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林鎮凱(1987-),男,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海岸與海島開發研究。
摘要:廈門位于臺灣海峽西岸,是重要的經濟特區。依靠當地海洋資源優勢,廈門的海洋產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于廈門的經濟發展起了主導性作用。本文擬通過灰色關聯分析方法結合對區域的調查以及前人對社會經濟情況的總結,研究廈門海洋產業和海洋相關產業之間的關系及其對于廈門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通過對各海洋產業關聯系數的分析得出:港口資源是廈門十分重要的海洋資源,臨港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都取決于港口的建設;低附加值的海洋第一產業在城市的發展中逐漸退出,海洋第二產業穩步發展,而高附加值的海洋第三產業的比重有待提高;在所有海洋產業中,濱海旅游業總產值與地區生產總值關聯系數最高;海洋生物制藥業等海洋高新產業規模小,發展緩慢,有待加強。
關鍵詞:廈門;海洋產業;海洋相關產業;灰色關聯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6.4(257)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6-0138-04
當前全世界面臨的“人口劇增、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三大挑戰日益嚴峻,海洋為人類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巨量的能源,特別進入21世紀以來,各國紛紛制定了長遠的海洋發展戰略,以圖充分利用并可持續地開發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海洋[1,2]。
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依賴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海洋特征和規律的研究是開發和利用的基礎。海洋產業的形成和發展是隨著海洋資源開發的深入而發展的,近三十多年來,世界海洋開發規模迅速擴大,海洋產業日益增多,海洋經濟持續增長。海洋產業也已由過去的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鹽業等三大傳統產業迅速增加到十幾個產業,包括濱海旅游業、海上油氣勘探開發、海水養殖、海洋生物制藥、海洋化工、臨港工業、海水綜合利用等海洋產業。
海洋資源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海洋資源尚未作為一個整體被人類去認識去開發,海洋產業的出現是獨立發生的,人類在海洋方面的經濟活動只是作為陸地經濟的延伸或補充[3],所以人們也就按照自身的需要和現有海洋科技水平來選擇和培植出一些產業。科學合理地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產業對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研究區域概況
廈門(118°02′~118°13′E ,24°25′~24°33′N)地處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東臨臺灣海峽,擁有海岸線總長約234 km,海域面積約390 km2,大小島嶼31個。其中深水岸線約27 km,潮汐為正規半日潮,平均潮差398 m。港口具有水深、港闊、不凍、少淤、浪小的優勢[4]。
廈門海洋資源比較豐富不僅體現在港口資源上,而且海洋生態環境類型多樣,海洋生物近2 000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有60多種。廈門得天獨厚的海洋旅游資源包括濱海城市景觀資源、海岸景觀資源、海島景觀資源、海洋生態景觀資源、海洋歷史文化景觀資源。廈門海灣毗鄰九龍江入海口,具有河口、海島、濱海濕地等多種類型的生態系統。
2 數據與方法
21 數據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行業標準《海洋經濟統計分類與代碼》HY/T052-1999[5]和區域統計年鑒數據,結合實際情況選取廈門已形成規模的海洋產業、海洋相關產業以及地區生產總值作為產業分析依據。選取指標見表1。其中,水運客運量與港口貨物吞吐量兩項代表海洋交通運輸業。進出口商品總額作為二級指標輔助分析。
22 關聯計算
灰色系統理論中的灰色關聯分析提供了一種分析因素之間相互關系的方法。灰色系統理論提出關聯度分析的概念,其目的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理清系統中各因素間的主要關系,找出影響最大的因素,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關聯度分析應用十分廣泛,尤其在社會經濟領域,如區域經濟優勢分析、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以及微觀經濟的因素分析等方面[6,7]。
