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曉燕
摘 要:民族音樂欣賞活動相對于其他課型來講,需要準備的東西要更多一些。特別是教師的前期準備工作尤為重要,可以說教師對作品把握的是否透徹,對相關資料的掌握是否全面,直接影響著一節欣賞活動的成敗。因此,在欣賞民族音樂作品時,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前做好充分的聆聽準備和案頭工作。因為只有教師對作品有了充分的感受和精準的理解,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體驗民族音樂作品。那么,在給幼兒進行民族音樂欣賞之前,教師要做一些什么準備工作,更能使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欣賞活動之中,組織好每一次民族音樂欣賞活動,提高民族音樂欣賞活動的教學質量,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
關鍵詞:民族音樂;準備策略;教學材料;作品選擇
民族音樂欣賞,一般是指通過聆聽音樂作品獲得審美享受的音樂活動。它是幼兒園實施音樂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開闊幼兒音樂眼界,接觸更多音樂作品,愉悅感官,豐富音樂經驗,發展想象、記憶、思維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這種音樂欣賞活動中,由于幼兒不能像成人那樣抽象地理解音樂作品,因此,如何讓幼兒能夠主動積極地感知、欣賞音樂,并且樂于參與,是我們一線教師所探討和深思的。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指導下,我們在正確把握目標的基礎上,以目標為指導,在設計和指導幼兒音樂欣賞活動時,注意以幼兒為活動主體,采用幼兒喜歡的活動方式,幫助幼兒打開多種感知渠道,在不知不覺的快樂活動交往中進行欣賞和獲得美的感受,從而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緒,實現教學目標。那么在給幼兒進行民族音樂欣賞之前,我們教師應該做哪些準備呢?
一、合適教材的準備,為民族音樂欣賞活動打好基礎
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幼兒對民族音樂欣賞活動的興趣。民族音樂作品必須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認真選擇,做到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有情節到無情節,由比較熟悉到比較生疏。
1.民族音樂欣賞作品要富有情趣和形象性
在選擇幼兒音樂欣賞作品時,教師要注意作品要富有情趣和藝術表現力,無論是欣賞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教師應選擇能為幼兒所接受的音樂作品讓他們來欣賞,這樣能夠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滿足幼兒學習需要,并使幼兒能夠生動、形象地感受作品。
例如,音樂欣賞作品《獅王進行曲》中變化的旋律、樂音構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動物形象:快速活躍的聲音表現了小動物們活潑伶俐的音樂形象,緩慢、沉重的旋律使幼兒聯想到獅王威風、豪邁的音樂形象……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少,所以,針對以幼兒為欣賞者的音樂作品更應體現出形象性這一特點,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接受水平出發,以生動、具體、直觀的音樂形象展現給幼兒,調動幼兒的興趣
2.民族音樂欣賞作品要有可欣賞性和欣賞價值
對于民族音樂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鮮明突出、結構是否方整、長度是否適宜、可參與性是否充分等都顯得至關重要。許多音樂作品很優美,但卻因為過長而很難進入幼兒音樂欣賞作品的行列。這需要我們教師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節選,選擇作品中比較長見的樂段或節奏變化明顯的樂段進行提煉,并與幼兒實際情況相結合。
例如,民族音樂欣賞《梁祝》,它的幾個樂段分別講述了不同的故事情節,我們將“化蝶”一段提出來,便可以讓幼兒通過觀摩教具“蝴蝶”的翩翩起舞結合樂曲優美、舒緩的旋律展開想象和模仿,既滿足了幼兒欣賞的需求,又符合幼兒善于模仿的特點,從動靜交替中達到教學目標。另外,也有一些音樂被幼兒所感知,但他們卻只能夠感受音樂的表層,無法觸及音樂的深處,這需要我們教師及時地抓住幼兒興趣,進行良好的引導,把復雜的、不利于幼兒的因素進行過濾,通過一定的方式發現作品中適合幼兒學習的內容進行引導。
3.民族音樂欣賞作品要有趣味性和創造性
幼兒時代是游戲的時代,幼兒無牽無掛、無憂無慮,生活愉快、有趣味、有意義,是他們最喜歡的,幼兒音樂欣賞作品只有具有趣味性、娛樂性,才能吸引幼兒,讓他們愿意參加欣賞活動。
例如,在民族欣賞音樂作品《東郭先生和狼》時,教師配上有趣的情節、豐富的材料,把東郭先生和狼生動地描繪出來,十分有趣、可愛,幼兒的興趣非常足,感知和理解作品的能力加強了。同時,幼兒欣賞的音樂作品,需要幼兒進行一定的想象、聯想、創造,才能產生共鳴,教師選擇的給幼兒欣賞的音樂作品,應能提高幼兒的創造力。
二、生活經驗的準備,為民族音樂欣賞活動添磚加瓦
作品應該是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大多數幼兒都可以學會的,切合實際的,是符合幼兒音樂能力最近發展區的,即選擇那些感性、生動、寓意含蓄、結構完整、形式優美風趣的音樂作品,使幼兒正確體驗不同的情感。
1.預知幼兒的知識經驗
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活動之前,必須充分地分析、了解幼兒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預知幼兒的知識水平,并要求幼兒通過自身的活動來解決問題,獲取經驗,發展能力。
