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哈爾濱市阿城區阿什河南城小學教師。區語文學科骨干教師,科研骨干教師;市語文學科兼職教研員;省語文學科網絡教研合作組核心成員,教科版語文骨干教師,教育學會會員。自參加工作以來,多次獲得哈爾濱市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當你停下來的時候,別人還在奔跑,那么成功會屬于誰呢?我想,龜兔賽跑的故事給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我覺得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亦然。當下的中國教育,呼喚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這就要求教師應該不斷學習,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我是一名鄉村語文教師,受地域和其他因素影響,我覺得自己應該算是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一只慢鳥。但是,緣于對語文教學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追求,我不甘于現狀。俗話說:“慢鳥先飛早入林。”一顆進取之心催促著我努力去尋找能夠豐厚和滋養自身快速成長的學習平臺。
一、網絡點燃激情
恰逢此時,網絡以其方便、快捷、不受地域限制的特點牢牢地吸引住我的視線,在鼠標的點擊聲中,豐富的學科知識和教學資源躍然屏前,行走于網絡之中,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興奮和快樂。
初始時的驚喜與狂熱至今記憶猶新,也是從那時開始,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廢寢忘食,什么叫殫精竭慮。我迅速構建了自己的網絡交流平臺,結實了諸多有識之士、教育名家,開始了與他們孜孜不倦的學習、交流與溝通。
二、網研助力飛翔
摩課(觀摩之摩)
走進網絡之后,取之不竭的網絡教育資源,使我難以掩卷,觀摩王菘舟、竇桂梅、虞大明等語文名師大家的教學課例、分析他們的課堂構想、解讀他們的語文理想,讓我大開眼界,特別是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讓我驚嘆,讓我癡迷,我開始收集和整理名師大家們的教學設計和相關教學資源,此時的我雖然觀摩多,但揣摩少。不過,在我的內心卻隱約有了一種在語文閱讀教學上一展身手的沖動。
模課(模仿之模)
2008年,阿城區第一屆育龍杯大賽,進修學校的舒老師下校聽課時發現了我,雖然當時執教的一節《鯨》還有些不盡如人意,但舒老師還是給了我一個機會,準備在區語文分片教研執教一節研討課,我最終選定了《圓明園的毀滅》,這節課曾是王菘舟老師的成名課。我帶著不能再敗的決心,開始在網上模課,我一遍又一遍地觀看王崧舟老師這節課的教學視頻,模仿他的表述和引讀方式,他的一舉手一投足我都入腦入心。我記得當時是在和平小學多媒體教室上的這節課,當時我很投入,而學生在我的感染之下積極閱讀,大膽展現,最終我奉上了一節自己非常滿意的語文閱讀公開教學,其中有一個情境創設簡直和王崧舟老師執教該課時一模一樣。這節課得到舒老師和聽課教師們的一致好評。當時舒老師在點評中也曾提到:“從課的設計和駕馭上似乎看到了哪位語文特級教師的影子。但王新老師能把這節課上到如此精致,如此震撼,已然不簡單。”我想這里有高度的評價,當然也有善意的提醒。自此以后,我越發喜歡王崧舟老師的課,我還在博客中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我品小語名師——王菘舟》。
長時間的網上模課,讓我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了些許的進步,但也開始感到困惑和乏味,在2010年小學語文高段閱讀引領課后,王芳老師的一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她說:“我們中青年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積淀,走出自已的教學風格?!?/p>
是?。⊥踽轮劾蠋熌巧詈竦奈幕滋N又豈是我們所能模仿得了?畢竟詩意語文的最高境界是屬于王菘舟老師的。別人是不能完全學來的。此后,我開始關注網絡教研,參與網上學習,省市教院的三大論壇和三大UC教研房間(黑龍江小學教育論壇,教科版語文教師之家論壇,阿什河教研論壇,“小學教研在線”UC房間,“小學語文特教教研” UC房間,“教科語文之家” UC房間),成為我學習精修之地,觀看名師課例、分享論壇資源,參與UC研討,我感到每天過得都很充實。傾心于此,換來了我在文化底蘊和教學技藝上的不斷提升,在網絡教研過程中,我還結識了許多語文精英,其中也包括我省小語名師——王傳賢、劉正生、蔡生等。作為一名村小教師,能夠與名師在網絡上面對面的交流,聆聽專家引領,我覺得自身的教育教學思想不斷成熟,并初步形成了“激情語文”教學風格的雛形。
