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紹英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而作文批改又是作文教學的重頭戲,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關鍵環節,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希望把作文改好。多年以來,中學作文教學都是學生寫,老師改,并且一些學校還對語文老師的作文批改做了細致的規定,什么全批全改,從改字,正詞到旁批,眉批,總批等等,教師盡管付出了大量艱辛的勞動,學生的作文水平卻總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收效甚微。這就說明作文批改由教師一手包辦的做法存在著弊端,有改革的必要。那么,如何改革作文的批改方法,才能把教師從勞而無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壓下解放出來,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我認為作文批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教師示范修改
這種方法是指將作文寫在大紙上、黑板上或在投影膠片上投影放大,讓學生看清楚,教師用紅筆批改示范。在示范過程中,教師運用學習的規范的修改符號,刪、改、添、換、調,進行修改示范。讓學生看懂整個修改過程,看懂每個修改符號的意思,學會使用這些修改符號,使他們在今后自己修改或互相修改的過程中,熟練運用。與此同時,可輔以適當的課堂討論,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達到信息的多方位流動。教師在示范批改時,要注意多鼓勵,多贊賞。通過閱讀批改,分享好的語句和段落,增強學生的寫作欲望,鼓勵學生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
二、以面批代替文批
面批,就是老師和學生坐在一起就學生的作文做一次面對面的語言上的交流,從而達到作文批改的目的。面批能夠改變傳統作文批改方式的弊端,大大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可在一次作文中,請一部分學生有針對性地當面批改,不僅讓學生知道該怎么寫,而且知道為什么這樣寫。教師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采用面批的形式教給學生改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于課外的個別輔導。每個學期爭取每位學生都能接受一次面批。
三、學生自評自改
所謂自評,就是對自己文章的得失優劣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所謂自改,就是針對文章的題旨、結構、布局和辭句等方面的缺點進行修改補充;另一方面則是對文章的優點,在修改的過程中予以加深強化,使之更加完美。葉圣陶老先生提出:“文章要自己改,學會了自己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這一方法主要在作文指導課中進行。指導學生自改作文,就要針對文章的形式讓其修改,學會修改的步驟:
首先,通讀兩遍作文,看內容是否具體,感情表達是否真實,語句是否通順,是否有一定條理。
然后,對字、詞、句,及標點逐以推敲予以修改。
最后看所有表達是否符合主題思想。對于小學生來說,文章的中心主題內容的理解還不能達到較高的標準。因此,自改作文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不懈,才能有所見著的方式。
四、學生互評互改
互評互改,就是學生的相互評議,相互批改,充分發揮學生在作文評價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變一支筆批改作文為幾支筆,甚至幾十支筆批改作文。教學論告訴我們:批改應當是師生共同的思維活動,應當是信息傳遞交流的過程,應當讓學生在幾支筆,甚至幾十支筆的批改、比較、品味中產生“共振”的最佳效果。只有這樣的作文教學,才能體現立體化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體現富有個性的創造性,才能體現群體中的借鑒性,才能使解決問題體現集體思維的升華──集中優勢,打殲滅戰。指導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符合教學論的思想,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互改作文既可以發揮的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這種方式需要教師的及時指點,把合理組成的小組(一般按照作為水平高中低合理分配),由組長反饋的問題教師及時解答。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選出精彩的內容,找出存在的不足。互評互改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考,它增強了同學之間的互動性。通過作文的交流形成心靈的對話,更促進了同學友誼的發展,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總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應本著以教師為主的原則,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綜合運用多種科學有效的批改方法,不斷總結。這樣,作文批改才不會失去它在作文教學中具有的重要的實踐意義,我們的學生也會因此在不斷的作文練習和修改中獲得進步,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