例如,在音樂欣賞課《水族館》時,就充分預知了幼兒在這幾方面已有的知識經驗:(1)幼兒能區分歡快的音樂是小魚在水中游,輕柔、寧靜的音樂是水草在搖來搖去。(2)幼兒已經可以跟著音樂做小魚游的動作了。(3)幼兒已有一定的創編舞蹈的能力。教學時,我用自制的課件——海洋里的小魚和水草的真實畫面來導入課題,然后播放音樂讓幼兒欣賞,當音樂進行到歡快的節奏時,孩子們模仿著小魚各種各樣在水中游來游去的樣子;當音樂進行到舒緩的節奏時,孩子們模仿著水草,有的是一根水草,有的是圍在一起的許多水草,造型不同、表演動作形象、逼真,各有千秋,由于教師充分預知到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學中無須教師過多講解,幼兒能很快進入情境,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活動氣氛積極活躍。
2.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有的音樂欣賞活動所觸及的生活內容,有可能幼兒沒有接觸過,因此,豐富幼兒有關知識經驗是幼兒對音樂產生想象力和聯想的基礎。教師在準備給幼兒欣賞某首歌曲或樂曲前,應了解幼兒在這方面的知識經驗是否欠缺,如有不足要設法組織一些活動,如,讓他們觀看圖片、給他們介紹有關知識、講講故事甚至外出參觀等,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例如,在欣賞歌曲《造房子》前,我們課前讓幼兒觀看了建筑工地的場景,了解吊車是怎樣工作、建筑工人是怎樣運材料、怎樣砌磚等有關知識,然后進行欣賞教學,幼兒的內心情感得到了升華,想象力也充分發揮,生活經驗的準備為欣賞活動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
三、環境氛圍的準備,為民族音樂欣賞活動增添情趣
民族音樂是最富有情感的藝術。只有創設一種平等、愉快的情境與氛圍,才有可能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很快進入音樂,充分感受民族音樂。因此,教師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傾聽環境,培養幼兒的聽覺能力。在幼兒欣賞的作品中,無論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形象性。通過具體的藝術形象來反映幼兒所熟悉的社會生活、具體的感性事物,把音樂欣賞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呈現給孩子,他們才會愿意傾聽音樂、喜歡音樂,提高音樂的欣賞質量。
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創設輕松的欣賞環境,讓幼兒圍成圓圈坐下來,甚至是教師與幼兒一起席地而坐不能不說是一種最讓幼兒感到最親近與最放松的活動氛圍。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結合活動的目標設計相應的音樂環境,通過氣氛渲染,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情為之而動,聯想為之而生。例如,民族音樂欣賞《搖籃曲》,教師可創設這樣的音樂氛圍:一座房子外月亮高高掛,星星閃爍,柳枝輕擺,教師扮媽媽,在活動室中間放上搖籃和娃娃,邊哼曲子邊哄娃娃睡覺,幼兒圍坐在旁邊,感受著濃濃的母愛與親情。很快,幼兒被這優美、溫存、安寧的氛圍所感染,沉浸在無比溫馨的氣氛中,以景引入,以情帶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從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提高了音樂欣賞的質量。
四、游戲情節的準備,為民族音樂欣賞活動錦上添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了幼兒園教學所遵循的是以游戲為主的教學原則,民族音樂欣賞也可以大量地應用游戲形式進行。在民族音樂欣賞過程中,為激發幼兒欣賞的興趣,我們可以設計與活動內容相關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把布置游戲場地與制作道具的機會提供給幼兒,讓幼兒參與到設計者的行列中來,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例如,在欣賞樂曲《大森林的故事》時,可以創設包括土堆、獵人的房子、草地等在內的游戲情境。幼兒在邊聽音樂邊游戲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音樂。由于游戲情節的準備,幼兒不但使用起來較為熟練,而且十分感興趣。又如,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時,可以讓幼兒戴著帽子、手槍、紅旗等道具進行游戲。這一過程可以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果他們的想法被同伴采納,將有助于進一步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與創造力。
總之,任何一部民族音樂作品都要經過聽眾的欣賞才能真正成為一部現實的藝術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講,民族音樂欣賞是整個審美實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對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只要教師在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前準確、把握音樂作品,充分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我們的音樂欣賞活動就一定能牢牢抓住幼兒的心,讓他們快樂地走進民族音樂欣賞活動,在民族音樂的海洋中自由地徜徉!
參考文獻:
[1]陳幗眉,馮曉霞,龐麗娟.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01-01.
[2]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教育與活動設計.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3]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發展與教學研究.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東湖苑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