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
摘 要:童話,以奇異動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節被少年兒童所鐘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編選了大量這樣富有兒童情趣的童話體裁課文。緣此,借助情境創設、朗讀感悟、想象和表演等策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積累文本語言,有效提升童話類課文的教學效益,讓童心飛揚。
關鍵詞:童話;童心;教學策略
童話是一種文字淺顯的兒童文學體裁,是兒童非常喜歡的一種樣式,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它是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幻想、想象、夸張、擬人等手法來塑造鮮明的形象,簡單的故事中往往蘊藏著豐富的哲理。童話深受兒童喜愛,也是小學中低年段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思考,提出一些小學語文低段童話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創設情境,開啟童心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善于創設情境,就能開啟童心,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教學蘇教版下冊中《會走路的樹》一課時,我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引出課文的內容,作為這個故事的開始,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走入了情境。
二、朗讀感悟,潤澤童心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能發展兒童思維,培養兒童語感。在它或婉轉優美或形象生動的語言中,一個個豐滿典型的形象、一段段纏綿悱惻的感情、一件件呼之欲出的故事,總能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抓住這些詩意多彩的語言,啟發學生揣摩、品讀童話的語言美,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角色表演,演繹童心
童話教學的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活潑生動的。要想讓課堂更真實,更富有趣味性,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兒童的表演欲十分強烈,而童話表演就是他們非常喜愛的一種表演方式。學生通過表演,能更主動地理解文章,把握形象,積累語言,實踐語言。
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狐假虎威》這一課中“老虎跟著狐貍朝森林深處走去。狐貍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森林里的野豬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見狐貍大搖大擺地走過來,跟往常很不一樣,都很納悶。再往狐貍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獸嚇得撒腿就跑。”我在讓學生理解了“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納悶、嚇得撒腿就跑”這些詞語后請學生上來戴相應的頭飾演一演,學生都很感興趣,爭先恐后地上來表演。角色表演,將學生帶入了課文創設的故事情境,學生在演繹童心的同時,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積累了文本語言。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童話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的策略系統,相信孩子們愛童話、看童話、編童話將不再是“童話”。行走在童話教學研究的路上,一路思考,一路收獲。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梅堰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