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蔚
摘要:養老保險制度是我國金融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養老保險的“減震器”和“安全網”,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健康運行是確保“防震”與“安全”的關鍵環節。目前,個人賬戶運行及管理情況倍受關注,個人賬戶管理紕漏與不良運行關系到參保人員切身利益,并將會形成養老金體制最大的隱患,最終將成為社會、政府難以承受之重。為此,必須從制度建設、管理模式和運行監控上進行全方位改進。
關鍵詞: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制度
一、個人賬戶歷史沿革
個人賬戶是用于記錄參保人員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從單位繳費中劃轉計入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以及上述兩部分的利息。它是參保人員辦理退休手續、以及跨統籌范圍轉移、退休前退保、退休前出境定居或死亡終結基本養老關系時,領取個人賬戶有關待遇的主要依據。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始于1995年國務院發布的6號文件《關于深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在這一通知中明確要求保險經辦機構要為參加養老保險職工建立個人賬戶,這是真正對個人賬戶制度做出安排的標志。1997年《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文件對個人賬戶進行了重新規范,將個人繳費工資的11%記入個人賬戶。而在個人賬戶運行過程中,由于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相互調劑使用,造成個人賬戶空賬規模越來越大,2001年為做實個人賬戶,國家首先在遼寧進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試點工作,并將計入個人帳戶的比例由11%縮小至8%。在改革試點工作基礎上,2005年《國務院關于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對計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作了統一調整,即縮小為8%,且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以后幾年一直在進行個人賬戶的做實做細工作。在個人賬戶的歷史發展中,將個人賬戶引入基本養老保險,與社會統籌相結合,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這種制度的選擇,在沿襲了現收現付制和完全積累制兩種籌資模式優點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兩種模式各自的不足,如:空賬運行、管理難度大、工作量巨大和管理成本昂貴等等。
二、個人賬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問題
個人賬戶“空帳”運轉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按照現收現付模式運行,在養老基金財務的管理上,實行的是混賬管理的辦法,即允許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相互調劑使用,由于“中人”個人賬戶基金積累不足、“老人”并沒有形成個人賬戶基金的積累,政府也沒有承擔相應的轉制成本,大量動用中人和新人積累的個人賬戶基金支付當期養老費用,承擔過去幾十年離退休職工的養老負擔,使得本應為完全積累的個人賬戶變成了只具有記賬功能的“名義賬戶”、“實賬”變成了“空賬”,造成個人賬戶“空賬”運轉,嚴重影響到廣大參保人員繳費的積極性,特別是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時會造成嚴重的財務不可持續,從而影響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及其可持續發展。
(二)管理問題
1.內控制度管理松懈,造成個人賬戶基礎工作混亂。養老保險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極強的工作,在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與核算中,由于內控制度執行力不強,內控制度形同虛設,從而造成參保人員個人賬戶的基本信息記錄不準確,繳費了卻無個人賬戶、一人記多賬、賬戶記賬不及時、記錄不完整、個人賬戶空賬運行無法轉移等諸多問題,成為個人賬戶管理中的重大隱患。
2.計算機管理方式下計算機數據與會計賬面數據不符,造成個人賬戶賬目不清,不能真實反映參保人員的繳費情況。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手工操作方式向計算機管理方式過渡時,人手不夠或是某種歷史原因手工數據輸入到電子計算機時出現差錯,沒有及時更正,二是由于日常計算機管理不善,不及時進行數據備份造成數據丟失,使參保人員基本信息、繳費臺賬、個人賬戶三者缺乏連續性。
3.個人賬戶管理難度大,養老保險經辦員頻繁更換嚴重影響個人賬戶的維護管理。統籌經辦機構在個人賬戶中記錄的項目繁多,少則幾十條,多則上百條,難于管理,又由于各地保險經辦機構沒有統一的規范,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相互之間個人賬戶的正常轉移。并且由一名統籌人員記錄一位參保人員的一次繳費記錄很容易,但由多名記賬人員記錄成千上萬名參保人每月的繳費記錄,難度會大些。而幾萬名賬務管理員定時和不定時記錄所有參保人員的繳費記錄,且可以相互轉移、跟蹤服務,一生都不出錯,難度可想而知。而由于客觀原因經辦人員頻繁更換更嚴重影響了個人賬戶的日常維護和管理。
4.養老保險經辦機構不能就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與參保人員及時對賬。在養老保險運行過程中,統籌機構由于種種原因沒有與參保人員及時進行對賬,按時發放對賬單,使參保人員對本人的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的多少不能及時清楚的知道,個人賬戶的管理上是否會出現問題或是個人賬戶的賬目不對該怎么辦,使參保人員對于三四十年之后才能支取養老金的個人賬戶管理充滿憂慮。
三、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對策探究
(一)做實做細個人賬戶
取消混賬管理辦法,不允許統賬基金相互調劑使用,單位繳費部分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全部納入社會統籌基金,只將職工個人繳費全部計入個人賬戶。通過適當方式的財政補貼分擔機制,來逐步實現賬戶的“做實”。做實個人賬戶,對于已存在的個人賬戶空賬問題,在基本養老保險結余地區無須財政負擔、可以直接動用基本養老保險結余基金彌補個人賬戶空賬,而在基本養老保險無結余地區,養老基金結余不足以彌補空賬,可以依法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全面做實個人賬戶,確實保證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只有做實個人賬戶,才能積極鼓勵廣大參保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費的積極性,才能轉化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時潛在的重大財務風險(財政風險),從而增強養老保險制度的公信力及可持續發展。個人賬戶就應該做實,再也不能留下“空賬”的隱患。
(二)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信息管理模式
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管理的先進手段,規范化、信息化、專業化管好個人賬戶。制定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信息管理模式,為日后的信息調取提供方便,同時也為個人賬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流動轉移創造先決條件。
(三)實行個人賬戶對賬單制度
即每年按照一定的頻度,由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向參保職工和個人,直接發放個人賬戶對賬單,同時公布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本年記賬額、本年記賬月級數的計算方法,通過這樣公開透明的方式,可以有效防范個人賬戶的造假行為,讓參保職工和個人更加清晰地了解和監督個人賬戶基金積累、繳交或欠費情況,同時還能對養老保險經辦機構的管理形成社會化監督。
(四)培養專業的精通養老保險業務的一線人才
要嚴把保險統籌人員素質關,保險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同時根據養老保險政策需要定期進行業務培訓,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解決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減少錯誤的發生,及時準確為參保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費、記錄個人賬戶信息,按規定計算并記錄利息,使參保人員對于三四十年之后才能支取養老金的個人賬戶管理無后顧之憂 。
(五)組織專業人員開展經常性的個人賬戶檢查工作
依據國家有關政策、規章和制度,建立定期檢查制度,特別是加強對個人賬戶的檢查,檢查要不“走過場”,把個人賬戶檢查做實做細,才能為參保人員管好養命錢,確保個人賬戶基金的安全完整,通過檢查和整改切實把個人賬戶管理工作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參考文獻:
[1] 韓欣欣,韓岳明;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問題分析[J];經濟視角(中旬),2011.04
[2] 褚福靈;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理論與實踐[J];新視野,2010.05
[3] 劉儒婷,劉豫;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管理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