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江
教學內容:
教科版組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沁人心脾” “饞涎欲滴”等關鍵詞語的意思并嘗試在生活中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知文意,并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體會細節描寫表現的“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4.培養學生邊讀邊思、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中每一個細節描寫中體現的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教學理念:
1.探究式閱讀教學理念。課堂教學以“聚焦細節,感悟信任”為主線,力求充分尊重學生的探究需要,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的情境。
2.對話式閱讀教學理念。以“讀“為載體,讓學生在廣泛而深入的讀書活動中與同伴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
教學過程:
一、 蓄情: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見過小木屋嗎?在哪見過?
生:我在公園里見過。
生:我在野外見過。
…………
師:小木屋一般都坐落在郊外,它遠離城市的喧鬧,會給人一種樸實的感受,一座小木屋如果坐落在人間仙境般的桃林中,一定會更溫馨,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桃林那間小木屋。(板書課題。)
【此處的交流,既為學生搭建了口頭表達的平臺,又激起了學生的閱讀期待,為下文學習埋下伏筆。】
二、入情:自主閱讀,初知信任
師: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詞句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出示詞語:
茂盛的野草 醒目的告示 黃色的桃子 紅色的箭頭 大紅漆
一道木柵欄 一個小木屋 一張木桌 幾只竹籃 一張紙條
茂盛的桃樹 沁人心脾 饞涎欲滴 跳躍歡吠 樸實純潔
(指名朗讀詞語,正音,學生齊讀。)
師:上面的15個詞語中,你認為哪幾個詞最有價值?抄寫在聽寫本上。(生書寫。)
師:誰能試著用上你選用的這幾個有價值的詞,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生:作者在告示牌的指引下,來到了桃林那間小木屋。后來又在兩條狗的引領下,來到了茂盛的桃樹,親自采摘桃子并自覺把錢放在紙箱里的事。
…………
師(小結):這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我們通過抓住關鍵詞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也就基本讀懂了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一檢查預習的環節,通過有效重組詞語,濃縮文本精華,多層次、多角度帶領學生反復觸摸文本。從而豐富詞語的內涵,借助這些關鍵詞講述故事主要內容,實現語言與思維的同步發展。】
三、動情:聚焦細節,感悟信任
師:木屋還是那間小木屋,為什么作者在離開的時候會久久地注視著那間小木屋?小木屋有什么特別之處?在文中找一找相關的語句,用“波浪線”畫出來,然后和伙伴之間交流一下。
【本環節緊抓“小木屋究竟有什么特別之處”這個核心問題統領全課。通過引導做批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靜思默想中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整體感悟。讀后讓學生自由組合、自主學習、集思廣益,采用自學討論、匯報交流的形式,進行開放性的研究學習,使學生受益匪淺。】
板塊(一):聚焦“紅色的箭頭”
師:當作者行不到1千米時,是什么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生:紅箭頭。
師:當我們在泥石小路行駛不知去向時,什么又出現了?
生:紅箭頭。
師:每當我們失去方向時,什么又出現了?
生:紅箭頭。
師:誰來讀讀這段話?
(幻燈出示:從公路拐過去不到1千米,路邊出現了一塊醒目的告示板,板上畫著黃色的桃子,紅色的箭頭向右指。我把車開上右邊的泥石小路。汽車往前又開了一會兒,一個紅色的箭頭又把我帶向野草茂盛的小路。總之,每當轉個彎,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時,紅箭頭就又出現了。)
師:一次又一次的紅箭頭,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詞帶給你這樣的感受?圈一圈,畫一畫。
生:我從“每當……就……”中感受到木屋主人很細心。
生:我從“醒目”中感受到木屋主人像火一樣熱情。
師:讀出你的感覺!(多種形式的讀。)
師:信任來自園林主人熱情的箭頭。(板書:箭頭。)
【這是課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一段話,文中多次提到紅箭頭。這是桃園主人真誠待客之始,每當客人就要失去方向時,紅箭頭就會出現。本環節一次次地追問引讀,使學生一步步地明白是紅箭頭把客人引到了桃林,感到紅箭頭對客人找到桃林的重要性,從而體會桃園主人對客人的真誠信任之情。】
板塊(二):聚焦“籃下的紙條”
(幻燈出示:屋前有一張木桌,桌上擱著幾只竹籃,籃下壓著一張紙條,上面寫道:朋友,歡迎您。每籃桃子5元錢,請自己摘,然后把錢放在籃子里。祝您愉快!)
師:把“然后”換成“一定”讀一讀,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1:不好,有強迫的意思。因為這樣就不信任來買桃子的人了。
生2:“然后”這個詞語更好,更體貼。
師:我們抓住了一個細節,感受到了主人的什么?