選取表1中各個行業數值系統影響因素X,其中:X1:地區生產總值; X2:漁業總產值;X3:濱海旅游業總產值; X4:臨港工業總產值; X5:海洋生物制藥總產值; X6:進出口商品總額; X7:水運客運量; X8:港口貨物吞吐量。原始數據采用均值化變換,作列間產業關聯比較。母序列個數為0,分辨系數為05。計算后可得到關聯度矩陣。根據分辨系數,將關聯系數指標分為5個等級[8]。Ⅰ至Ⅴ級相關程度從低到高(表2)。
3 結果與分析
31 各產業與地區生產總值的關聯分析
各組數據與地區生產總值的關聯系數從大到小為:X3>X4>X7>X6>X8>X5>X2(表3)。
與地區生產總值相關最大的是濱海旅游業總產值,關聯系數為08913,臨港工業總產值次之,關聯系數為08892,兩者均接近Ⅴ級;與地區生產總值關聯最小的是漁業總產值,關聯系數為05923。在7個系統影響因素X2~X8中,有5個系統影響因素與X1(地區生產總值)的關聯系數等級達到Ⅳ級,它們分別代表著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以及臨港工業。這足以看出海洋產業在廈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廈門擁有濱海城市、海岸、海島、濱海山岳、海洋生態、海洋歷史文化等景觀資源,濱海旅游業已經形成規模,成為地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和組成部分。并且,濱海旅游業的繁榮吸引了投資,帶動了餐飲業、住宿業、會展業、建筑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還能利用海洋第一產業的漁業資源來開發都市休閑漁業,提高海洋產業效益。濱海旅游業與地方經濟的關系最直接和最全面,對它的所有投資和它所形成的所有效益都成為對地區經濟的貢獻,并且相對于開發工業、農業和高級服務業,開發濱海旅游業所遇到的困難要小得多。
依托廈門的深水良港優勢,需要通過港口大進大出的石化、汽車、冶金、能源等臨港工業得以發展,港口體系滿足了現代物流所必需的基本功能,包括碼頭、堆場、倉庫、商務區及其各類配套設施,能高效、有序地開展裝卸、拼裝、流通加工、配送、倉儲、運輸及信息處理等作業。通過港口的帶動作用,廈門的臨港工業與海洋交通運輸業高速穩定地發展,從而對經濟的發展做出持續穩定的貢獻。
32 漁業與其他海洋產業的關聯分析
漁業總產值與其他產業數據相關程度偏低。與海洋生物制藥總產值的關聯系數最高,為07038;與臨港工業產值的關聯系數最低,為05904。
廈門地處太平洋西岸,瀕臨臺灣海峽,每年夏秋5~11月發生在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都有可能影響甚至登陸廈門,造成海洋漁業的嚴重損失。受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的影響,臺風移動路線并不穩定,因此漁業總產值穩定性差。漁業的下滑與其他海洋產業發展形成鮮明的反差,致使漁業總產值與其他因素的關聯系數低。
33 依托港口發展的產業的關聯分析
進出口商品總額與臨港工業總產值關聯系數在所有產業關聯系數里最高,為09663,達到Ⅴ級。港口貨物吞吐量與進出口商品總額的關聯系數為08909,與臨港工業總產值的關聯系數為08722,兩者均接近Ⅴ級。
廈門港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天然深水良港,臨港工業直接利用沿海港口資源向外運輸其工業產品。在對外貿易中,港口的貨物吞吐量與商品進出口密切相關。港口航運是廈門海洋經濟最主要的增長極,隨著港口物流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和貨物吞吐量的持續快速增長,廈門港已成為閩東南乃至福建省貨流集散中心和腹地運輸樞紐。
34 海洋交通運輸業與濱海旅游業的關聯分析
水運客運量與濱海旅游業總產值密切相關,關聯系數為09386,達到Ⅴ級。廈門水運業的發展情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濱海旅游業發展情況。廈門的濱海都市文化旅游圈包括海上游覽線,濱海都市觀光環等[9]。水運業直接決定了旅游圈功能的發揮,因此兩者關聯系數很高。
35 海洋生物制藥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分析
海洋生物制藥業發展波動大,產業發展緩慢。海洋生物制藥業作為高新技術產業,核心技術是其發展的重要保證。廈門海洋生物制藥業發展緩慢,主要是由于技術與投資規模的限制。海洋漁業對海洋生物制藥業的影響一般,關聯系數只達到Ⅲ級,但應該看到其他產業與海洋生物制藥業均不超過Ⅲ級。
36 海洋產業結構變化
以海洋漁業為代表的海洋第一產業的產值呈下滑狀態,年均增長率-169%;而海洋第二產業中最重要的臨港工業的產值則是穩步快速上升,年均增長率203%;代表海洋第三產業的濱海旅游業年均增長率105%,港口貨物吞吐量年均增長率225%,水運客運量年均增長率104%。
