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花妹 范新暉
摘 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在低溫快燒?;u生產技術中,添加劑對生坯強度的影響,以及配方組成與低溫快燒玻化磚性能之間的關系。通過三點彎曲法測生坯強度,其它對應儀器測?;u的理化性能。結果表明,添加劑CMC、改性淀粉均能提高生坯強度,且當CMC與改性淀粉質量比為2:1時,組成的復合添加劑增強效果最顯著。同時,獲得最佳的配方組成為:陶瓷泥17%、水洗砂24.5%、定石粉40%、硅灰石12%、彭潤土1.5%、透輝石3%、硼鈣石2%。
關鍵詞:低溫快燒;添加劑;生坯強度;理化性能
1 前言
目前,國內外大量生產和使用的日用瓷、建筑陶瓷,其傳統陶的煅燒溫度都在1200℃以上,因此,能耗較大。隨著能源供需矛盾的突出,以及燃料價格的大幅度上漲,節能成為陶瓷生產與科技工作者的首要問題。
在陶瓷生產中,燒成溫度越高,燒成時間越長,能耗越高。據熱平衡計算,若燒成溫度降低100℃,則單位產品熱耗可降低10%以上;燒成時間縮短10%,則產量增加10%,熱耗降低4%。因此,在陶瓷行業中采用低溫快燒技術,可以顯著增加產量、節約能耗。此外,降低燒成溫度也有利延長窯爐和窯具的使用壽命。
本文是在節能減排的趨勢下,研究一種燒成溫度在1100℃左右,燒成時間為60min左右的低溫快燒玻化磚。
2 實驗內容
2.1 實驗原料
本實驗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有陶瓷泥、水洗砂、定石粉、膨潤土、硼鈣石、硅灰石、透輝石、燒滑石等。它們的化學組成如表1所示。
2.2 實驗過程
(1) 首先稱取適量的原料,然后在內襯鑲嵌的球磨機中濕法研磨;
(2) 泥漿過篩,要求250目篩余小于0.5%;
(3) 經除鐵和陳腐;
(4) 泥漿經噴霧干燥后的粉料再陳腐一段時間后進行布料;
(5) 設定適合的成形壓力,得到生坯;
(6) 煅燒后,得到低溫?;u。
2.3 生產工藝流程
低溫?;u的生產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2.4 煅燒過程
低溫燒成?;u的燒成溫度為1100℃,燒成時間為55min。在燒制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尾部冷卻階段,因為成品磚中存在大量的玻璃相,若尾冷太快,則磚容易出現分裂。圖2為低溫煅燒?;u的燒成曲線圖。
2.5 性能測試
本文采用三點彎曲法,使用西安力創計量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WDW-10型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以測定生坯強度,主要有壓后強度和干燥強度;采用寧夏機械研究院生產的CXK型陶瓷吸水率真空裝置測產品的吸水率;采用寧夏機械研究院生產的TZS-8000型數顯陶瓷磚抗折試驗機測產品的斷裂模數。
3 結果分析與討論
3.1 添加劑對生坯強度的影響
選取四種添加劑,其中,A為改性淀粉;B為常用的陶瓷添加劑羧甲基纖維素鈉CMC;C為CMC與改性淀粉組成的復合添加劑(CMC和改性淀粉質量比為2:1);D為CMC與改性淀粉組成的復合添加劑(CMC和改性淀粉質量比為1:2),探討不同添加劑及添加量對生坯強度的影響。不同添加劑的含量對產品的壓后強度、干燥強度的影響見圖3。
由圖3可知,隨著添加劑的增加,坯體強度均有顯著的增強。當加入量小于0.8%時,隨著添加量的增加,生坯壓后強度和干燥強度快速升高。當加入量達到0.8%時,其中單一添加劑A和B的增強率還一直處在上升趨勢,但上升的幅度很低,基本達到飽和狀態;復合添加劑C和D反而有下降的趨勢,坯體的生坯強度達到最大值。另外,添加劑都是有機物,其添加劑除了會對生坯強度造成影響外,還會直接影響坯體的成形性能和燒成收縮等。同時,提高有機物含量,可使成形性能得到改善,但是當添加量過多時,會造成坯體燒成收縮過大,且容易出現變形、針孔和氣泡等缺陷。因此,在達到顯著增強效果時,應該盡量減少添加劑的用量。結果表明,當加入0.8%復合添加劑C時,可顯著提高坯體的壓后強度和干燥強度,增強率分別達到84%和108%。
