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艷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發展,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性內容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語文課堂教學不僅通過閱讀和鑒賞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水平,還要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通過廣泛的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交流水平,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而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鍛煉與提升恰恰是語文課堂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應把課文作為語言訓練的有效載體,遵循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按照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由感知到積淀的步驟,進行有效的訓練。
關鍵詞:加深理解;立足文本;跳出文本
在最近的一次外出學習聽課中,在所聽到的十多節課中,每一節課的教師都會根據文章內容進行相關內容的拓展延伸,他們在“拓展延伸”環節或安排了“寫一寫”,或安排了“說一說”活動,但是在教學環節中引導與處理的手段卻各不相同,因而取得的教學效果也大相徑庭,這里試舉三例加以分析。
【例一】教學內容為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9課《推敲》,在“拓展延伸”環節,教師安排了“說一說”:“你們認為‘推好還是‘敲好,為什么?說說自己的理由。如果賈島沒有遇到韓愈,而是遇到你,你會向他推薦什么字呢?”
【例二】教學內容為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7課《虎門銷煙》,在“拓展延伸”環節,教師安排了“寫一寫”:“假如林則徐此時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有什么話要對他說呢?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例三】教學內容為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3課《在大海中永生》,在“拓展延伸”環節,教師也安排了“寫一寫”:“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話想對鄧小平爺爺說呢?把你想說的寫在寫話本上。注意要寫得語句通順,還要將最近國家發生的大事告訴他。”
例一中,教師立足于課文又跳出了課文,引導學生對“推”和“敲”正確地理解,并引導學生主動地去理解“敲”的妙用,又通過“如果賈島沒有遇到韓愈,而是遇到你,你會向他推薦什么字呢?”這一教學環節,一石激起千層浪,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課堂上學生發言十分踴躍,有的說用“拍”,有的說用“打”,還有的說用“喊”……各種答案都有,并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這充分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加強了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培養了他們結合語義、語境準確運用字詞的能力,達到學生今后在說話和寫作中會對文字會進行推敲的效果,所以我認為這達到了拓展延伸的目的。
例二、例三設計的形式是一樣的,但是兩個教師處理的方式卻不同,因而教學效果也就有所出入。例三中教師讓學生表達心聲,用筆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是拋出一個問題便讓學生寫,怎么寫,寫什么,沒做絲毫指導,學生很茫然,無從下筆,寫出來的語言貧乏、空洞。例四中教師讓學生抓住熱點話題,向鄧小平爺爺報喜,并表達自己的心聲和決心,然后學生當堂寫作。因老師對學生提出了較為具體、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寫些什么,如可以將最近國家發生的大事告訴他,因此學生想說、有的說,并且說得也很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忽略對學生作品的展示與評價,學生對自己寫話中的優點、缺點一無所知,寫話的能力不會有很大的提高,這樣就失去了安排這一環節的價值了。
從以上三例中,我們會發現這些內容太熟悉了,和我們一起學習的教師都說這些教學環節在我們看特級教師的教學影片或閱讀優秀教學案例時都已經看過了。從內容上來看,這些都不是授課教師的新創,普通教師學習特級教師的精神是可取的,當然內容上也可以亦步亦趨,但在教學的方式與引導的過程中必須加入自己的元素,要符合自己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翻陳出新。從這幾例中,對如何使“拓展延伸”翻陳出新我有如下兩點思考。
一、“拓展延伸”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加深理解,又是對語文知識學習和運用領域的拓寬
“拓展延伸”環節問題的設計必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耳、口、手、腦。以上教師安排的“寫一寫”“說一說”既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和表達交流的能力。但由于教師情境創設、引導的方式不盡相同,達到的教學效果也截然不同。因此,在實施的過程中要考慮周到,全面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相機進行激發、引導,爭取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拓展延伸”要立足于課文又能夠跳出課文
最怕的是以拓展延伸為名義,讓學生以課本為依據死搬硬套地進行說話。設計的問題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交際和寫完整的文章打下基礎。
在新課改的引導下,語文課堂應展現出應有的活力,拓展延伸是最能展現此活力的部分,因此我們要積極思考,能夠翻陳出新,讓學生在拓展延伸中能夠真正獲得鍛煉與提高,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積極地踐行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方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