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傳標

摘 要:參與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的方式,是全體學生共同參與主動學習的過程。
關鍵詞:課標;參與;過程
一、參與學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
在教學“倒數”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就放手學生自學這一內容,把不明白的知識提出來,學生一聽讓他們問問題,老師解答,興致倍增,便都認真自學起課本來。隨后,學生提了好多問題“倒數的意義中“互為”兩個字是什么意思?”“1的倒數為什么是1?”“0為什么沒有倒數?”“倒數的求法中為什么要將零除外?”而這些不正是老師要提的問題嗎?于是,再組織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探討,通過通力合作與交流,弄清了這些問題,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從而在理解數學方面知識的同時,獲得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體驗。
學生有主動參與的自主權,這是我們教學改革長期奮斗的任務。其實,在數學教學中是可以實現的,每一位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啟迪學生、指導學生參與學習,使學習獲得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無論課堂內外,對于學生學生的那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予以鼓勵,千萬不要置之不理,而應循循善誘。只有這樣才能轉變學習的觀念,從不參與到參與,從參與到積極參與,培養他們的主動學習精神,做學習的主人。
二、參與學習是學生“全人”學習的過程
在學習蘇教版第七冊三步計算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道題:“李師傅5天裝配105臺,小張6天裝配102臺,李師傅比小張每天多裝多少臺?”我把這道題做了如下修改給學生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進程:某廠裝配車間要精確人員,下面是一道工序中四個人的工作情況:
(1)如果你們是該廠的董事,你決定精簡誰?說說你的依據。
(2)要求他們各自的工作效率,必須知道什么條件?該怎么去求?
(3)誰的工作效率低?你是怎么知道的?比其他人低多少?
(4)你能否把他們編成一道三步計算題?
通過分析討論,大部分學生認為小張該精簡掉,因為他工作效率低,進而掌握解題思路。但也有學生認為小張不該精簡掉,因為他還年輕,發展潛力比較大,該精簡年紀比較大的王師傅、劉師傅。通過學習與參與,不但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而且開闊了老師的眼界,學生是在參與中一天一天成長,集思廣益,對所學知識更加理解,掌握更加牢固,提高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樣,這也是新時代人才素質的要求之一。
三、參與學習是民主學習的過程
在教學中,教師總有許多問題去等待學生解決,在一次課堂提問中,筆者提了一連串的問題后,就有一名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問我:“老師,你的知識很多,為什么還有那么多的問題呢?而我怎么就一個都提不出來呢?”我微微一笑,說:“你說得很對,我知識的確比你多,但就是因為知識多,問題也就多了。”并在黑板上隨手畫了兩個一大一小的圓,“圓里知識是我們每個人都掌握的,圓外的知識我們都沒有掌握,大圓代表老師的知識,小圓代表你們的知識,而老師的圓的外圓比你們的大,所以問題也比你們多。”聽了我的解釋學生全都笑了,但又覺得有道理,很自然的,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濃了,民主學習氣氛也就有了。
四、參與學習是創造學習的過程
參與學習是創造學習的前提,沒有參與很難產生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讓學生在參與學習中獲得,學會“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與創造”。
總之,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是改革教學方法的核心。筆者認為,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讓學生主動地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獲取知識,也就是尊重學生學習的表現,也就使每位學生都能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劉老莊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