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梅
“望、聞、問、切”是我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的一朵瑰麗的奇葩。作為中醫了解病情的手段,它能幫助醫生全面、準確地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并以此為依據對癥下藥,解除疾病。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把“望、聞、問、切”運用在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細心“望”其表
所謂“望”,就是教師通過細致地觀察,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和情緒變化,從而及時、有效地開展教育工作。
工作中,我們會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如:為什么有的學生這幾天神色恍惚?為什么今天他憂心忡忡、雙眉緊鎖?為什么她近來上課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為什么有的學生成績突然下降?為什么某同學這幾天花錢那么多?這些重要的信息,班主任只有做一個有心人才會發覺,才能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及時開展教育工作。可見,經常性有針對性的觀察,并且要“望”得清楚,“望”得細致、“望”得全面,這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我們班的XX同學,有一天上課打不起精神,課后作業也是馬馬乎乎、錯誤連篇,與平時判若兩人。發現了這一變化,我及時了解,方知他是因為爸爸媽媽在家里發生爭吵才導致情緒低落,心不在焉。于是,我及時走訪家長,多次做了他父母的思想工作。后來,家庭矛盾緩和了,學生的情緒也穩定了,學習生活才逐步恢復了正常。此時,有效地教育工作,離不開班主任老師敏銳細致的觀察。班主任想要洞悉學生的一切,成功地做好“育人”工作,就得善于觀察,做個有心人。
二、耐心“聞”其聲
“聞”就是聽,在中醫診斷中大夫往往通過傾聽病人對病況的自述來了解病情。在班主任工作中,“傾聽”同樣也是老師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有效手段。
我們班有幾個學生,父母都是從事個體經營,平常家庭教育顧不上,這幾個學生簡直成了班里的搗蛋鬼。我找他們談話,道理說了一千遍,全成了耳邊風。聽到科任老師反映他們調皮的情況,一氣之下命令他們寫檢討、寫保證書,這一招雖然奏效,但好不了三天,常常是你一轉身,他們又恢復原狀。這樣的學生怎么辦呢?我不得不靜心深省……一天下午,我把這幾個學生請到辦公室,并讓他們坐下來。幾個學生莫名其妙地看著我,一個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接著和顏悅色地說:“老師最近碰到一個難題,一直解決不了。你們幾個點子多,我想請你們幫我出出主意?!边呎f我邊用真誠的目光盯著他們。幾個學生一下子臉紅了,老師的信任使得這些散漫慣了的學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緊接著,我讓他們對當前班級的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向他們征求改進管理班級的意見。令我驚奇的是,這幾個平日令老師頭疼的“調皮鬼”竟然和其他學生一樣,關心、愛護班集體,具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談到班級建設,他們都頗為激動,那股積極參與的強烈愿望深深地震撼了我。那次談話之后,我大膽給他們委以重任,充分激發其責任感。果然,“調皮鬼”不在調皮,班級情況明顯好轉。
三、真心“問”其想
學生需要愛,問題學生更需要老師多給一點“愛心”。而這誠摯的愛心則來自于班主任那親切的話語和細致入微的體貼和關懷。
學習生活中,遇到如下情況學生更需要班主任親切、真誠的“問”:學生思考有疙瘩時;學生之間產生矛盾時;學生遇到困難時;班級某種不良風氣抬頭時;學生受到挫折、犯錯誤時……每當這時,班主任主動接近學生,一次次真心實意的促膝長談。面對老師那暖意融融的關心和愛護時,學生不會無動于衷,他會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產生對教師的親近感與仰慕心理。這時學生就會將他所信任和愛戴的老師作為模仿與認同的榜樣加以仿效,就會由于喜歡該老師而傾心于接受他的影響。
四、準確“切”其脈
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如同中醫大夫給病人切脈,只有細心把準其脈,方能藥到病除。而班主任對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有利于學生樹立前進的和戰勝困難的勇氣,促進孩子健康的成長。對于問題學生,“切”準其脈尤為重要。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老師客觀、公正、恰如其分的評價,善于從消極因素中尋找積極成分,在失敗中點燃起希望之火,這種做法有助于問題學生的轉化。
只有對問題學生傾注滿腔的熱情,不帶任何偏見,才能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老師公正客觀的對他們評價,才能如和煦的春風,沁人心脾,潤物無聲。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