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軍
有夢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
逐夢就是不斷攀登之旅。我國核工業的發展,就是在不斷創業、不斷逐夢中實現報國強軍之夢的。
“兩彈一艇”——核工業的第一次創業之夢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作出了發展中國原子能事業的戰略決策,揭開了我國核工業發展的偉大歷史篇章。數十萬核工業人從此拉開了關系國家命運的“兩彈一艇”(原子彈、氫彈和核潛艇)艱難創業歷程。期間涌現了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彭士祿等大批院士和11位功勛,演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兩彈一艇”故事,這些感人故事激勵著一代代國人以身許國、敢為人先。
據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干部檔案,發現從1955年到1964年10年間,有一大批中高級干部、科技專家、技術工人、部隊戰士神秘地從自己原來的工作崗位上消失了。幾十萬大軍,鮮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里,他們最親密的家屬也僅僅知道他們接受了“絕密的軍工任務”。這就是中國第一批核工業人,他們以國家需要為重任,踏上茫茫戈壁、高寒草原、窮山僻嶺、渺無人煙的地方,以天為被、地為褥,隱姓埋名,默默奉獻,前赴后繼。就在這“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的神秘十幾年,他們用心血和汗水,乃至生命澆鑄著核工業人心中最神圣而偉大的夢想。
核工業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成功研制了原子彈、氫彈和核潛艇,建立了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發展核電——核工業的第二次創業之夢
發展核電是和平開發利用核能的主要途徑,也是核工業服務國民經濟建設的神圣使命。在“兩彈”已突破,潛艇核動力裝置即將啟動之時,周恩來總理從國家全局和核工業發展出發,于1970年2月8日提出:二機部不光是爆炸部,而且要搞核電站。周總理生前3次抱病聽取核電站建設方案的匯報。在聽取潛艇模式堆啟動準備情況匯報時,周總理指示,模式堆一定要搞好,這也是為核電站奠定基礎;上海和華東地區從長遠看,解決電力要靠核電。1983年6月1日,我國第一座核電站建設在秦山拉開帷幕;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電站并網發電,實現了中國大陸核電“零”的突破,也實現了周恩來總理發展核電的遺愿。
發展核電是我國核工業在創造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的輝煌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如今,我國的核電之夢在核工業人堅實的步伐中一步步邁進:向巴基斯坦出口核電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出口核電站的國家;建成了秦山、大亞灣、田灣等核電站;秦山一期實現安全運行21周年;今年4月浙江省政府印發《中國核電城規劃》,……中國的核電發展走出了自己獨有的一片天地。
做強做優、世界一流——核工業的第三次創業之夢
從21世紀初我國核電發展步伐加快,到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我國核電建設面臨新的挑戰。對于新世紀中國核能發展何去何從,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孫勤曾說過:我們核工業人的使命,不是多增加幾個核電機組,只會造“殼”,而是要造“中國心”,有過硬的自主品牌。
2011年7月21日,我國實驗快堆成功并網發電,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第四代核電技術的國家;2012年3月1日,我國先進研究堆實現滿功率運行,主要技術指標居世界前列、亞洲第一;2013年初我國研制的鈾濃縮離心機成功實現工業化應用,4月19日,中核集團自主研發的具備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P1000初步設計通過了國家核行業權威鑒定,設計、建造完全實現自主化。
半個多世紀以來,核工業作為國家戰略性高科技產業,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進入了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核工業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實現由大變強的歷史性轉變。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義不容辭地成為了核工業的世紀之夢。
