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 要】不少教育專家指出: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就是一種教學資源,只要合理引導,就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相長.
【關鍵詞】錯誤資源和諧;啟示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就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教學資源。
1 允許出錯,保護自尊心
“錯”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較好地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
我提倡三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這樣做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且師生的關系也非常融洽。
2 正確引導,增強自信心
自信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比如:我上小數、分數、百分數互化的復習課,要求學生把0.2化成百分數。一般的方法是把0.2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添上百分號即可??僧斘易屝⌒镣瑢W談化法時,她卻說:“0.2= ,十分之……”還沒說完,同學們便哄堂大笑。我示意別打斷她,“0.2= 五分之一”?!皳溥辍?,有同學忍不住笑出聲來。我也在想:這扯到哪兒去了?可還是耐著性子讓她說。“分子分母同乘以20,等于20%?!蔽規ь^鼓起掌來,同學們也贊同地鼓起掌來。我說:“小辛同學先運用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接著又一次靈活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巧妙地將分數化成了百分數。這些知識她掌握得多么清楚,并且能運用自如,太棒了!我都沒有想到這么好的復習小數、分數與百分數互化的例子,我要向她學習。”教室里響起了更熱烈的掌聲……整節課學習效果非常好,一杯“白開水”變成了“茅臺酒”。我有意識地表揚小辛,保護了她的自尊心。小辛同學哭了:“從來沒有老師這樣表揚過我!我回答問題經常被老師打斷,被同學們嘲笑,所以一般不敢回答問題,特別害怕出錯”。從那以后,小辛同學回答問題的次數越來越多,回答的質量也越來越好。他們的質疑有許多是很有價值的,值得我深思。
3 換位思考,弄清學生出錯原因
我告訴學生:“人就是在不斷糾正錯誤中進步的,更正了錯誤。”在教學中,我想:為什么這樣簡單的問題,學生會出錯呢?如:六年級復習題中有這樣一道解決問題:三人坐出租車,行5KM要8元,超出的路程每1KM /1.8元,三人行了20KM,一共用多少錢?這樣一道題,全班有一個同學這樣做:5×8+20×1.8,我當時很生氣,還批評了他。下課后,我與該同學聊天,他告訴我從未坐過出租車,沒辦法理解5KM要8元錢的意思,沒有生活的體驗,所以理解上出了錯。我很內疚,當面向他道歉,然后我給他講解,讓他弄明白。此后,我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盡量把問題情景化。
4 在學生錯誤中拓展,彰顯教材張力
當學生出現某方面錯誤時,如果追根溯源,會發現那是屬于復習鞏固或新一輪學生需要突破的一個難點,它將成為新學習的教學資源。我在教學分數乘除法時就獲得過這樣的體驗:“雞有30只,鴨比雞多1/3,鴨有多少只?”不少學生憑經驗列出:30+1/3。怎么讓學生明白錯了呢?暫時回避它,給出另一個問題:“有3棵樹,4條小狗,一共多少?”學生迅速回答:“7?!蔽医又鴨枺骸?什么?7棵還是7條?”大家面面相覷。通過討論發現:同一類事物才可以加減?;仡^看原題:30是一個數量,1/3則是一個分率,不能加,又怎么辦呢?我又出示一題:“小華有10元,小明有7角,小華比小明多多少?”學生自然明白:先統一單位,10元=100角,100-7=93角。再回頭來看原題:我們又如何統一30只和1/3呢?先將分率轉化為量:出示線段圖,讓學生弄明白是誰的1/3,哦,是雞的1/3。雞的1/3是什么?從線段圖上發現是雞比鴨多的量。根據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來求出多的量。就在這樣的糾錯中生發了新的教學資源。期末復習時也有類似的題出現:“有兩桶油,各自都是5千克,一桶用了1/3,另一桶用了1/3千克,各剩多少千克?”這同樣需要統一單位后解決。
由此得出結論: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計算,可以是量除以量,也可以是份數除以份數,還可以是分率除以分率。所以,學生出錯并不是壞事,它為教材拓展了學習的空間,為教師開辟了更多展示的舞臺,讓課堂教學更加異彩紛呈!
5 學生的錯誤帶給老師的啟示
例如:我講了圓周長和圓面積后,學生經常出錯,我就在反思,原因在哪里?發現同學們對這兩個概念沒有分清,比如:一個正方形里面畫了兩個最大的的半圓,這兩個半圓涂上陰影,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我先讓學生說出這個陰影部分的周長和面積,理解周長和面積的概念,然后讓學生勾畫出陰影部分的周長。邊畫邊說,兩個直徑相同的半圓周長合起來就是這個圖形陰影部分的周長,求面積時就用手去摸平面,邊摸邊說,這是兩個直徑相等的半圓面積合成一個整圓面積,就是這個陰影部分的面積。這樣訓練學生真有效果!其實是學生的錯誤幫了我的忙,給了我啟示。以后遇到求周長和面積都采用這個方法,結果是屢試屢爽。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及鼓勵下,敢于正視錯誤,增強戰勝困難、學好數學的信心,并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逐漸形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敢于克服困難的堅毅性格,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好地發展。教學不僅僅是告訴,更需要歷練。這樣,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靈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