4 討論
41 廈門島東部與東南部海岸岸灘類型可分為三類:一是無沙或接近無沙的海灘:這類海灘主要分布在五通至香山之間;二是殘留薄層沙灘:主要分布在溪頭下至廈門大學白城;三是完好的蝕退沙灘:主要分布在石胃頭至溪頭下[10]。應采用生態方法維持岸線穩定,繼而可發展如沖浪、快艇、摩托船駕駛、游泳、日光浴等旅游項目。
42 在原有捕魚岸段可考慮在傳統漁業的基礎上發展濱海旅游休閑漁業,如游釣、漁村度假、鮮活海鮮品嘗、觀賞漁業等。這樣既可以獲得高額的“休閑附加值”,又不用為獲取大量商品魚去掠奪資源,從而加快海洋產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優化本地區的海洋產業結構。廈門的海島資源豐富,可在生態保護的條件下開發海島觀光等產業,也可與旅游漁業開發有機結合到一起。
43 港口是廈門對外貿易的重要保證,應該合理開發港口資源,避免盲目建設。同時,應該加大港口建設投資,借用天然深水良港優勢,提高廈門港綜合貨物吞吐能力,一舉擠入世界強港行列。
44 適當的漁業養殖(如慮食性貝類、藻類的養殖)有利于海水營養鹽的凈化[11];土地拓展應該結合淤積性海域的綜合整治,對其他功能發揮影響小的高灘部分可進行圍填,其他應作為濱海濕地進行功能修復或提升[12],同時保留一定的自然海域作為海洋高新產業發展的空間。
5 結論
海洋產業的灰色關聯分析有利于為各海洋產業間協調發展提供建議,為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以及利用效益最大化提供參考。
51 通過對各海洋產業關聯系數的分析可以得出:港口資源是廈門十分重要的海洋資源,臨港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都取決于港口的建設。
52 低附加值的海洋第一產業在城市的發展中逐漸退出,海洋第二產業穩步發展,而高附加值的海洋第三產業的比重有待提高。通過原有漁業資源可開發出濱海旅游休閑漁業等高附加值的海洋產業,同時也可以避免對漁業資源的掠奪。
53 在所有海洋產業中,濱海旅游業總產值與地區生產總值關聯系數最高。但濱海旅游業發展還不快,其潛力巨大。在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前提下,依靠各種海洋景觀資源以及宜人的居住環境,應加大力度發展濱海旅游業以吸引投資,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54 海洋生物制藥業等海洋高新產業規模小,發展緩慢,有待加強。參 考 文 獻:
[1] 馮士筰,李鳳岐,李少菁海洋科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9,5-9
[2] 王 穎,朱大奎海岸地貌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4
[3] 朱曉東,李楊帆,吳小根,等海洋資源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148-163
[4] 左玉輝,林桂蘭海岸帶資源環境調控[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150-162
[5] 孫 清,呂春花,張玉淑,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行業標準(HY/T 052-1999)[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23-25
[6] 白福臣中國海洋產業灰色關聯及發展前景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1:110-111
[7] 鄧聚龍灰預測與灰決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226-228
[8] 唐啟義,馮明光實用統計分析及其DPS數據處理系統[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43-364
[9] 廈門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廈門年鑒(2007)[M]廈門:海風出版社,2008
[10] 高智勇,蔡 鋒,和 轉,等廈門島東海岸的蝕退與防護[J]臺灣海峽,2001,20(4):478-479
[11] 李應濟,張 本海洋開發與管理讀本[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65-66
[12] Fletcher W JFrameworks for managing marine resources in Australia through ecosystem approaches:do they fit togather and are they useful?[J] Bulletin of Marine Science,2006, 78(3):691-704 山 東 農 業 科 學 2013,45(6):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