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翠麗
要適應這種新時代的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應有更宏觀的氣度,實現其教學結構的合理化、科學化,真正做到結構優化。隨著新課程教材的實施,傳統的教學結構已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結構上有所調整和改革。新課程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在教學中融人了自主學習、質疑討論、合作交流、主動探究、拓展延伸等教學環節,由此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會分析判斷等綜合能力。現就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結構中較突出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師根據“流落街頭,幾次擦燃火柴產生幻想,凍死街頭”幾個情節制作課件,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激發了學習興趣,營造了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師生仿佛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通過電教手段,感受多媒體教學特色,激發學習熱情,倡導民主自由學習方式,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學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2.聯系實際,精心安排運用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教學實踐得知:語文課堂教學設計,①要突出語文性,特別是語文新課程強調新的理念、新要求的落實,以師教學行為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接受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②要突出課堂特點,使一課一得或多得,一課一新或多新,促使學生語文知識掌握在課堂、語文能力發展在課堂、語文方法應用在課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潛移默化在課堂。③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五個內容:A教材分析。一般包括語文教學課題的出處、內容、編者意圖。B設計理念。突出本課語文教學運用的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C 設計思路。主要指本課語文教學意向、比較宏觀的教學過程結構。D教學流程。指語文教學課堂活動的立體結構,如:創新性的語文教學方式、特色性的語文內容板快、主題型的語文問題系列、指向性的行動目標和簡明的設計說明。這部分一般應該詳寫。E課后反思。語文教學設計的效果反饋、得失歸因分析、改進措施、對教學的感悟等。只有遵循以上規則進行語文新課程教案設計,一定能使學生學有所得。
3.深入研究教材蘊含,搞好課堂教學
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深入研究教材蘊含,做好課堂教學工作。①充分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能營造寬松、民主、平等、生動活潑、互動的“顯性學習化環境”,給予學生充分時間和空間,又能關注學生“喜歡學、愿意學、相信自己能學好”的內在心理習化環境,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鼓勵者和欣賞者。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感悟能力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去探索作者的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捕捉作者熔鑄于作品中的情與意,獲得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4.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挖掘潛能
《語文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創造潛能。” 多媒體教學從創設語文教學情境這一角度來看,它更具優勢。它可以依據教材內容“還原”,把作者筆下的“境”再現出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擬與教材相似的情境,謀求形似和神似。而文學作品是通過語言文字傳達信息的,可借助圖像把作品內容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年言”的效果,便于感知課文內容。如:教學《西湖的“綠”》時,師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到此處的迷人風光,從而產生閱讀的欲望。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給學生自主的權利,讓其畫出最喜愛的詞句,朗讀最喜愛的部分,并與之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從而實現語言的積累和感悟。然后抓住契機,通過大屏幕展示其他景點的圖片,讓其觀察、討論,合作學習,運用積累到的詞句練習描述,展開豐富的想象。另外組織學生以導游的身份利用大屏幕出示的畫面,向大家介紹各景點的風光。這樣既進行了語言和能力的訓練,同時開發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5.因材施教,培養創新精神
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和自主地位,認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個性差異,師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如:利用計算機對《太陽》網絡教學時:提供相關網站、圖片等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編寫讀書匯報材料。還可自行選擇喜歡的、認為有價值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編寫;編寫過程中還可根據愛好選擇喜歡的顏色、字體、格式等,然后將完成的作品及時上傳給老師。老師閱讀后,對作品及時反饋。這種尊重學生差異的個性化教學,既發展了學生的個性,又培養了創新精神。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優化,主要是挖掘兒童學習的內部動力,變“學會 ”為“會學”,變被動為主動,充分調動各種學習因素。在限定的時間內取得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