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霞
摘要:2011年11月,國務院常務委員會決定在部分地區和行業推行增值稅改革試點,逐步把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作為我國稅制改革中的重要一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以下簡稱“營改增”)的推出對我國目前的稅制現狀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對我國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我國企業的發展轉變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本文根據目前我國企業現狀出發,分析了“營改增”產生的必要性和意義,以及“營改增”對企業稅負變化和會計核算的影響,并對企業在“營改增”下如何進行稅收籌劃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營改增;企業影響;稅收籌劃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與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我國過去實行的稅制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且我國過去稅收制度中存在著重復征稅等一系列的問題,無形之中加重了納稅人的負擔。為加快與國際接軌以及更好的發展經濟,進一步完善我國稅收制度,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2011年11月通過并頒發了《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首先2012年開始在上海試點,同年9月起,北京、安徽、江蘇、廣州等省市分批加入試點范圍。
一、“營改增”的必要性及意義
“營改增”的實行,不僅可以完善商品增值鏈和增值稅制度,也可以解決行業重復交稅現象。“營改增”是稅收制度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流轉稅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國過去稅制不完善,征收范圍存在著局限性,稅制不合理,抵扣鏈條斷裂。過去很多稅務全額計征,不能抵扣,重復征稅現象常見且比較嚴重?!盃I改增”是我國目前稅制改革的重要一步,“營改增”的實施對于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稅務制度利益分割,地方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進而提高產業的專業化,提高地區的經濟競爭能力;2、有助于我國稅務體制的完善,增值稅收的增加;3、“營改增”消除了部分重復征稅的現象,降低了企業的稅務成本,使企業的成本下降,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二、“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
“營改增” 實施對于企業具有深遠的影響,從長遠來看“營改增”有助于企業減少營業稅重復征稅,減少企業成本壓力。但在實際過程中,對于每個企業的影響則不盡相同,有些企業的稅負可能會減少,而有些企業的稅負反而會增加。
1.“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
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應納稅額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若當期銷項稅額不足抵扣時,不足部分可結轉下月繼續抵扣。按照第十四條規定銷售額公式為: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如果以100萬元經營收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11%,小規模納稅人3%為例,計算如下:
企業銷售額:100÷1.11=90.09萬元
企業銷項稅額=90.09×0.11=9.91萬元
服務業銷售額=100÷1.06=94.34萬元
服務業銷項稅額=94.34×0.06=5.66萬元
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銷售額=100÷1.17=85.47萬元
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銷項稅額=85.47×0.17=14.53萬元
可以看出稅改后若要與營業稅制下持平,則企業進項稅扣除額要達到營業收入的6.6%,服務業要達到0.2%、租賃服務要達到9.03%。若扣除額大于上述系數,稅改后負稅便會減輕,反之會增加。
因此,“營改增”后企業負稅增減,關鍵因素在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和進項稅扣除額的大小。實際上,并不是所有企業成本行業都實行稅改,且成本支出也不是都能取得增值稅發票,可能導致進項抵扣不足,加大企業負擔。
2.“營改增”對企業所得稅清算帶來的壓力
“營改增”實行后,企業作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按6%計算增值稅。但是勞務公司中的成本費用:工人工資、社會保險等不能用于抵扣應交增值稅增值額,因此根據傳導機制,稅負最終仍轉嫁到相關企業身上。最終會加大相關產業的稅負,還會影響勞動力轉移和農村產業發展。
“營改增”外購機械設備可以進行增值稅抵扣,表面看機械使用費用稅負下降,實際分析來看,并不如此。稅改后稅負增減取決于稅改后購進機械與稅改前購進機械比例,以及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兩種因素所占比例的不同都會導致稅改后企業負稅增減。
