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毅
羅新之先生是具有討論意義的畫家。這并非因為他是大風堂門人、張大千的弟子,而是出于他的藝術理念、藝術表現、藝術成的獨特魅力。人道是:“天若有情,人亦有意”。羅新之先生的畫展在炎夏中舉行,此前天氣一度熱不可耐。可是就在畫展開幕頭天,卻忽然一場大雨,給久旱的成都送來清涼;而羅新之的作品在成都畫院展出,則不啻給我們送來了藝術美的清涼。
在如過江之鯽的畫家中,羅新之的一生是比較坎坷的。但其心態卻靜若止水,屬于真正意義的“大隱于市”的畫家。他的作品既無浮氣,也無匠氣,呈現出一個清清爽爽的美的世界,讓人愜意不已。
羅新之的作品尺幅不大,卻體現出一種空靈的創意,傳達了內心的體驗和情愫的張揚,使人感到其內容和形式“小而不小”。從內容而言,一是水墨山水呈現的意境不小,可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二是畫的精氣神不小,傳達出一陣震撼的力量,折射出一種美好的東西。其中水墨梅花,乃是心香一瓣,溫馨可人,給人一個屬于精神和理想方面的體驗和審美判斷。從形式而言,其展示性亦很可觀,擴張力不小,空間體驗宏大,誠如其師張大千所言:可賞、可游、可居。
縱觀羅新之的畫,種類較多,表現不俗。他長于人物、山水、花鳥,算得上是一個“全頻道”的畫家。他的畫情畫意所體現的內涵頗為豐富和靈動,除化古意(尤其是宋畫)而強調自我的精神和面貌之外,“二石”和八大的藝術主張和理念及其表現無疑在其間主事,甚至包括其師張大千的。正是因為羅新之的作品體現了這種文化的多元性和人文的理想,傳遞出大量的“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信息,故他的作品值得討論,而且范圍不僅止于大風堂,也不僅囿于四川畫派,還可在更多層面上、更大范圍內探討。
羅新之的作品固然令人喜愛,但我似乎更喜歡其梅花小品。從他所畫梅花的境界里,從他釋放藝術的殫精竭慮中,我有理由相信他的癡梅一定受到林和靖“梅妻鶴子”以及張大千“識得梅花是國魂”的深刻影響。若干年前,我看過他的一幅梅花小品,非常驚訝,曾對其子羅倫建說:你父親的畫有一種莫名的震撼力和沖擊力,讓我過目不忘,心旌搖曳。今觀其畫之全貌,應證了我的認知和體驗。由此呼吁:在研究和討論四川的“這位大家”或“那位大家”時,我們一定不能忘了羅新之!
作者:《四川省志》副總編,一級文學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