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玲
[摘 要]教師應秉承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則,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在課堂上采取創設情境,化難為易;拓展思路,鼓勵創新;有序引導,邏輯思維;巧布作業,溫故知新;角色置換,嘗作教師等方法輕松教學數學。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學數學;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學習心理和成長需求,為學生創設一個熟悉的、有生活趣味的學習情境,著力培養學生有序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化難為易
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一些抽象的概念往往理解不了,或理解不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抓住要點,及時點撥到位,盡量通過一些典型的、實際的例子讓學生感知,再通過動手動腦,最終形成概念。
例如,在講“除法”概念時,教師可先讓每人拿出10個學具蘋果,要求分成5份而且每份要一樣多,學生分完之后得出結論:每人分得兩個蘋果。于是教師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0÷5=2(個),并告訴學生“10”表示總共有10個蘋果,代表被分的數;“5”表示分成了5份,而且每份一樣多;“2”表示每份都是2個,驗證了每份都是一樣多,這就叫平均分。當平均分的時候,我們選擇用一種新的運算:除法。同時指出,“除法”就是“分東西,而且是要分得一樣多”,而前面所學的“減法”也是分東西,但它是每份分得不一樣多。“除法”是“減法”的一種特例。
二、拓展思路,鼓勵創新
同樣一道數學題,解題的思路、方法有很多,教師應該對學生不同的思路進行肯定、分析,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拓寬解題思路,從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教授“簡便計算”時,可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小麗帶了253元錢,到商場買一個標價為98元的MP3。到了商店,小麗從口袋里拿出幾張100元,營業員找回小麗多少元?這時小麗口袋里還剩多少元?學生們很快列出算式,并說出了解題思路:
學生1:253-98,思路就是直接減。
學生2:153+2,思路是小麗拿出1張100元,營業員找給他2元,2元與口袋里的153元合在一起就是155元。
學生3:100-98+153,思路同上。
學生4:253-100+2,思路是小麗從253元先付100元,多付了2元,所以加2。
一題四解,讓學生自主選擇解法,便把簡便算法和解決實際問題聯系起來了。
三、有序引導,邏輯思維
學好數學需要較好的邏輯思維。學生開始接觸數學時,如果教師能給他正確有序的思維訓練,即使是智力一般的孩子,他們的邏輯思維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數學成績也能穩步提升。從最初的“數數”起,教師就要求學生做到數形結合,即嘴中數數、手里數物,使學生清楚“數”與“物”的概念。又如在“找規律”的教學中,應注重學生有序思維的培養,從學“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起,便要求學生寫解答計劃,以使學生對自己所求解的題目思路清晰,步驟清楚,便于檢查;在分析應用題時,通過畫線段圖等方式,幫助學生分析題意,理清思路,增強邏輯推理能力。
四、巧布作業,溫故知新
實施素質教育,作業要少而精,那就要抓住教學當中難點、重點、要點內容布置作業,鞏固知識點。同時讓他們預習新的課程,發現難以理解的要點,增加次日學習的針對性。一方面,要注重學生的課后整理,要求學生先復習當天所學知識,并對所學的概念性規律性的知識進行整理。例如,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教師可以教學生整理的方法,能被2整除的數的個位:0、2、4、6、8,能被5整除的數的個位:0、5。結論:個位是0的數同時能被2和5整除。另一方面,注意抓好學生的課前預習,要求學生最少花五到十分鐘預習:明天要學習什么內容,是否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它,在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嘗試做一二道題,看哪里有難點。第二天通過提問,抽查學生預習的情況,并對能自覺預習的學生予以表揚。
五、角色置換,嘗作教師
在教學中,注重更多的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來。讓他們充當小老師,做到既會做題,又會講解思路。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擠出時間分組讓學生講解題目。一般是同桌兩人一個學習小組,講算理時,鼓勵每位學生表達想法,而且要抽查評比。每到復習時,選擇一定的練習題讓學生來當小老師講課,其他同學可以提問質疑。題目難的讓思維好的學生講解,容易一點的讓主動積極的同學嘗試。讓學生嘗試當教師,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