給出GDP與鐵路(TL)的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根據GDP與鐵路(TL)、公路(GL)和航空(HK)的Granger因果檢驗分析結果,隨著滯后期的不同,檢驗救過也有所差異。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滯后1、2、3、4階的檢驗結果顯示:GDP不是TL的Granger原因,p值均小于0.05,被拒絕,滯后4期時,TL不是GDP的Granger的原因被拒絕;GDP不是GL的Granger的原因只有在滯后4期時才被拒絕,GL不是GDP的Granger的原因均被接受;HK不是Granger的原因均被接受,GDP不是HK的Granger的原因均被拒絕。
(四)研究結果
(1)GDP的發展與鐵路建設有著密切的Granger因果關系,在短期,經濟的發展能顯著的帶動鐵路的建設,因為發展經濟需要人才和資本等,便利的鐵路交通可以大大節省時間成本,促進資源和要素的流動,同時鐵路交通可以加強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而在長期,隨著鐵路建設的完善,它也會反向地促進經濟的發展。由協整方程也可以看出,在長期我國鐵路建設在交通運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是協調東中西部區域發展的樞紐。
(2)由GDP與公路的Granger的因果關系檢驗可以看出,經濟的發展與公路建設在1~3階的滯后期并無因果關系,只有在滯后4期時,公路建設表現為經濟發展的Granger的因果關系。在協整檢驗時,公路也表現出對GDP的低貢獻率 。這點可能與有關理論不太符合,也說明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存在分歧,但分析結果表明,公路建設的確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3)GDP的增加與航空業的發展也有著較為密切的Granger因果關系。隨著GDP的增加,對航空業的需求有著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因為航空運輸的高效性,作為一種新興的運輸工具,對于拉動區域經濟發展,增加就業都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08年金融危機以后,航空運輸業發展呈現出一種高速發展態勢。
三、“鐵公機”建設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從以上的實證分析可知,經濟的發展與“鐵公雞”的建設整體存在著Granger因果關系,就分析而言,GDP的增加會直接導致“鐵公機”的建設。同時“鐵公機”的建設也會在一定時期帶動經濟的發展。而且,協整關系式表明,“鐵公機”的建設對經濟增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同時要注意,GDP的增長對“鐵公機”的需求表現為直接性,而“鐵公機”的建設對經濟的影響卻具有滯后性。
針對上述實證結果,給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第一,合理規劃交通運輸的建設,使之與經濟發展的步伐相協調。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表明GDP與鐵路建設有著密切的互為因果關系,協整方程也說明鐵路建設對經濟的發展有著較大的正向推動作用。因此,應該加大對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近年來對高鐵的投入,同時建設鐵路要有前瞻性的眼光。檢驗發現公路未能很好地發揮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因此,應該考慮公路建設布局是否合理,不要為了發展經濟就濫建,要考慮建設公路的實用性。而航空業在現代運輸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航空業發展還不是非常成熟,將來航空業將會快速發展,需求較大,同時也要合理規劃航空網絡。
第二,防止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的過度超前需求。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表明GDP對“鐵公機”的建設有較強的因果關系,即現代經濟的發展會促使交通運輸的發展。這就要求運輸業的合理適度發展,社會經濟發展對運輸業的需求規模適中是運輸業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界限。超過這個界限,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還會導致不合理競爭的出現。鐵路、公路和航空業的相互惡性競爭會影響整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從而進一步又影響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先柏.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J].金融經濟,2007(10):37-38
[2] 劉曉鵬.協整分析與誤差修正模型——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1(5):10-12 .
[3]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5,319-354
[4]劉秉鐮.現代經濟增長與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