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信
小學教育是一種基礎教育,一種習慣教育,更是一種興趣培養的教育。小學低年級,孩子年齡小,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自覺性較差,很容易導致課堂混亂,要使小學低年級學生想學、愛學語文,就需要我們教師想盡辦法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巧妙設計課堂教學,使低年級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對于這個問題,我有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多種形式識字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低年級孩子小學漢字的確很困難,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多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猜謎語 背兒歌。對于較難的字詞以謎語的形式出現。如,在教“告”字時,老師出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讓學生猜是一個什么字。還可以讓孩子們背兒歌,如“日月明、魚羊鮮、小土塵、小大尖、二人從,三人眾,二木林,三木森。”孩子們在兒歌和謎語中學習十分有趣。
(2)可用化簡筆畫的方法。如在教學象形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等字時,運用兒童對圖畫的興趣,讓學生形象生動地勾出簡筆畫,學生在畫畫時,很容易就記住了生字。
(3)字與動作結合。我在教學“跑”字時,先做一個跑的動作,請同學們說說老師在干啥?大家很快說出老師在跑步。然后再讓學生做一做跑的動作,一下子就把字形記住了。
(4)教學中還可采用給漢字加一筆,減一筆,換偏旁等方法,能增強學生識字能力。比如:“大”加一筆變成“天”、“太”,“日”加一筆變成“目”、“白”、“電”、“田”,“天”減一筆變成“大”,“用”減一筆變成“月”,“嗎”換女字旁變成“媽”,“情”換偏旁可以變成“請”、“清”、“精”“睛”。這些方法是學生最喜歡的幾種識字方法。在學習中學生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
(5)在識字中穿插游戲,激發學習興趣。游戲是兒童非常喜歡的活動,利用兒童這一特點,在教學中穿插一些游戲,如常見的“找朋友”游戲。讓學生利用偏旁部首卡片進行組合新字的游戲。如“唱、玩、橋、好”等字的教學。可以讓4個學生手拿偏旁部首卡片“口、王、木、女”。另4個小朋友手拿“昌、元、喬、子”熟字卡片去找他們的好朋友。通過這樣的游戲加深了他們的記憶,學生很快就記住了所要學會的生字。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改變以往僵硬的教學方法,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根據教材內容,利用有趣的順口溜、兒歌、口訣,讓學生學得輕松活潑。例如,在漢語拼音的教學中,考慮到拼音字母的乏味枯燥,我就利用有趣的順口溜或兒歌讓學生熟讀成誦,記住字母的形。在教學字母時,采用讓學生自己看圖編兒歌的方法。如教學a 時,老師先指著“a”圖片,先編一個兒歌:張大嘴巴aaa,老虎張嘴像盆大。然后引導學生像老師一樣用編兒歌的方法來記住其它字母。學生躍躍欲試,便編出了形式各樣的兒歌:圓圓嘴巴ooo,公雞唱歌ooo;扁扁嘴巴eee;小樹杈yyy;一根拐棍fff. 為了讓學生記住“ü”上兩點的省寫規則。我利用口訣“jqx,小淘氣,見了小ü 就挖去”。學生很容易就記住了jqx 與ü 的拼寫規則。
(2)在學習課文時,布置多種練習來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如讓學生動手連一連、畫一畫、找一找、唱一唱。如學習了《小竹排在畫中游》,讓學生把課文中“鳥兒唱,魚兒游”的句子畫成圖畫;學習了《小小的船》,讓學生會唱這支歌;學習了《雪地里的小畫家》,讓學生把課文中的“小畫家”和它們的畫連一連,還讓學生畫一畫楓葉、竹葉、月牙、梅花,然后再讓學生想想還有哪些動物的腳印和它們的一樣,同時借助圖畫鞏固學過的字。
三、趣味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上要抓好導入環節,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導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謎語導入、故事導入、游戲活動導入新課等。我在上第二冊《雨點兒》時,是用謎語導入的: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學生紛紛說出謎底,接著我就讓他們說說為什么是雨,最后我就說: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與雨有關的文章,看看雨有哪些特點。通過這樣的導入,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很強,又對游戲活動感興趣,把游戲活動引進課堂,使學生產生新的語文學習興趣。
(1)在課堂中插入生動活潑的游戲演示活動,讓學生演一演,做一做,會讓學生學得更有趣。例如,我在教《烏鴉喝水》一課時,因為只看課文插圖,學生難以理解水怎么漸漸升高的,我就用游戲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有半杯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做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的放進瓶子里,學生通過親身試驗和觀察看見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這樣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讓學生演一演課本劇。如在教學《司馬光》一課時,為了培養孩子們遇事不害怕,要冷靜并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就讓幾個孩子上臺演一演,特別是對比出司馬光遇事不慌張,沉著冷靜和其他孩子的驚慌失措,使學生明白,遇到困難只有冷靜才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
(3)開展競賽,激發學習興趣。小學生好勝心較強,教學中如能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巧妙地、恰當地組織一些競賽,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開展知識競賽、寫字比賽、講故事比賽等等。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充分表現自己,并從中發現每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閃光點,加以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如有一位女同學語文成績不理想,但她課文讀得好,聲音非常好聽,有感情,針對這位同學的情況,我在班上舉行了一次朗讀比賽,這位同學取得了全班第一名,她臉上露著勝利的喜悅,從此對語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語文成績也步步上升了。
五、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如果在課堂上心情寬松愉快,那么他們的視覺,聽覺就特別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加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學習效率自然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發揮。根據小學生向師性的特點,教師應向學生傾注自己大量的愛。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使課堂氣氛民主、和諧,在輕松愉悅的環境學生會很自然的進入角色,逐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教學中切記僅依據一次聽寫、一次檢測的失敗就批評甚至懲罰學生,這樣只會讓學生意志消沉自暴自棄。好學生是鼓勵出來的,教師要善于運用好表揚的武器,不斷鼓勵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學習效果明顯。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只有具備了扎實的語文功底,才能為以后學好其它學科打好扎實的基礎。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對此,我有幾點粗淺的看法。要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首先,應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自信,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語文。其次,根據小學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一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實物、模型、形象化的語言,色彩豐富的掛圖以及表演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一年級漢語拼音ā的發音方法:“張大嘴巴ā、ā、ā、ā”,在引導學生看圖得出ā的形象:“圓圓臉蛋養角辮”。
六、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習興趣
每個小學生都希望能聽到老師的表揚,那么老師的表揚與鼓勵應用在恰當之處。例如:當一名學生很好的回答上一個問題時,我會投去親切的目光并且說:“你回答得太好了。”當學生回答錯了我同樣也會親切地對他說:“你很勇敢,下次努力”僅僅幾句簡單的話,激勵著學生前進,使他們漸漸地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