有夢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引導廣大黨員職工為實現“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的“中核夢”而發奮工作、不懈奮斗,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在全系統開展了“中核夢”助推“中國夢”主題活動。圍繞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在國防建設、生態環境和建設美麗中國等方面助推“中國夢”,通過多種形式的主題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職工深刻領會“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的“中核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領會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深刻領會“中核夢”助推“中國夢”需要廣大核工業人充滿希望,堅定信念,銳意改革創新,積極投身實踐,打造強大核心競爭力,為推進核能可持續發展、鞏固國防和建設美麗中國作出貢獻。
夢想在前,路在腳下。2013年,中核集團重點開展“九個一”活動。
一是開展一次以“中國夢”為主題的中核大講堂暨黨組中心組學習活動。邀請了國防大學教授劉明福到中核大講堂宣講“中國夢——中國的目標、道路及自信力”。劉教授在2010年1月出版了《中國夢》一書,引起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高度關注,被國外主流媒體譽為“美國總統奧巴馬不得不看的一本書”。通過學習,堅定了實現中國夢的信心。
二是制訂一個“中核夢”奮斗目標體系。制訂完善集團公司“十二五”規劃和2020年集團發展規劃。組織學習了國資委關于《中央企業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對標指引》和《中央企業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要素指引》兩個文件,狠抓集團公司“十二五”規劃和2020年集團發展規劃的落實,夯實基礎,對標先進,彌補短板,突破瓶頸,跨越發展,以2015年“十二五”規劃的實現和2020年世界一流企業的建成助推“中核夢”的實現。
三是組織一次“我的夢·中核夢”征文比賽。通過《中國核工業報》和中核網等媒體,開展了以“中核夢”助推“中國夢”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圍繞核工業發展半個多世紀以來艱難追夢歷程,以及“兩次創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2020年集團發展的宏偉目標和發展前景,激發核工業人講述自己親歷親見的“中核夢”和努力實踐2020年前的奮斗目標,用文章記錄和表達愛國之心、強軍之愿、興核之志。
四是舉辦一場“我的夢·中核夢”青年創新創效報告會。全面貫徹實施集團公司《關于進一步深化青年創新創效活動的意見》精神,在“五四”青年節期間,組織開展了以“我的夢·中核夢”為主題的青年創新創效報告會,展示優秀創新成果,促進青年學術與業務交流,推動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為實現“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的“中核夢”綻放青春光彩。
五是表彰一批踐行“中核夢”的先進典型。完善員工榮譽機制,開展集團公司員工立功獎勵活動。大力培養樹立和宣傳各類先進典型,組織開展“感動中核”評選表彰先進人物活動。深入開展向新時期核工業先進典型徐銤同志學習活動,編制黨員教育宣傳片。
六是開展一次以弘揚“中國精神”為主旨的核工業發展史教育活動。組織編寫《“兩彈一艇”的故事》等文化產品。在全系統范圍內組織開展核工業發展史巡講活動,以“兩彈一艇”、核電發展、核科技發展為素材,通過發揚核工業優良傳統,宣傳核工業時代精神,廣泛弘揚“中國精神”,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爭取利用3年時間,到2015年核工業創建60周年時在所有成員單位巡講一次。
七是開展一次“最美中核”書畫攝影創作比賽。組織核工業系統在職和離退休職工,征集“十二五”以來職工創作的書畫攝影作品,展現“最美中核”。邀請一批書法家、攝影家、名作家、名記者、名編輯走進核工業,創作一批展示核工業改革發展成就的新作品,全面展示集團公司的新形象。在核電建設重點地區,深入開展核電基地公眾開放日和核電科普進校園活動,為核工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八是召開一次“中核夢”助推“中國夢”企業文化論壇。提煉和培育集團公司核心價值觀,完善集團公司企業文化理念識別系統,編印集團公司企業文化手冊,開展企業文化助推JYK管理提升活動,出臺集團公司企業文化評價指標體系及實施細則,組織召開企業文化建設研討會,有效推動文化落地,使追逐“中核夢”成為集團公司十萬員工的自覺行為,成為一種文化,成為集團發展的磅礴力量。
九是形成一個“中核夢”助推“中國夢”的理論實踐研究成果。把“中核夢”助推“中國夢”作為集團公司年度研究課題,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積極發揮核工業政研會作用,圍繞集團公司“做強做優、世界一流”的“中核夢”本質、內涵、路徑開展課題研究,形成黨建理論實踐研究成果。
“中國夢”是全國人民的夢想,“中核夢”是十萬核工業人的夢想。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個人夢想,必須賦予國家與民族的情懷,這樣,我的夢,核工業夢,就是中國夢。
(責任編輯:胡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