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承榮
摘 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開啟學生創新之門的鑰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寬松的氛圍,引導學生質疑,使學生善于質疑,敢于質疑,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懷疑心;質疑;釋疑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笔澜缟显S多發明創造都源于疑問,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由此可見,質疑應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營造寬松氛圍,鼓勵學生敢于質疑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每位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后,都安排了質疑這一環節,而很少有學生能提出問題,這一環節只不過是走過場。學生之所以不敢質疑,主要有兩種心理。一是自卑心理,二是緊張心理。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關鍵是消除這兩種心理,嚴禁從語言上或者行動上挫傷其積極性。
首先,要創造愛的氛圍,把教學過程作為能向學生傾注愛的主要渠道。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以權威者、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而要通過自己的言語、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感到老師是可親可愛的。其次,必須創設一種平等、民主的環境,讓學生與教師平等相處,一起探索,一起研究。最后,要尊重學生人格,當學生在提出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之處時,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
勵,贊揚敢提問的勇氣,然后再給予點撥和啟迪。總之,教師只要積極創設和諧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學生就會積極思考,勇敢地提出各種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和勇氣。
二、培養學生懷疑心,使學生有創見
創見來源于懷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最忌諱的是因循守舊,要崇尚標新立異的創新精神,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敢于懷疑、反駁、否定別人的理論,這樣往往導致新問題的發現與突破。如,在教學“一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這個分數大小不變”時,一個學生站起來反駁:“一個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加上或減去一個相同的數,這個分數的大小也不變?!辈⒘信e出5+3/5+3=1,5-3/5-3=1的例子。這個問題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當即表揚了這位敢于否定現有結論并有創新的同學。正是這種鼓勵,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給質疑方法,使問題有價值
古人說:“學則需疑,疑則有問。”疑問是發現之母。但許多學生不知該從何處下手提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適時點撥誘導,教給學生方法。實現從“扶”到“放”的飛躍,逐漸使學生提出的問題有較高的質量。
1.教給方法,明確質疑方向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示范提問,教給學生質疑方法,讓學生了解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提問,為今后學生正確遷移獨立質疑做好鋪墊。當學生明確質疑方向后,知識內在結構體系又為學生的正確遷移奠定了基礎,這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提問的嘗試。剛開始時,學生的提問不可能馬上提到點子上,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要引導學生看書上例題中的提問,共同質疑。但是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有的學生比較善于提問,有的學生不善于提問,教師可采用小組討論提問,然后再全班匯總交流的方式進行,這樣相互帶動,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把握重點,提高質疑水平
當學生明確了質疑方向,通過正遷移,已具備了一定的質疑能力時,教師要抓住契機,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哪些問題該問,哪些問題不該問。例如,“乘數是兩、三位數乘法”筆算部分,教學例1時可以從計算順序提問:14×12的計算過程是什么?通過解答,使學生明白乘數是兩位數乘法的計算過程。這個問題在例1教學時是有價值的,但是如果要學習以后的例題時仍提出計算順序的問題就顯得毫無意義了。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有質量的問題,關鍵是要讓學生把握知識的重點與難點,也就是尋找例題的個性,針對個性提問。例如,三年級教材中“乘數是一位數的乘法”中的17×3=51,學生從“計算結果”方面提問,“積的個位上為什么是1?”這一問題顯然毫無意義,但是“積的十位為什么是‘5而不是‘3?”同樣從“計算結果”提問,這一問題顯然要比第一個問題質量高多了,這個問題涵蓋了前一問題,同時又暗示了“積的哪一位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的道理。同時,教師還要調動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質疑欲望,你問我答,我問你答,大家積極參與,學得主動,學得積極,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四、正確處理質疑與釋疑
“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見長進?!睂W生提出了問題,怎么樣解決?這是教學中必須注重的問題。質疑是手段,釋疑才是目的,因為如果對學生的質疑置之不理,將壓抑學生的積極性,釋疑的方法欠妥,也將影響質疑問難的作用。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要輕易否定,如果把問題交給學生去討論,教師起組織作用,得出正確結論,這樣必然會產生更深刻的效果。如,在教學“平行”的概念時,生問:“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內?”師(若有所思)“是?。∵@正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研究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誰來回答?”老師的話既肯定了這個學生的問題,又喚起了全體學生探索的熱情,從而對“平行”這個概念中最關鍵的問題進一步地強化與理解。
總之,在落實素質教育的實踐中,必須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給學生自由思考、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為疑而思,為疑而問,把創新潛能釋放出來,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郭元祥.新課程教學方略.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孔企平,胡松林.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長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