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梅
摘 要:數學是小學教學的基礎科目之一,被視為教學的主科,小學數學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信息科技的發展,小學教學改革是大勢所趨,而如何進行改革又成為教師面對的課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已然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而有效的教學提問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課堂效率,從而促進教學發展。從教學經驗出發,以小學課堂教學提問入手,就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提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
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世界的整體發展趨勢呈現出數字化的特點,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的課程日益受到重視,而小學數學處于數學整體教學的關鍵環節,一切關乎數學的教育都以它作為基點。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固然作為一種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中,然而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提問成為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其意義值得深思。
一、課堂提問要明確課堂目標
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提問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應該以教材為中心,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而且應該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新課改的要求進行教學提問。在提問過程中,教師要具備清晰、明確的思維,做到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意識,并且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在進行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舉出相應的例子向學生提問異分母分數的區別和特征,這樣提問的目的在于,可以通過問題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具備初步的教學認識,有助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進行通分以及通分在運算過程中的重要性。
二、課堂提問要注重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興趣的激發對促進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和催化劑。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提問而言,教師應該充分把握趣味教學。教師在進行數量關系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兒歌進行提問,例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學生:“青蛙有幾條腿?”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他們會配合教師回答道:“一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通過兒歌提問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又如,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提問,如古希臘神話中最為著名的斯芬克司謎語,即:“什么東西早上四條腿,中午兩條腿,下午三條腿?”然后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課堂提問要注重效率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分為課堂之前、課堂之中以及課堂之后三個階段,按照目標和內容分為課前預習、課堂導入、課堂教學、課后復習四個階段,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應該注重教學的各個環節以及全面把握教學內容。想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必須掌握提問的時機,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選擇適當的教學時間段進行針對性的提問,要讓教師的教學切合學生的思路發展。其次,教師還應該掌握提問的次數,要做到適度原則,避免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提問的次數較少不能達到教學目的,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提問的次數較多,教師將很難控制教學的發展局面,出現偏離教學的現象。總之,對于有效的教學提問方法而言,應該重視量的積累和變化。既要保證問題的量,又要優化問題的質,從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除此之外,想要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還必須注重問題的啟發性,學生學習的過程其本質就是認識的過程,而學生的認知發展過程和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一樣,需要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教師而言,應該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做到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實質性的啟發。如,在進行“除法”教學中,當數字不能整除時應該如何保留小數點,這樣的問題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發,讓學生對教學內容即如何保留小數點的問題產生興趣,處于期待的狀態,教師提出有效性啟發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產生了渴望掌握知識的要求,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綜上所述,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存在著相應的問題,無論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問題都一定程度地影響到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進展,給教學帶來相應的壓力。想要改變這樣的現狀,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在小學教學改革中堅持以理論為指導,而最為關鍵的是要重視課堂提問教學,要注重提問的方式和方法,堅持以人為本和以實踐為宗旨的教學理念,以運用為主的教學宗旨。師生之間要注重教學互動,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依據,全面把握教學整體創新,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總之,小學數學課程中注重教學提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在進行教學提問時必須按照時代發展的要求進行才能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羅紅彥.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1(19).
[2]王旭輝.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教學案例及反思[J].甘肅教育,2012(13).
(作者單位 蘭州新區中川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