從圖3還可以看出,不同種類的添加劑對坯體均有顯著的增強。當單一添加劑A和B在添加劑量相同時,坯體強度增強效果明顯B要優于A,即在相同情況下,CMC的增強效果要強于改性淀粉。同時,復合添加劑C和D的增強效果要明顯優于單一添加劑A和B。相對于復合添加劑C比復合添加D的增強效果要明顯。綜上所述,CMC和改性淀粉比為2:1的復合添加劑C對生坯強度的增強效果最顯著。
在不添加增強劑時,顆粒間主要有范德華力和毛細管力。添加增強劑后,由于顆粒表面被高分子材料包裹,顆粒間可以借助有機高分子而產生氫鍵作用來較大增強坯體強度。當添加量太少時,添加劑和水形成的混合物膜不能充分分布到顆粒表面,形成的氫鍵少,氫鍵作用力弱;當添加物太多時,形成的混合物膜較厚,顆粒間粘性質量增多,粘附力增大,但顆粒間距增大,導致顆粒間氫鍵作用力和毛細管力作用大大減少,所以強度不會隨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改性淀粉特點是以支鏈為主,長鏈為輔,且羧基多。因此,粘結力大、耐水性好。當CMC和改性淀粉配比適當時,可形成結構緊湊的網狀骨架,在膠黏劑的固化過程中,阻止水分子進入產生膨脹而對氫鍵造成破壞。因此,復合添加劑的增強效果比單一添加劑的增強效果要好。
3.2 配方組成對低溫快燒?;u性能的影響
要在超低溫下燒結?;u,熔劑原料須多元化。本實驗擬采用“K-Na-Li-Ca-Mg”五元系列,并復合優選之。要求控制K2O/Na2O的比例,同時引入部分Li2O,利用多堿效應來降低燒成溫度。CaO和MgO的引入能形成較低膨脹系數和高粘度玻璃相,從而改善陶瓷產品的機械性能,也可使產品在燒成中具有更低的始熔溫度和更寬的熔融溫度范圍,從而降低變形度。在原料選擇與配方優化時,考慮引入少量硅灰石、透輝石等低溫快燒原料,以減少坯體收縮較大的缺陷,抵消其收縮,減少產品變形度。同時,考慮到組分可塑性較差,故引入少量高可塑性粘土增加成形塑性,而又不影響燒結性能。初步擬定的實驗方案一的配方如表2所示,其樣品的理化性能見表3。
由表3可知,配方3#、5#的斷裂模數不達標,吸水率只有配方1#達標,熱穩定性只有配方2#達標。因此,必須進一步優化配方,增加坯體強度及適量低溫材料,在保證坯體在燒成時不變形的基礎上,盡量減少砂的用量,增加石粉、石粒的用量。同時,為保證制品有好的抗化學腐蝕性,在配方中盡量引入較多的鈣、鎂元素,替代部分鉀、鈉元素。對于配方溫度降低的問題,不再采用玻璃粉作為助熔劑,而是通過添加少量的強助熔劑硼鈣石來實現。優化升級后的實驗配方如表4所示,其樣品的理化性能見表5。
由表5可知,配方7#和9#較理想,最后通過微調中試,以9#配方為基礎配方的低溫快燒玻化磚性能最為優異。
4 結論
(1) 當添加劑的加入量為0.8%時,坯體的強度基本達到飽和狀態。
(2) 復合添加劑對生坯強度的增加效果要強于單一添加劑,且CMC和改性淀粉質量比為2:1時,效果最佳。
(3) 當配方的組成為:陶瓷泥17%、水洗砂24.5%、定石粉40%、硅灰石12%、彭潤土1.5%、透輝石3%、硼鈣石2%時,可以獲得理化性能最佳的快燒?;u,如:吸水率為0.06%、斷裂模數44.56MPa、莫氏硬度6.5、抗酸性0.04、抗堿性0.03、耐污性0.06、熱穩定性3次熱循環不裂、內放射性Ira 0.134、外放射性Tr 0.274,均優于國家標準。
參考文獻
[1] 唐紹裘.低溫陶瓷的制造原理、性能及應用研究[J].陶瓷研究,
1991,(3).
[2] 張世英,唐紹裘,李德意等.超低溫(<900℃)燒成的陶瓷配方研
究[J].陶瓷學報,2001,22(4).
[3] 浙江大學等編.硅酸鹽物理化學[M].筑工業出版社,1987.7
[4] 侯永改,王改民,劉方曉.添加劑對低溫陶瓷結合劑性能影響
[J].陶瓷研究,2002,17(3).
[5] 余祖球,梁愛蓮.低溫陶瓷原料硅灰石的特性[J].佛山陶瓷,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