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桃香
閱讀理解是初中生英語學習中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側重培養閱讀能力是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學英語教學目的之一,它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加強語法理解、豐富語言知識、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可以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與判斷能力;還可以為學生創造大量獲取語言知識和大量運用語言的機會和條件。閱讀理解又是中考重中之重。要想取得中考英語的好成績,必須重視閱讀理解,而且必須從初一就重視學生閱讀理解的訓練。現對初一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做如下幾點反思:
一、重視培養學生“會學”
古人云:“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每一位英語教師都容易教會學生“學會”,但較難教會學生“會學”,因此我們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語言的能力。仔細觀察仁愛英語教材的編排不難發現,每一個話題的SectionA通過對話呈現語法知識,SectionB語法知識在對話中的運用并進一步呈現新語言點,SectionC呈現的是一篇閱讀文章,因此,教師教學時應讓學生把A和B中學的知識運用到文章中去,培養閱讀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仁愛英語七下Unit5Topic2:SectionA的教學內容是通過人物對話呈現用現在進行時描述正在進行的活動的表達法。SectionB的教學內容是通過在圖書館借用圖書的對話呈現進行禮貌詢問的有關句型。SectionC是一篇閱讀文章,三個段落分別描述校園內三個地方正在進行的活動,我在教學時,不厭其煩地讓學生運用現在進行時反復訓練,其目的是鞏固本話題的重要語法,讓學生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發現每個話題SectionC的教學內容都是一篇閱讀文章,在我們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學會”了這篇文章,但真正“會學”這篇文章的學生不多。為了讓學生學會“捕魚”的真本領,我還要求七年級的學生每天堅持訓練閱讀一篇立足于教材并與每個單元主題相關的小文章,通過閱讀理解、完形填空、選詞填空等多樣形式,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鞏固本話題所學的基本語法、句法知識,增加詞匯量;鞏固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興趣,最終達到培養閱讀能力的目的,讓學生真正“會學”。
二、重視課堂“潛力”訓練
本著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原則,我高度重視閱讀課,利用閱讀課資源開發閱讀潛力,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接下來以教學仁愛英語七下Unit5Topic2 SectionC為例,簡述在課堂教學中我是如何開發閱讀課的“潛力”的。
1.設置聽力任務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文,以加深對課文的印象并練習聽力。例:讓學生聽第一段文章并回答問題Where are they?再讓學生聽第二段文章并回答問題Where are they?最后讓學生聽第三段文章并回答問題Where are they?
2.快速閱讀課文
聽完課文兩遍后,讓學生打開課文自己去快速閱讀,了解沒聽懂的地方。快速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學生在考試之中沒有充裕的時間一句一句地分析,所以我們在課堂中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能力。例: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并underline the structure be +.ving
3.精讀課文
設置問題讓學生自己去仔細閱讀課文,去理解課文,去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例:讓學生精讀課文并且match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students:
Some students play ping-pong
A few students swim
Helen and Ann run
Three students clean the blackboard
Kangkang read English newspapers
Sally have a soccer game
4.語法講解
對于語法的講解,不是從理論的角度去分析,而是以句子的形式講解,以句子的形式鞏固,以句子的形式練習,讓學生始終在句子當中理解語法的使用,把語法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有效快速地結合起來。例:呈現三個教學場所的圖片讓學生看圖片用現在進行時造句子說句子,大量的訓練并感知現在進行時的用法。
5.檢驗閱讀效果
通過讓學生回答有關課文內容的一些問題和利用圖片、句子復述課文的方式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利用圖片和連線題讓學生復述課文。
三、重視加強同伴互助
為了提高英語教學實績,學校去年成功申報《初中英語閱讀理解教學研究》為縣級課題。作為課題負責人,我以身作則加強本班級的閱讀教學實驗,同時按照課題要求,認真監督其他成員做好他們的實驗工作。今年開始,我們英語組認真落實教研室的要求,積極開展“賽課”活動,即閱讀課教學,同備課組教師先集體備課,然后每周四下午指定兩位老師進行授課(同課異構),課后由授課教師講述備課設想,分析課堂得與失,總結經驗,反思不足,形成閱讀理解教學的案例。這樣,既充分發揮了教研組的集體智慧,又及時完成了“問題即課題,行動即研究,發展即成果”的課題研究,提高了教師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