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方軍 馬學文 付乃峰等
作者簡介:丁方軍(1964-),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壤肥料學、新型肥料研發及生產技術。
通訊作者:馬學文(1963-),男,主要研究方向為土壤肥料學、新型肥料研發及生產技術。
摘要:采用大田小區試驗,以常規施肥為對照,研究不同控釋肥處理對茶園土壤中堿解氮和有機質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施用活化腐植酸緩釋肥、緩釋復合肥、生物有機緩控釋肥均能顯著提高茶園土壤中堿解氮和有機質含量,提高茶園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環境,其中以生物有機緩控釋肥效果最好。
關鍵詞:控釋肥;茶園土壤;堿解氮;有機質;土壤肥力
中圖分類號:S571.106.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3)06-0063-03
土壤堿解氮是作物氮營養的主要來源,這部分氮易被植物吸收,在植物生長中起著重要作用[1,2]。因此,土壤中堿解氮含量和變化趨勢是判斷氮素豐缺的重要指標。土壤有機質含量與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關,對土壤理化性狀、作物生長和化肥的施用影響很大。目前,就單一肥料對茶園土壤堿解氮含量、有機質含量、甚至茶樹生長的影響研究較多,如李慶康、李巨、俞燎遠等[3~8]就生物有機肥對茶樹生長、鮮葉品質的影響做了研究報道,屠幼英等[9]曾研究茶渣復混肥對茶園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但不同控釋肥處理對茶園土壤堿解氮和有機質含量的影響則鮮見報道。為此,本試驗以常規施肥為對照,探討了不同控釋肥處理對茶園土壤堿解氮和有機質含量的影響,以期為茶園合理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于2012年在青島農業大學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土壤為棕壤。供試茶樹品種為黃山群體種;供試肥料為活化腐植酸緩釋肥腐植酸含量、緩釋復合肥和生物有機緩控釋肥,肥料均由山東農大肥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4個處理:對照(CK)為常規施肥處理;T1、T2、T3分別為活化腐植酸緩釋肥、緩釋復合肥、生物有機緩控釋肥,施肥量均為純氮量500 kg/hm2。小區面積為300 m2,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全年施肥4次,1次基肥3次追肥,施肥比例3∶ 3∶ 2∶ 2。于3月12日施入催芽肥,根據茶樹的生長情況后續施肥。
122 試驗樣品制備 土壤取樣點選在施肥溝上,采用蛇形布局五點取樣,每點取0~20 cm和20~40 cm兩個土層樣品。將同一處理相同土層的土壤樣品混勻。風干后,磨碎,分別過100 mm和015 mm孔徑篩,供土壤基礎測定使用。施肥前取基礎土樣,基本化學性質見表1。
123 土壤樣品的測定方法 土壤樣品均于催芽肥施后6 d開始取樣,每14 d取樣一次,共取5次。土壤有機質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法測定[16];土壤全氮含量和堿解氮含量分別用凱氏法[10]和堿解擴散法測定[10]。
13 數據分析
數據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控釋肥處理對不同土層有機質含量的影響
與CK相比,T1、T2、T3處理顯著增加了不同土層有機質的含量(圖1)。由圖1A看出, CK、T2處理的0~20 cm土層中有機質含量隨肥料施入時間的延長,呈逐漸減少的變化趨勢;T1、T3處理的0~20 cm土層中有機質含量隨肥料施入時間的延長,呈先減少后增加的變化趨勢。各處理對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影響為T3>T1>T2>CK。
由圖1B看出,CK、T1、T2處理的20~40 cm土層中有機質含量隨肥料施入時間的延長,呈逐漸減少的變化趨勢;T3處理的20~40 cm土層中有機質含量隨肥料施入時間的延長,呈先減少后增加的變化趨勢。各處理對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影響為T3>T2>T1>CK。
22 不同控釋肥處理對茶園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影響
與CK相比,T1、T2、T3處理顯著增加了不同土層堿解氮的含量(圖2)。由圖2C看出,CK處理的0~20 cm土層中堿解氮含量隨肥料施入時間的延長逐漸降低;T1處理的0~20 cm土層中堿解氮含量隨時間的延長,呈現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趨勢;T2、T3處理的0~20 cm土層中堿解氮含量隨肥料施入時間的延長,呈現先減少后增加再減少的變化趨勢。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影響為T3>T1>T2>CK。
由圖2D看出,CK處理的20~40 cm土層中堿解氮含量隨肥料施入時間的延長,變化不顯著;T1、T2、T3處理的20~40 cm土層中堿解氮含量隨肥料施入時間的延長,呈現減少趨勢,但施肥2個月后,仍遠高于CK。不同施肥處理對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影響為T3>T2>T1>CK。
3 結論
有機質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3種控釋肥處理,顯著增加了茶園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并隨肥料施入時間的延長,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總體保持較高水平,對茶樹的生長起到重要作用。
土壤堿解氮是重要的土壤養分指標。3種控釋肥處理均能顯著提高茶園土壤中的堿解氮含量,其中以生物有機緩控釋肥處理的效果最好,在不同時間段內均能提供充足的堿解氮,能夠滿足茶樹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可以在有機茶園中大面積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李云玲,侯沁文,延晉芳,等.生物菌肥在不同水分條件下對土壤堿解氮的影響[J].長治學院學報,2006,23(2):5-7
[2] 陳朝陽,何歡輝,陳星峰,等.施用有機肥對植煙土壤堿解氮含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08,20(12):61-65
[3] 李慶康,張永春,楊其飛.生物有機肥肥效機理及應用前景展望[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3,11(2):78-80
[4] 李 巨.EM有機肥茶園應用效果研究[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8(1):113-115
[5] 俞燎遠,丁 磊,蘇洪生.茶樹專用生物活性有機肥優化施肥技術研究[J].茶葉,1999,25(3):144-146
[6] 韋靜峰,文兆明.“滿園春”生物系列肥在有機茶園上的應用效果[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8):250-255
[7] 任紅樓,肖 斌,余有本,等.生物有機肥對春茶的肥效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7(9):105-110
[8] 徐福樂,李丹楠.茶樹施用生物有機肥及專用肥效應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06,18(5):39-41
[9] 屠幼英,揚子銀,陳利燕.茶渣復混肥對茶園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A].第三屆海峽兩岸茶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長沙,2003,86-91
[10] 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16-18 山 東 農 業 科 學 2013,45(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