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紅利
新課改實施以來,為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政治課教師都在進行著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如何才能使“枯燥”的政治課“鮮活”起來并充滿活力呢?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筆者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營造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間接興趣引導到事物或行動本身所引起的直接興趣上,啟發學生的興趣并激起求知欲。教學的成功與否,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努力營造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寬松民主、積極主動的教學氛圍,才能提高學生政治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教師在吸收傳統政治課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從“教師中心、課本中心、教室中心”的弊端中走出來,突破“滿堂灌”、“填鴨式”教學的桎梏,改變傳統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被動局面,探索一些適合學生主動學習、全面發展的教學方式。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善于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為課堂增添笑聲,激發學生求知欲,還通過創設一些生活情境,運用情感教學,在教法、學法等方面多管齊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課堂充滿魅力。教無定法,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興趣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應根據教學對象、內容、環境的不同而變化,不應該千篇一律,只要我們緊緊抓住“興趣點”不放,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思想政治課就會越上越活,就會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
二、理論聯系實際,讓政治課堂充滿時政魅力
時事政治即當前國內外發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義的新聞。政治課結合時政教育,能彌補教材相對于形勢發展滯后的不足,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培養學生關心國事、天下事,運用書本理論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鳥”的作用。怎樣做到時事政治與課堂巧妙地結合呢?
1.以時事熱點為話題導入新課
創設良好的情境,把學生帶入新課,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興趣。以新鮮的時事熱點開場往往能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的開場白能使學生由陌生、好奇轉為主動認真地對待學習,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讓學生自主收集整理時政資料進行要聞發布
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時政信息,每晚必看《新聞聯播》,閱讀各種有益的報刊雜志,如《人民日報》、《半月談》、《中學生時事政治報》等。新授課前讓學生進行新聞發布,要求他們表述清晰簡明,突出熱點、焦點,避免內容重復。教師適時地進行點評,并引導學生談感受、提問題,帶著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進入正式課堂的學習。開展新聞發布會,能夠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動手搜集、整理材料,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使學生自己口頭表達的水平得到鍛煉和提高。
3.結合時事政治展開討論
時事政治中蘊藏了許多理論知識,要去挖掘,不能完全靠教師,而主要是靠學生,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圍繞時政材料進行討論,互相交流,在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課本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改變了過去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而是讓學生去思考、去發現,自己主動地獲取知識。
三、師生互動,合作探究,共生智慧
傳統的課堂教學強調知識的灌輸,教師填鴨式地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造成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難以適應新世紀的需要。新課程目標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改變思想政治課“教條條、背條條、考條條”的傳統教學方式,開創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新局面。那么我們怎樣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著勃勃生機、充滿著智慧的挑戰呢?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改變過去傳統的"傳授-接受"的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現代學習方式,讓學生親歷探求的過程,開發知識的寶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我們的中學政治課堂變為充滿智慧挑戰的課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就是一位智者,用智慧去點燃課堂中的智慧,去激起整個課堂的漣漪,在碰撞中產生一個個疑問,激發學生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促使學生保持足夠的探究熱情,進而產生強大的內在動力和探究智慧。教師也可以在合作、交流、探究過程中發現和了解學生的智慧特點,為更有效地實施智慧型教學提供參考。
四、分工合作,有效互動
合作學習是培養思維創造性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為完成同一個目標分工合作,相互啟發。相互取長補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使個人的思維在集體的智慧中得到發展。具體在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分工明確
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發材料、做實驗、記錄數據、發言、總結、匯報等都由不同的學生來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使每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讓人人都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
2.建立機制
必須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訴說,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
3.適時引導
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并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方法,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總之,從“有效課堂”到“高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是一種探索,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們教師要立足于平時的教學,踏踏實實、不斷總結。興趣教學不是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而是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提高學生能力的務實探究。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這樣,我們的課堂
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