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泓
人物檔案:索玉華
北京石油學院附屬中學體育教師,北京市教育學會體育研究會理事會理事,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兼職督學,北京市特級教師,全國百名優秀體育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
許多看似偶然的事,其實是必然發生的。
就像進入中學的第一次運動會后,身高僅有一米四、沒有任何基礎的索玉華同學被體育老師招進了學校田徑隊,后來又“跑”進北京體育師范學院,成為“文革”后第一批大學生,再后來又順理成章地當上了中學體育教師。
就像首屆北京市體育教學評優課,剛剛當了三年體育教師的索玉華老師獲得一等獎;1988年恢復教師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后,年輕的索玉華老師成為第一批中學體育一級教師,1991年又被破格評為中學高級教師;2005年,名至實歸的索玉華老師獲得特級教師榮譽稱號,成為北京市海淀區第一位中學體育特級教師。
索老師說,她不愿做人們印象中那種“整天站在操場上哄孩子玩兒”的體育教師,她要把操場作為塑造生命的搖籃,用自己的言行讓很多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學生畢業留言),從而讓學生體驗運動的過程,習得運動技能,養成終生鍛煉的習慣。
索玉華老師,確實和人們印象中的很多體育老師不一樣。
“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是讓青少年身體健康。”
索老師說:“我的崗位,我的價值的全部,就是在學校體育工作上,而不是在競技場。出體育尖子不是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至少不是全部。學校體育的根本目的應當是青少年的健康,以及為他們終生健康打下基礎。”
以此為目的,索老師的體育教學從兩大方面下功夫。
其一是發自內心的愛。索老師的愛不僅體現在生活上的關心,還體現在訓練上的嚴而有道,嚴而有術。
學校每天的課間操和一小時鍛煉,全校那么多人,操場上少兩三個學生一般沒有人真當回事。但是到索老師這兒就不行了。她的信條是“一個都不能少”。不出勤得說出為什么。如果是因為身體原因,她要追到醫務室;如果因班里的其他事情,她要追到教室,追到班主任哪里。所以很多人給索老師提意見,建議她顧及一下影響,不要在點評課間操時連班主任帶學生一起批評,甚至還要把人家留下來。可是索老師根本不領情:“我這是恪守職責,不關面子的事,要想不被批評,那就改吧!”說起這件事,索老師還有點得意:“有了這么幾次,誰還敢在課間操上糊弄?”
索老師的嚴是因為愛,索老師的愛有方法,讓學生能接受,愿意接受。要跑步了,有個學生的運動鞋不舒服,索老師把自己的鞋脫下來給孩子換上;有的孩子體弱,索老師就準備一些巧克力給他們;有個孩子跑完腿抽筋了,索老師就背著她,給她擦眼淚,逗她笑——這個待遇并不只有嬌弱的女孩能享受,趕上個五大三粗的跑完喊這疼那疼,索老師也會把他背起來,只是背著真費勁兒!還有那些上器械的項目,如跳箱、雙杠、單杠等,她除了要保護,還得一個一個去扛,一扛就是三四節課。這樣的課比較集中的時候,索老師的右胳膊就會累到不能動了,醫生說是抬重物造成的肌肉拉傷,勞損啦!
