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廣銀
摘 要: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改革中積極倡導的發展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歷史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貫穿整個歷史教學活動之中。它強調改進與激勵功能,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對改進歷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隨機評價;“自評”與“他評”的結合;人文的作業評價;測試考核評價
教學評價是新課程改革中積極倡導的發展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內容,作為歷史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貫穿整個歷史教學活動之中。它強調改進與激勵功能,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對改進歷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課堂教學的隨機評價
有一個教育家說過:“從一開始上課,老師站上講臺就有了評價,贊許的目光或語言行為可以激勵和調整學生學習的狀態。新課程教學中的評價功能應該使學生始終對歷史學習保持興趣并主動投入到知識學習中來,使教室保持濃厚的學習氛圍” 。因此,在教學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即時、即興、即地地抓住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閃光點或火花,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及時的評價。所以,隨機性評價是教師運用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它往往與整個教學活動融為一體,成為學習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種評價不僅不破壞和中斷教學進程,而且促進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更自覺、更有趣、更充滿活力,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活動。課堂教學隨機性評價具有新穎、靈活的特點,不僅可以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各種歷史知識,而且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的相互合作和協調發展等,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協作學習精神是在得到教師肯定和引導后逐漸形成的。如在學習“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內容時,我在屏幕上打出《西漢出擊匈奴示意圖》讓學生上來分析三次出擊匈奴戰爭,注意時間、重要人物、出擊路線、戰役地點和形式、結果等。有一個平時很膽小的同學舉了手,我立即點他上來,他上臺后才講上兩句話就錯了,引起下面同學的轟笑。于是他放下指示棒就想下來,我讓他再想一想,他搖搖頭。我說:“別緊張,你是一下子記不起來吧?老師允許你找一個好朋友上來幫助你好嗎?” 他點了全班學習最好的同學上來,在該同學的指點下,他完成了講解。我馬上表揚他們,對他們團結合作、完成任務的做法給予很好的評價,忽然他又站起來,說:“老師,我還發現這三次戰役有很突出的特點。”他跑上講臺,拿起指示棒指著地圖說:“我發現第一次戰役基本在長城沿線展開,是拉鋸爭奪戰,我覺得最關鍵,因為打敗仗的話對漢軍士氣打擊很大;第二次戰役沿后來的絲綢之路展開,是西漢試探性的進軍,因此還是沿匈奴勢力范圍的邊緣打;兩次戰役勝利后在士氣、經驗、實力都處于最佳時第三次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就是必然的了。” 他滔滔不絕讓我和其他同學很驚訝,我更加肯定了他善于思考、勇于發言的精神,同時號召其他同學向王江學習,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自評”與“他評”的結合
學生的自我評價是根據評價的不同主體而劃分的一種評價類型,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各種表現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從而過到自我提高的過程。它不僅僅是學生對自己學習成績的評價,《課標》中的提法有點引人們的誤解。在歷史單元教學評價中,應用的評價方法是多種的,例如:同伴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這些評價都是單元學習過程中的“他評”,是促進學生發展進步的外部因素或者說是外部刺激,而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學生自己通過認識自己、分析自我,從而過到自我提高的促進學生素質提高的內因或者說是內部動機。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更具有更持續的作用。自我評價作為一種自我發展的動力因素,對于學生 的發展來說,是學生學習進步和根本動力。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起關鍵作用,它決定了外因,所有的外因都需通過內因來起作用。
“他評” 包括教師、家長、學生、學校領導和其他與該學習活動有關的人的評價。所以,除了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之外,教師要發動一切力量,要讓大家共同認識我們的學生。強調多主體,才能更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發展狀況,并更好地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這樣,將學生的“自評”與“他評”進行有機的結合,可以更加客觀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聽取更多的意見,從而發現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改進自身的缺點,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素質。
三、人文的作業評價
作業布置和作業批改是教師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全面學習狀況的一個最關鍵的任務。初中歷史課程改革中,歷史學習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還要學生良好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在此,歷史教師不但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而且還要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在師生間的交互活動中,新課程改革賦予作業布置和作業批改既傳統又新型的內容,即在作業批改中滲透人文關懷。傳統的歷史教學中經常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要么平時很少布置歷史作業,到了快考試時,發一張張試卷和訓練題給學生做,采取“考前突擊”,有時也能取得好成績,這是“重結論輕過程”的做法,不能提倡;要么用干巴巴不帶感情的數字或簡單以“好”、“不好”來對待學生的作業;甚至有時學生交上來的歷史作業,老師讓它們“石沉大海”,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應以改進。在全體學生參與評價的活動中,評價標準稍微定低一點,若有突出表現的給予加分獎勵。這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成功的體驗,使知識結構能力較差的學生也能獲得成功的喜悅,使“懶"”學生在成功的鼓勵下變“勤奮”,變厭倦為動力,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在成就感的驅動下自主學習,以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優秀的教師會抓住任何與學生交流的機會。歷史老師由于每周課時安排少,因此作業批閱是難得的接觸學生學習、思想的機會,評語是一種作業批閱的方式,便于學生更清楚的了接自己作業中的優缺點,還便于師生間交流的加強。將評語引入歷史作業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績,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教好的效果。
四、測試考核評價
測試考核評價是學期或單元結束時,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它對于學生的最終評價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的體制下,學生雖然在平時的學習中,經常能得到教師的隨機評價,指導他們的學習與生活,但還是有很多學生重視各種考試的結果,考試后汲取的教訓往往更能激勵他們改正錯誤,追求上進,這就是終點性評價發揮的優勢。終點性評價可以是一個單元結束時對學生的全面考察,也可以是期末或一個學年對歷史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的深入考察。要把歷史知識和歷史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更要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總而言之,作為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面向全體學生,平等關注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展示個人能力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實現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來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