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超 王金政 聶佩顯等



作者簡介:路 超(1981-),男,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水果遺傳育種與設施栽培研究。
摘要:以富士蘋果為試材,研究了密閉果園樹體優化改造對樹體結構和群體結構及果品產量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改造后6667m2枝量由改造前的105 392條下降到78 288條,減少了27 104條,降幅為257%;改造后短枝和葉叢枝占總枝量的比例分別由改造前的283%和255%提高到313%和263%,分別提高了30個百分點和08個百分點;改造后群體結構有了明顯改善。優化改造樹產量比密閉樹降低158%,而單果重、著色指數、光潔度指數、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標則有明顯提高。
關鍵詞:蘋果;密閉園;優化改造;產量;品質
中圖分類號:S661.105+.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6-0055-03
我國蘋果園大多采用喬砧密植栽培制度,栽培技術復雜,果農對喬砧密植栽培技術掌握和執行不到位,加之該種模式自身的缺陷,造成大多數果園樹體高大、枝量多、樹冠密閉、內膛光照不良,生產條件逐步惡化,致使果實品質下降、優質高檔果品比率低。不同密閉程度的蘋果園樹體和群體結構及果實產量和品質存在明顯差異,密閉園通過樹形改造可以明顯提高果實品質[1~6]。本研究以富士蘋果為試材,研究了密閉果園樹體優化改造后樹體結構和群體結構的變化及對果品產量品質的影響,旨在為密閉蘋果園改造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2年在新泰市龍廷鎮土門村蘋果園進行。該園主栽品種為長富2(1988年栽植),砧木為平邑甜茶,授粉品種為紅星,樹形為主干疏層形,株行距4 m×6 m,山地果園,管理水平中等,果園密閉。2012年春季萌芽前,對園內部分果樹采用落頭、疏枝、回縮主枝延長枝等方法進行樹體優化改造。改造前后樹體基本情況見表1。
12 樹體優化改造
121 落頭 落頭部位的高度控制在35 m左右;在落頭部位選一粗度為中干的1/3~1/5、分支角65°、長勢中庸的骨干分枝處鋸除中干換頭,以骨干分枝帶頭。
122 疏枝 疏除兩層主枝之間以及層內過密、過多的輔養枝、側枝,打開層間距;疏除樹冠外圍特別是主枝延長頭附近的競爭枝、徒長枝和密生枝;疏除樹冠內膛的細弱枝、病殘枝和無效枝。
123 回縮 在主枝的多年生部位,根據去長留短,去大留小,去強留弱和去直向留斜向行間枝的原則,選擇方向、角度適宜且長勢穩定的分枝作延長枝,壓縮伸向行間的主枝。
13 樹體結構和群體結構參數調查
131 枝量和枝類組成 落葉前,每小區測量全樹當年生枝長度,計數當年生枝數量,統計各類枝數量和比例。
132 葉面積系數 將體積為1/8 m3的取樣框放置在樹冠內葉片疏密度具有代表性的部位,將框內葉片全部摘下,立即稱出鮮重,再從鮮葉中隨機取樣20 g,用透明方格法測出葉面積,依此換算出框內葉面積;樹冠體積扣除樹冠內光禿帶體積后,除以1/8 m3,再乘以取樣框內的葉面積,即為全樹總葉面積;全樹總葉面積除以樹冠投影面積即為葉面積系數。
133 果園覆蓋率 果園覆蓋率(%)=單株樹冠投影面積×栽植株數/植株總占地面積×100
134 樹冠交接率 樹冠交接率(%)=(冠徑-平均株行距)/平均株行距×100
14 果實產量和品質指標測定
果實成熟期,每株樹在樹冠內中外層按東南西北4個方位隨機采60個果實,測定其品質指標。
141 單果重 用1/100電子天平測定。
142 產量 計數每株樹結果數,根據單果重計算出平均株產,再根據栽植密度折合666.7m2產量。
143 果形指數 用游標卡尺測量果實的縱徑、橫徑,計算果形指數(果形指數=縱徑/橫徑)。
144 著色指數 根據果面著色面積確定相應的著色等級。
著色指數(%)=∑(每級果數×代表級值)/(總果數×最高級值)×100
145 光潔度指數 根據果面光潔程度確定相應的光潔度等級。
光潔度指數(%)=∑(每級果數×代表級值)/(總果數×最高級值)×100
果實外觀品質測定標準如表2。
146 果肉硬度 用GY-1型硬度計測定。
147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用WYT-4型糖量計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樹體優化改造對樹體結構和群體結構的影響
211 樹體優化改造對枝量和枝類組成的影響 從表3看出,密閉蘋果園樹體優化改造后枝量有了明顯降低,6667m2枝量由改造前的105 392條下降到78 288條,減少了27 104條,降幅為257%。改造后枝類組成也有了明顯優化,短枝和葉叢枝占總枝量的比例分別由改造前的283%和255%提高到313%和263%,分別提高30個百分點和08個百分點;長枝和發育枝占總枝量的比例分別由改造前的171%和61%降低為145%和54%,分別降低26個百分點和07個百分點。
212 樹體優化改造對群體結構的影響 從表4看出,密閉蘋果園樹體優化改造后群體結構有了明顯改善,葉面積系數為33,果園覆蓋率為844%,株間和行間樹冠交接率分別為130%和-67%,比改造前分別降低327%、156%、834%和1238%,保證了果園通風透光良好。
22 樹體優化改造對蘋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從表5看出,優化改造樹蘋果單果重為2183 g,比密閉樹增加143 g,增幅為70%,而6667m2產量由密閉樹的5 0261 kg降低為4 2312 kg,降幅為158%。這和改造后單株坐果數減少有關。
優化改造樹明顯改善了果實的外觀品質,促進了果實著色,提高了果面光潔度,著色指數和光潔度指數,分別比密閉樹提高了120個百分點和80個百分點,增幅分別為185%和103%。與密閉樹相比,優化改造樹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提高,分別提高30 kPa和05個百分點,增幅分別為23%和37%。兩個處理果形指數沒有差異。
3 小結
31 密閉蘋果園樹體優化改造能明顯改善樹體和群體結構。改造后6667m2枝量比改造前下降257%,短枝和葉叢枝占總枝量的比例比改造前分別提高30個百分點和08個百分點,葉面積系數、果園覆蓋率、株間和行間樹冠交接率比改造前分別下降了327%、156%、834%和1238%。
32 優化改造樹產量比密閉樹降低158%,而果實品質則有明顯提高,其經濟效益有待進一步試驗。參 考 文 獻:
[1] 牛自勉 蘋果不同樹冠光照變化規律[J]山西農業科學,1991,8:17-19
[2] 張貫中 蘋果樹形改造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山西果樹,1999,4:8-9
[3] 李丙智,阮班錄,君廣仁,等改形對紅富士蘋果樹體光合能力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5,5:119-122
[4] 魏欽平,魯韌強,張顯川,等 富士蘋果高干開心形光照分布與產量品質的關系研究[J] 園藝學報,2004,31(3):291-296
[5] 聶佩顯,薛曉敏,王金政,等 蘋果密閉園間伐效應研究[J] 山東農業科學,2011,5:37-39
[6] 路 超,王金政,薛曉敏,等 泰沂山區優質高產蘋果園樹體和群體結構參數的研究[J] 山東農業科學,2011,9:44-47 山 東 農 業 科 學 2013,45(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