其二是不歧視不放棄。她的座右銘是“把對教育事業的追求轉化為對學生的一片愛心”。有的孩子身體素質差,或者缺乏意志力,索老師就給他們鼓勵,或者陪著他們跑,并鼓勵他們參加各項體育競賽。201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無臂鋼琴師劉偉”曾經是索老師的學生。索老師不僅不放棄不歧視他,還對他有些專門的照顧,比如校運動會,她永遠安排劉偉跑最后一棒,第三棒的同學跑到劉偉身后拍一下劉偉的后背,劉偉就開始跑。班級組建足球隊,劉偉也是主力球員,踢中場。這不是特殊照顧,索老師說,這樣安排是因為劉偉腦子好。在索老師心里,劉偉和肢體健全的同學是一樣的。
“教師的本事,就是想方設法把不快樂的變成快樂的,讓學生感到‘累,并快樂著。”
索老師認為現在的“自主式學習”“松散組織式學習”等名目繁多的方式是變相的“放羊”。在這樣的課上,歡聲笑語不絕,老師如娛樂節目的主持人,想方設法讓學生玩得開心,看上去是其樂融融一派祥和,可是教學目標呢?學生需要達到的心律指標等運動量參數呢?“看這樣的課,感覺不到教學和教育,只感覺到對學生的遷就,是為快樂而快樂的盲目設計,是對快樂教育認識上的誤導。”她的批評一針見血。
不要誤解索老師的意思,索老師說,她也是“歡樂”的積極倡導者,但對于快樂式教育的概念,她持保留意見。1500米中那段缺氧極限,俯臥撐、仰臥起坐中的最后幾個,沒完沒了地拋實心球,酷暑寒冬下的隊列訓練等等,其中的苦是必定存在的。與其千方百計調劑快樂的氣氛,不如嚴肅認真地告訴學生:好的身體,好的身材,甚至好的人生,更多時候是依賴吃苦、排斥快樂而實現的。學校體育無法剔除訓練中的苦,教師能做的只是像烹調大師那樣,把不好吃的弄得好吃。比如,可以做一些含有一定運動量的游戲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內容的搭配上安排相對輕松的項目,去平衡、削減學生的負重感;對“困難戶”多鼓勵,多表揚,讓他們看到希望;把自己的身段放低點,與學生的距離拉近點,話說得風趣點,等等。“說到底,就是你得挖空心思地讓學生覺得你的課有意思,哪怕是讓他覺著上你這兒來就是撒了歡兒地玩。但是你心里要有數,該干的一樣不少地干了,1500米還是得跑,一圈也不能少;俯臥撐、仰臥起坐還得做,而且要做夠數;實心球還得拋,而且要拋到規定線……這就是作為一個體育教師的本事,就是快樂式教育。”
“體育是需要形象的,體育教師應當是體育形象的化身。”
索老師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因為工作關系,索老師最常穿的是運動服,多數時候,索老師的運動褲都是白色的,上衣或玫紅,或亮黃,或純白。她往操場一站,總是那么靚麗光鮮,英姿颯爽。索老師的運動服可不是隨便穿的。合體就不用說了,樣式要適合她的身材,色調要適合她的膚色。索老師的發型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是挽在腦后,或扎一馬尾,干凈利落;劉海是有的,但是很短,寧肯露著大大的腦門,也不會讓頭發遮擋視線。她說:“我得讓學生覺得干練,有美感。”所以,即使累得一進家門就把自己摔到沙發上,在學生面前,她也會保持著精神抖擻的形象。每節課,每個示范動作,每一聲口令,她都不允許任何一點紕漏,每個環節都做到完美。她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起一種形象和模式:“體育老師就應該是這樣的。”
她經常說起自己小學時的體育老師。因為兼著別的課,每次輪到體育課,老師就得匆匆忙忙地換上那身褪了色的運動服,他的話索老師至今還記得:“他不想松松垮垮地站在那兒,因為那是操場,不是菜市場,我不能讓你們一看見我就想著累,想著偷懶。”“一年四季,不管什么內容的課,他給我們的印象都是倍兒精神。”
外在的體育形象不只體現在服飾上,還體現在身體的素質。工作30年來,索老師每天堅持長跑3000米、俯臥撐50個,還有每天拉韌帶。
如今,1959年出生的索玉華老師已經快滿54歲了,作為一位女教師,即使在其他教研組,也算是“高齡”教師了。不可避免地,她的身體開始有點“發福”,各項運動能力也不如以前自如了,但她不用任何理由給自己減少運動量,跑步、拉韌帶、練習上肢力量,一樣都不能少。體操課上照常示范,孩子們跑不動了,她照常陪在身邊,用手推著他們跑,有時候連續跑三四節課,每節課跑近3000米的路程。運動會或其他大型集會上,她還是那個號令三軍的風云人物,她強大的氣場讓在場的所有人見證著體育人的形象。
“應當說當特級教師之前我已經有了某種感覺,要把自己熱愛的事業干好。”
中學體育特級教師可謂鳳毛麟角,可見評選難度之大,標準之高。那么,不妨歸納一下索老師的特點,看看中學體育特級教師需要什么樣的基本條件吧。
