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芳
通過中國教育干部網絡學院高等教育管理干部培訓平臺網絡課程的學習,最大的收獲是重識清楚了真正現代職教的概貌,因此筆者對何為真正現代職教和如何實現真正現代職教作如下淺析,與讀者分享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職教。
真正現代職教,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學習享受。黃全愈先生說“教育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往油箱里注油”,很多職校學生正是“載不動許多貨”才選擇了職業教育的,因此他們首先需要的就是繼續前行的動力和勇氣,他們需要的更多的是激勵和贊揚,他們十分厭學,還有部分職校學生是在家長的逼迫下來到職校的,試想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學習嗎?這是目前不少高職學生的現狀,針對這一現狀,作為一線的職教教師們想盡一切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收效甚微,有的教師在束手無策后發出感慨,認為職校學生真是“刀槍不入”,無可救藥。但聽了北京師范大學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志群教授題為“職業教育的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專題培訓講座中講到“如何進行課程開發”內容后,結合筆者的一線教學管理工作經驗,給筆者的啟示是目前大部分職校的課程內容設置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職校的課程設置還未真正脫離學科體系構建下的課程設置,是不符合職教課程設置規律的。高職學生本來是學不懂高等數學的,職校課程中非得講高等數學,試想學生會感興趣嗎?比如,如果職校課程給學生講“MP3的簡單制作”,最后出來的成果是讓他們制作一個MP3而且自己還能用,將來找工作還有一技之長,他們還會厭學嗎,制作實用的由簡單到復雜的市場上的產品,久而久之,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就形成了,學生會自覺的去探索和研究。只有這種符合職教規律的實用的滿足市場和現實生活需求的職教課程,學生才會樂在其中,盡情享受學習的快樂,有效的學習實質上是使學習者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幸福的。
真正現代職教,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教學享受。目前大部分職校教師和學生分屬兩種類型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兩個“階層”的人。前者是經過了應試教育的歷練和選拔,大部分是研究生畢業走上職業學校教師崗位的,可以說是應試教育的得益者;而后者大多是在應試教育失敗后來到職業學校的,他們是不適應應試教育的,他們的就業前景與公務員或白領階層相距甚遠。他們將要面對的生活和未來要走的路,與自己的老師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師的實際教學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不能很好匹配,教師和學生的這種隔閡,導致大部分職教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和加強前面提到的學生的厭學感,職教教師素質的雙師素質還未符合真正現代職教對雙師素質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知識結構無法滿足職教學生的需求,因此加強職校教師的企業歷練和實踐技能培養,走在時代的前沿,時刻為自己注入著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知識、新體驗、新經驗等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充實著自己,為學生傳遞著正能量,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激勵每個學生的進步,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靈,給職校學生的前行提供足夠的動力和勇氣,使職教教師能真正符合職教對雙師素質的要求,滿足真正現代職教對教師要求的規律,職教教師對教學而言才會是一種享受。
真正現代職教,對課堂而言是教師不動,學生動。職業教育更注重實踐性,實踐性的提升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只有教師不斷地在具體的專一的學習領域里長時間的積累,才能源源不斷的滿足職教學生的需求。比如,教師是研究“電子產品的制作和維護”,那么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教師可以由簡單到復雜的教學生電子產品的制作和維護所需要的知識、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在有限的時間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滿足不同年級的學生,這樣就實現了教師不動,學生動。而目前多數職校都是學生不動,教師動,一個教師代二至三門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專注于多個領域,這也是不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
真正現代職教,對學校而言是一種工廠化的校園環境。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關鍵點是,職教跨越著工廠和學校兩個教學場所,真正的職業教育應該是二者的有機融合,是一種工廠化的校園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既能體驗藍領工人的感受,又能體驗學校學習的氛圍。而我們現在大多數職校只是二者的機械相加,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企業的廉價勞動力而已,企業不能為職教學生注入新鮮血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這對于職校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發展也是致命的。通過學習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教授的題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基本問題與世界趨勢”的專題講座,結合筆者的一線教學管理工作經驗,給筆者的啟示是在校企合作入股辦企業或職校校長同時是企業廠長的辦學模式前提下,需要放眼全局、綜合分析、統籌解決,方可實現現代職教工廠化的校園環境,為職校的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
真正現代職教,其體系層次是中職、高職、應用本科和研究生多層面的有機系統,而非目前職教界所謂的職教即高職,是考不上本科院校,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其培養出來的人才是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生產力發展的,有力助推市場經濟生產力快速發展。
只有在弄明白真正現代職教概貌和如何實現的基礎上,職校教師才可有效重新審視已經習以為常的育人理念,為職校教師更好的研究和踐行職業教育提供可靠保證,才能成功破解職校發展的難題,結束職校師生存在著“階層”的隔閡,激發職校師生工作學習的積極性,享受教育的樂果,更好、更快的服務經濟社會,讓職校師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