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虎
小學禮儀教育的內容
交往禮儀。中華民族是傳統的文明古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古代中國注定人文倫理的培養,并規定了嚴格的道德規范要求所有人遵守。雖然現在我們不需要像古代那樣苛刻地要求少兒,但是進行一定的道德規范教育還是必須的。少兒時期的兒童一定要培養起重視文明禮儀的觀念,擺脫“小少爺”“小公主”脾氣,學習一定的禮貌規范,掌握日常禮貌用語,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學會謙讓,與伙伴們和諧相處。
生活禮儀。生活禮儀主要包括用餐禮儀、儀容禮儀、公共場所禮儀三方面。用餐禮儀要求少兒培養節約糧食的習慣,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潔,不挑食、不搶食等;儀容禮儀主要包括保持服裝整潔、干凈,講衛生,學會規范的走、站、坐等姿勢;公共場所禮儀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行走時注意讓路,公交車上為老人、孕婦讓座等。
學習禮儀。學習禮儀主要包括遵守課堂秩序,舉手發言,尊重他人意見,觀看演出時保持安靜、不亂扔垃圾等。
開展小學禮儀教育的措施
從細節入手,開展一日活動,將禮儀教育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少兒從早上進入小學開始,要進行學習、進餐、睡覺、游戲等一系列活動。小學教師應該針對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從細節入手,引導學生認識到規范的做法,并針對少兒容易出現的不規范行為提出更加具體、細致的要求,引導少兒進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少兒在校園內主動與教師、同伴打招呼,進餐時按照一定的步驟、注意桌面的整潔,自覺收拾餐具,養成擦嘴、漱口的習慣,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別人要說對不起,麻煩別人要說謝謝,睡覺時間不影響他人等。
在少兒的游戲活動中融入禮儀教育。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曾指出:兒童生來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兒童在游戲時,往往會將積極性、參與性、主動性發揮到極致。因此,對于一些包括社會道德觀念在內的禮儀規范,都可以通過設計游戲讓兒童參與進來,在游戲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這種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小學教師在培養兒童謙讓精神的時候,可以讓少兒對《孔融讓梨》的故事進行角色演繹。教師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問題,傾聽小學兒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戲。隨后讓兒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讓梨的故事,最后啟發兒童進行討論,得出同伴之間應該禮讓的結論。通過游戲這樣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少兒玩得有積極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主題活動,讓少兒在集體活動中掌握文明禮儀。在群體生活中,兒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自覺地掌握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小學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少兒誦讀《弟子規》,教育少兒如何孝順父母、誠實守信、尊敬師長、友愛伙伴,如何讀書、學習、做事等;通過開展“學禮貌用語,做文明少年”活動,培養少兒的說話習慣,教授少兒文明用語,讓少兒在日常生活中隨時使用;通過開展“孝敬父母”活動,要求少兒回家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少兒從小養成關心父母的習慣;通過開展“快樂學禮儀”活動,從培養少兒“站、坐、蹲、走、遞、接”等基本動作開始,進行規范的指導、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教育,使少兒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在開展主題活動的同時,適當進行一定的評比、獎勵,對表現好的少兒進行部分物質、精神獎勵,激勵獲獎的少兒再接再厲,沒有獲得表揚的兒童繼續不斷努力,提高禮儀教育的成效。
引導家庭參與,緊密配合共同進行禮儀教育。少兒的主要時間都是在小學內,另一部分時間則基本上都是與家長在一起的。為了讓少兒禮儀教育更好地進行并保持其持續性,必須讓家長配合小學教師的禮儀教育工作。少兒教師應通過舉辦少兒禮儀講座、電話、當面交流等形式,向少兒家長宣傳少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重視禮儀教育并積極配合小學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該像少兒教師一樣隨時教育少兒,對少兒的不規范行為及時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時,家長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樣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禮儀規范,這樣可以讓少兒在模仿的家長行為時習得文明禮儀規范。
在各種節日里進行禮儀教育活動。少兒都是喜歡過節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少兒愛熱鬧、好奇心重等心理對少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小學教師可以在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指導兒童動手為家長制造一份新奇的賀卡、畫一幅圖等作為禮物,寫下最希望對父母說的話;提醒、督促兒童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時候獻上自己的禮物,并在那一天特別體貼父母的辛勞,做一些簡單的事情,讓父母開心;在元宵節、端午節圣誕節、兒童節、元旦等節日,送給同伴等親手制作的禮物,在教師節送給教師禮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體會到自己的付出讓別人高興的快樂,形成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讓少兒從小將文明禮儀行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為自己的習慣,才能為以后構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學習、成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對少兒進行禮儀教育可以弘揚我國歷史悠久的文明禮儀傳統,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