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利萍
摘 要:針對低年級學生在識字經歷中,常常前學后忘的情況,可采用游戲識字、想象識字、念兒歌識字、猜謎語識字等方法,讓學生鞏固識字成果。
關鍵詞:前學后忘;游戲;想象
在我數十年的低年級識字教學經歷中,發現學生前學后忘的現象很嚴重,這種現象在一些學生中表現得更為突出。他們往往是學了后面的生字,便忘記了前面學過的生字,反反復復識字效果總是不能盡如人意。針對這一現象,課堂上我常常采用“游戲識字、想象識字、編兒歌識字、猜謎語識字”等多種讓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來創設有趣識字的情境,并鼓勵他們識記和鞏固識字成果。下面我就將自己的這些做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游戲識字
有人說:“兒童永遠生活在游戲中。”的確,在數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如果把乏味、單調、枯燥的識字教學與有趣的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他們就不再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而且學習效果也會事半功倍,因此,我也偶爾會在識字教學中,把生字卡片做成果實的形狀,把它們掛在“果樹”上,用“摘果子”的游戲吸引學生,積極記憶字形;或有時在黑板上貼一幅百花圖,讓學生通過“摘花朵”游戲來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記憶字形。在他們記住字形后,還常用組詞、造句等形式,把字的音、形、義有機結合起來,強化記憶效果,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順利遷移,同時也讓學生經歷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體驗。
二、想象識字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低年級學生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受思維的。在順應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我們可憑借漢字的造字特點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這群好動、好奇的學生在全面觀察、自信辨認、動腦分析的情況下,有效提高自身辨別字的能力。如,在教學象形字“日”“月”“山”“水”時,我首先用課件分別出示它們對應的古代漢字,讓學生猜一猜:這分別是什么字?為什么?學習會意字,則從字形入手,如,“三人為眾”(表示人多)等。通過這種讓字在他們的腦海里如動畫活動起來的想象,不但使學生擴大了識字面,還無形中讓學生接受了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三、念兒歌識字
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兒歌,對低年級學生同樣有著無窮的魅力,把一些字編成通俗易懂的兒歌進行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如,在教學生區別“太和犬”“左和右”時分別編了兩首如下的兒歌:(1)太、犬:一個“大”字加一點,一個“太”字,一個“犬”,“太”字一點在下邊,“犬”字一點在上邊,位置不同,形不同,意思更是不相干。(2)左、右:小朋友靠右走,“右”字下邊是個“口”;小朋友,要記清,“左”字下邊是個“工”。
四、猜謎語識字
猜謎是學生較喜歡的一種活動,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鍛煉學生的思維,還是一種比較好的識字方法,所以在日常的識字教學中,我也會編一些如一口咬掉牛尾巴等一些通俗易懂的字謎來讓學生猜。讓他們在興趣盎然的猜謎中,體會老祖先造字用字的匠心獨俱。
總之,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多種識字途徑能讓學生時時處處在文字環境中,使校園真正成為學生識字的樂園。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定邊鎮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