要有演員在舞臺上那種精氣神兒。年輕、火力壯,好體格、好肌肉,這是生命本身的特征,是物質方面塑造精氣神兒的重要內容,但不是絕對的前提。而精氣神兒說到底是內功,是態度,不屬于技能、智慧、知識、素質的范疇,所以精神層面的追求與對精氣神兒的塑造才是價值的根本,是當好體育教師必修的要務。
要喊出口令的權威。剛剛工作的時候,索老師也感覺到在空曠的操場上喊不出聲,明明鉚足了勁兒,聲音卻像蒸發了一樣,傳不出去,導致課前的很多預想都因為學生得不到清晰、準確的信號而漏洞百出。通過老教師的傳授和自己的揣摩,索老師漸漸懂得了“丹田氣”是怎么回事,唇齒、口型跟咬字是什么關系,嗓門漸漸變大了。有了大嗓門,就再進一步琢磨口令的節奏、聲調、力度。如此,就操場上的威風八面近了一步。
要一專多能。除了有自己的專長,其他方面也不能弱。索老師最強的項目是體操,但是其他項目也很強,老師們向她請教哪方面的問題,她都能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其他項目基本功要扎實,關鍵時刻能進行完美的示范。教師的完美示范是無聲的誘導,可以讓學生在贊美、驚嘆聲中形成學習和體驗的沖動,是對體育、對生命、對人體最美、最鮮活的詮釋與展示;更是積累和確立教師權威,打造教師自身形象的響亮品牌。
要具備教研能力。索老師認識到現代教育要求體育教師不能是憑經驗教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科研型教師。她先后發表過《海淀區高中示范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合作學習法在高一女生仰臥起坐練習中的應用研究》等多篇有科研價值的論文;編寫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體育與健康》;自制了雙杠保護帶、跳箱移動帶等教具,有效地在保護學生的同時消除了學生的恐懼心理。
語言要精煉、準確、豐富。索老師認為,體育課的45分鐘,教師要讓學生動起來,要出汗,要過癮。教師多占半分鐘,對學生來說都是侵占和掠奪。所以體育教師的語言要精煉準確,要把一大套必須要說的技術動作、理論依據、保護措施、注意事項等壓縮到“多一個字沒用,少一個字不行”的極致,還要讓學生聽著不費勁,清楚,好懂,聽完就知道怎么做。體育教師的語言還應當是生動、精彩、形象的。要能夠給學生的行動提供最具鼓動性和沖擊性的信號,使他們更科學、更主動地從事學習活動。比如,講投擲時她說:“‘胳膊擰不過大腿,說明腿的力量大;‘腰比腿粗說明腰的力量大,為什么放著這兩個大力士不去用呢?”講前滾翻時她說:“‘滾動是球狀物的運動特征,你要把你的身體由‘問號(抬頭)變成‘句號(低頭)。”
對壞環境要零容忍。任何一項工作,她都要先考察環境,做足準備。如果是田徑課,她關注場地是否平整,有沒有碎石等雜物,起跑線、終點線是否畫得漂亮,橫桿、欄架、平沙器、鐵锨等用時從哪兒取,用過放在哪兒。如果是體操課,她關注墊子是否干凈,擺放是否整齊,單杠、雙杠、跳箱等器械是否完好……剛工作時的那所郊區中學,操場坑洼不平,遍地石子,索老師一沒課就和其他老師一起整理器材室、修理器材、平整場地。跑道沿是自己撿磚頭修的,沙坑是自己挖的,雙杠、單杠是自己安裝的……
及時寫課后小結。每次課后,索老師都要琢磨:備課時準備的都用上了嗎?幾個部分的時間分配、組織教學的運用,跟教案上寫的對上了嗎?密度、運動量、目標達成情況跟教案設想一樣嗎?如果哪里對不上,問題是出在教案上,還是出在課上?有時候課上還遇到了有意思的東西,每到這時,索老師就在下課后第一時間,迫不及待地在教案本上“劃拉”幾筆。“擔心那種稍縱即逝的感覺跑了,擔心時過境遷,那種美妙的感覺和激情再也喚不回來了。”說這樣的話時,索老師的神態像一個充滿幻想的小姑娘。
要用好學生中的骨干。這個“用”,不是僅僅停留在使用上,而是給他們加碼,讓他們在成長中領悟做人的道理。比如,一個“行進間單手高手投籃”特棒的學生,索老師就有意識地讓他在雙杠上“現眼”,讓他懂得“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
要學會使用親切的霸氣。當然,這樣的霸氣建立在師生關系很融洽的基礎上,而且,前提一定是愛哦。
此外,還要博覽群書,不要因為是體育老師就容忍自己“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還要“敏于行而不訥于言”;還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團隊意識……
最關鍵的還是要像索老師那樣,把操場當作塑造生命的搖籃,為搖籃里的生命付出全身心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