3.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后對會計核算的影響首先體現在會計核算科目的變化,營業稅時科目較為簡單,計提時,借方記“營業稅金及附加”,貸方記“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等。支付時,借方記“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等,貸方記“銀行存款”即可?!盃I改增”后,以一般納稅人為例,增值稅的會計科目進一步細分,會計科目“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明細賬戶下設九欄:借方(進項稅額、已交稅金、轉出未交增值稅、減免稅款、出口抵扣應交稅額)、貸方(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轉出多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關于會計核算,接受應稅勞務的一般納稅人購進商品時,科目(增值稅發票上計入采購成本金額)借記“原材料采購”,科目(增值稅發票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應付或實付貨物總額)貸記“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提供應稅服務的一般納稅人,再確認貨款收到的情況下,根據實際到賬金額,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科目,根據稅法應交增值稅,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等科目,根據確認服務收入,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等科目。
一般納稅人若交納當月增值稅或交納上月或以往月份拖欠增值稅,借記“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或未交)”,貸記“銀行存款”。
一般納稅人在接受應稅服務時,根據稅法可以抵扣增值稅額的,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根據實際支付貨款,借記“主營業務成本”,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
從以上可以看出,“營改增”不僅增加了會計科目,也使核算方式更加復雜,嚴重影響了會計賬務處理。
三、“營改增”下企業的稅收籌劃
“營改增”的頒布實施,應引起相關行業企業的高度重視,企業要針對企業自身情況,及時采取相應對策,盡量減少“營改增”政策給企業帶來的壓力和影響,根據上述“營改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不同稅率分別核算進行籌劃
國家“營改增”試點通知規定,“試點納稅人兼有不同稅率或者征收率的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或者應稅服務的,應當分別核算適用不同稅率或征收率的銷售額”。
例如 :某納稅企業主要經營交通運輸業、物流倉儲業務,2012年收入交通運輸800萬元(不含稅),倉儲 200 萬元(不含稅),共計1000萬元。按照我國現行稅率:城建稅稅率 7%,交通運輸業稅率 11%,物流倉儲業務稅率 6%,教育費附加稅率 3%。
假設不考慮其他稅種:
(1)企業會計核算時未對這兩類收入分別核算,則 :
應納增值稅額=(800 + 200)×11% = 110(萬元)
營業稅金及附加= 110×(3% + 7%)= 11(萬元)
合計應納稅額= 110 + 11 = 121(萬元)
(2)如果會計核算時對這兩類收入分別核算,則 :
應納增值稅額=800×11%+200×6%=100(萬元)
營業稅及附加= 100×(3% + 7%)= 10(萬元)
合計應納稅額= 100 + 10 = 110(萬元)
相比未分類核算,分別核算則要減少稅額121-110=11(萬元)
由此可見,“營改增”對于不同的收入分類核算,可以減少企業不必要的稅收負擔。
2.通過轉變小規模納稅人進行籌劃
根據現在我國稅法相關規定,“營改增”后,一般納稅人的稅率是6%,而小規模納稅人的是3%。相比一般納稅人,同一業務收入,小規模納稅人的納稅額要低。所以一般納稅人企業可根據企業的自身經營情況,通過拆分新公司或拆分業務的方式,轉變成多個小規模納稅人,享受3%的稅率。
3.利用稅率不同轉變經營模式進行籌劃
財稅規定: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稅率為 17%。而交通運輸業稅率是 11%。
例:某企業經營運輸業務,將日常不用車輛對外出租。假設所有業務均未取得進項稅發票,其他稅費僅城建稅和教育費。
(1)如果某月經營租賃業務收入1000萬元,則租賃業務應納增值稅額= 1000×17% =170( 萬元 )
營業稅金及附加=170×(3% + 7%)=17( 萬元 )
合計應納稅額= 170 + 17 =187( 萬元 )
(2)如果此企業為車輛配備司機進行出租,收取運輸服務收入1000 萬元,則運輸業務應納增值稅額=1000×11% = 110( 萬元 )
營業稅金及附加= 110×(3% + 7%)= 11( 萬元 )
合計應納稅額= 110 +11 =121( 萬元 )
對比可見,同樣的收入額,租賃業務比運輸業務多交187-121=56(萬元)
因此,相關企業可以采取這種措施進行減稅避稅。
4.向總機構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根據[2011]111 號文第四十二條,一般固定業戶要向當地的稅務機關納稅,分機構和總機構不在一個地區(市),申報納稅要向當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但是經過相關財政和稅務機關批準,總機構可以合并不同地區的分機構向總機構所在地區申報納稅。
結束語
“營改增”的頒布和實施對于企業的影響是多方面、廣泛的,不僅涉及到未來企業稅負的問題,同時還關系到企業競爭力、內部會計核算等一系列環節,隨著“營改增”試點的推廣,企業應加強對當地稅務機關的征收特點和具體方法的關注,盡可能的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減輕稅負,減少“營改增”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周敏.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的影響分析現代商業[J].北京出版社,2012(11):15-21
[2] 談佳隆.上海增值稅改革試點戶稅負有減有增[J].中國經濟周刊,2012(7):4-6
[3] 康世碩. 試析“營改增”政策試點對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影響[J].會計之友.201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