生1:熱情。
生2:“朋友,歡迎您。”歡迎是熱情,“您”是尊重。
生3:“祝您愉快!”看出主人熱情。希望來人喜歡這個地方。
生4:“5元錢,請自己摘……”不管摘多少都5元,大方。
師:把你的感受放入字里行間,讀一讀。
(1)有禮貌的桃林主人好像對我說——(生讀)朋友,歡迎您……
(2)熱情的桃林主人好像對我說——(生讀)朋友,歡迎您……
(3)信任的桃林主人好像對我說——(生讀)朋友,歡迎您……
師:桃林里沒有主人,那一張紙條就是約束;桃林里沒有秤,那竹籃就是唯一的計量容器;桃林里沒有收銀臺,那箱子就是裝錢的工具,這一點一滴無處不顯示出桃林主人對“我”的信任。所以作者說——
生:(接讀)在那兒,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師:所以汽車往回行走十幾米——
生:(接讀)我不禁停住車,再一次回頭久久地注視著那片桃林,那間小木屋,那張木桌和那道木柵欄—— 一個樸實而又純潔的地方。
師:信任來自桃園主人溫馨的紙條。(板書:紙條。)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習言語,一定要讓“詞深入到兒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此環節通過換詞品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細讀文本,讓孩子們真切地感知文本內涵,走進人物的內心深處,體驗到桃林主人對客人的信任之情。從而讓學生從詞語中讀出厚度,讀出情味,感受語言魅力,培育人文情懷。】
板塊(三):聚焦“歡吠的小狗”
師:你還從哪些地方看出小木屋的與眾不同?
生:第四自然段“小狗”,小狗遇到陌生人是“狂吠”,而文中卻是“歡吠”。
師:老師發現你把讀書和生活聯系起來了,很好!“那兩條狗看著我,在我身邊走來走去。”這里的“看”讀一聲,還是讀四聲?
生:讀第四聲,如果是第一聲的話,就失去信任感了!
師:我們發現小狗不是看家護院的,是訓練有素的。所以說作者說——
生:(接讀)在那兒,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師:所以汽車往回行走十幾米——
生:(接讀)我不禁停住車,再一次回頭,久久地注視著那片桃林,那間小木屋,那張木桌和那道木柵欄—— 一個樸實而又純潔的地方。
師:信任來自桃園主人訓練有素的小狗。
【本環節緊緊抓住“歡吠”和“看”,通過聯系生活、辨析比較引領學生感悟來自動物的信任,體現了第二學段的目標要求。整個學習既有學法的收獲,又有情感的共鳴。】
板塊(四):聚焦“熟了的桃子”
師:讓小狗帶領我們一起走進桃林吧!(幻燈出示畫面)請像老師這樣,摘一個桃子放在手心里,使勁聞一聞,你感受到了什么?再想一想,像老師這樣,(閉上眼睛,深深地聞一聞)香味到哪了?
生:我感受到神清氣爽。
生:我覺得香味都鉆到我的心里了。
師:這就是——沁人心脾。
師:那你們能根據“涎”的偏旁猜猜“涎”是什么嗎?
生:口水。
師:把眼睛閉上,想象一下,你現在手中就有一個又大又紅的桃子,想吃嗎?饞嗎?什么感覺?
生:流口水了,饞涎欲滴。
師:所以“饞涎欲滴”就是想吃的都要流口水了。有時解決一個關鍵字,再聯系生活,整個詞語的意思就解決了。看看這些又香又甜的大桃子(出示圖片),帶著這種感覺讀讀句子。
師:所以作者說——
生:(接讀)在那兒,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師:所以汽車往回行走十幾米——
生:(接讀)我不禁停住車,再一次回頭,久久地注視著那片桃林,那間小木屋,那張木桌和那道木柵欄—— 一個樸實而又純潔的地方。
師:信任來自桃園主人訓練有素的小狗。(板書:小狗。)
【先看一看桃林,再聞一聞桃香,閉眼感受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使得“饞涎欲滴”與“沁人心脾”兩個詞語在體會和感悟中植入了孩子的心靈,提升了情感。既淡化了說教的指導,又使知識目標、情感目標落實得更加高效而無痕跡。】
四、移情:關注表達,深化信任
師:愉快的旅程就要結束,汽車往回走。我們就要離開了,最使你難忘的是什么?
生:那紅色的箭頭、那間小木屋和那道木柵欄。
生:一個個又大又甜的桃子。
生:那可愛的小狗,還有那張桌子。
師:我們忘不了主人為我們精心留下的小紙條,也忘不了那間小木屋,更忘不了主人的——
生:信任!
師:讓我們帶著這份信任和喜悅,齊讀最后一段。(配樂)你想對桃林主人說些什么?給主人寫留言條。
生:你好!雖然沒見過您的樣子,可是您的細心周到、您的淳樸純潔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那醒目的告示牌、紅色的箭頭、歡吠的小狗、籃下的紙條無不給了我們充分的信任。再次謝謝您!
生:你好!來到您的桃林,仿佛走進了人間仙境一般;走進您的小木屋,猶如走進了自己的家。桃林里,沒有您的看護,沒有收銀臺,有的是無限的信任,這是多么樸實而又純潔的地方。我還會和家人再來的!
師:課文快要結束了,老師帶給大家一首小詩,師生配合讀。(和著音樂,讀出詩味。)
師:信任如一縷陽光,
生:折射出暖暖的關懷。
師:信任如一陣清風,
生:吹來了深深的友誼。
師:信任如一杯牛奶,
生:浸潤著濃濃的思念。
師:信任是一種美德,被信任又可以使我們得到喜悅,希望同學們都能敞開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信任帶給別人。
【用給桃園主人寫留言條的方式進行練筆,有效地調動了每個學生表達的欲望。在引導學生 “表達”的過程中,再次內化文本中優美的語言,學生的語言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從而將閱讀教學的終極目標指向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