磨課(打磨之磨)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蓖ㄟ^網上學習,不斷積淀,我意識到自已先前的模仿課,也許只能算是教師成長的第一關,但如果教師只停留在模仿上,簡單搬用、照葫蘆畫瓢,甚至直接克隆,這樣就永遠只能在模仿中渾渾噩噩地教了一課又一課,既沒有自己的揣摩創意,也無從形成自己的風格特征,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模仿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得其精髓,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認真思考,努力發現和總結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和教訓。事實上,這也是教學走向成熟的最重要最關鍵的一個階段——“磨課”階段,而此“磨”為靜心琢磨,精心打磨,當然也少不了遇到困惑時的虛心求教、互動交流。大到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的磨合,小到教學線索的安排、想象力的激發以及教師教學語言的音調,表達中的細微神情,皆可做精心研磨。
還記得教學《花邊餃子》一課時,我曾經在網絡上與團隊教師經歷了4次備課交流,每次備課都有新的發現和思考:
一備:整體感悟。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字質樸卻愛意濃濃,作者在文章結構和內容上的寫作特點——前后呼應(時間上的呼應:小時候——長大后;事物上的呼應:肉餡——糖餡)。另外,在了解寫作背景時發現,文中母親非作者肖復興生母,讓人為之一震。
二備:逐段研讀。在對文本的逐段研讀中,我發現了文中的情感暗線——愛的呼應(母愛——孝心)。
三備:詞句解析。以下幾處文字引發我的關注和思考:
1.孩子們對“破天荒”和“拮據”這樣的詞是否能夠完全理解;
2.文中一個“挨”字,用得精妙準確,是否可以安排換詞訓練;
3.從花邊餃子的“煞”是好看,我們體會到母親的手巧,此時我們是否可以進行“煞”是什么樣的語言訓練。
四備:遷移訓練。聯系切身,拓展延伸。
1.由文中到現實,學生是否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
2.拓展容量,我覺得針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結合不同的學段,我們還是應該盡可能地讓語文課堂變得豐滿和豐富起來,而讀寫結合訓練時,小詩的體例如何編排才能不束縛學生,利于學生表達。將唐代大詩人孟郊的《游子吟》植入教學之中是否妥當。資料顯示,文中母親非肖復興生母,是否可在教學中做愛的升華?
3.回歸類文,我們說像《花邊餃子》這樣的親情類文章,字里行間流露著濃重的情味,而這類文章又是怎樣表達真情實感的?對于親情類文章我們又有哪些處理策略呢?
4次網上備課經歷了從整體——部分——細微——整體、由內及外的研磨過程,其間我利用QQ多次向舒老師和雙城的劉正生老師請教處理策略,深刻領悟了走進文本(深入,把書讀厚)——走出文本(淺出,把書讀薄)的細讀過程。
魔課(魔力的魔)
沒有精彩的預設就沒有精彩的生成,緣于多番網上研磨,我所執教的《花邊餃子》一課在黑龍江省 “精英杯”特等獎展示會上獲得最高殊榮——教學創新獎,該課教學紀實也在刊物上得到了發表。
我們說經過用心打磨的課,在從容與灑脫中盡顯教師的底氣和靈氣,利于形成讓學生沉浸其中的魔力課堂。有“魔力”的課,才算人課合一,才是教學的最高境界。而此時讓我們回顧“摩課—模課—磨課—魔課”這4個階段,正是一個教師從成長、成熟到形成風格的必由之路?;厥鬃约旱募で檎Z文,此時我才深刻領會了當年哈爾濱市教研院果乃玉老師曾經對我說過的一句話:“激情澎湃可以讓人感到震撼,但是,娓娓道來一樣可以起到不同凡響的教學效果?!比魏谓虒W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須要不斷反思與修正。
三、林中風景獨好
慢鳥先飛早入林,得益于網絡教研的助力,近幾年來,我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鄉里的“異地異生”到區里的“育龍杯”,再由哈爾濱市的“翱翔杯”,到全省的“精英杯”。 2009年~2012年,我的二十余篇文章在《語文研究與教學》和《黑龍江教育》上公開發表,指導學生寫的多篇習作在《提前讀寫報》上刊登,我連續兩屆被評為黑龍江省網絡教研管理者特殊貢獻獎 ,連續3年被聘為黑龍江小語網絡協作組核心成員,省語委辦“教科語文之家”UC教研管理員,網研經驗《網絡教研助我展翅翱翔》在省基礎教育網絡教研經驗交流會上交流。2012年9月,經哈教院專家組考核,我被聘為哈爾濱市小學語文學科兼職教研員,成為在網絡教研中快速成長起來的鄉村教師的典范。
“細流納海,累塵成岡?!睆淖畛醯暮翢o目標的徘徊,到因網絡結緣的語文情結;從最初的單兵作戰,到最終的團隊合作。我的成長皆因“網絡”的豐富而日漸成熟,直至成長為今天這個自信、向上的我。感謝“網絡”帶給我的一切,最后,還是用我的故事主題與大家共勉:慢鳥先飛早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