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蒼
教學目標: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塑料、餅干、節奏、樂譜、吉祥、企盼、急速、抑揚頓挫、相依相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具體事例中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3.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并進行語言積累。4.培養學生關愛動物、保護環境的情感。
教學重點: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其中蘊涵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前準備:1.收看關于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2. 收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事例。3.收集關于“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今天,我們到昆明翠湖去了解一個真實的故事——“海鷗老人”和他的“兒女”之間的事情。(板書課題:老人與海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出示詞語,讀準字音,體會意思。)
撮嘴呼喚 翻飛盤旋 抑揚頓挫 扇動翅膀
親昵說話 肅立不動 嘖嘖稱贊 白色旋渦
2.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以便進行指導。
3.集體交流: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幫忙解決。
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一段(1-13自然段):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感情。
三、再讀課文,質疑
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注出來。2.小組交流。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
四、作業:抄寫生字、詞語
(設計意圖: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為第二課時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想一想文章寫了老人與海鷗的哪些事?(抽生回答,教師板書。)先寫老人喂海鷗,再寫海鷗送老人。這兩個場景中,讓你們意想不到的場景是哪個?為什么?(預設:海鷗送老人)
二、再讀課文,讀出“意想不到”
1.老師在第一次閱讀課文時,我的感受和你們一樣,在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海鷗的舉動太讓人驚異了。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個場景的呢?默讀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自主學習后匯報: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鷗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我們收遺像時,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2.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1)“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抓住“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2)“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抓住“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3)“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渦中脫出身來。”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象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說些什么?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舍、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師:海鷗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這太不符合常理了,是吧?竟在遺像前站成了兩行,甚至不準我們拿走老人的遺像,這樣的情形平常生活中你見過嗎?
三、品重點句,感悟“情理之中”
1.同學們,假如當時你就在翠湖邊上,看到這樣的情形,你的腦海里會冒出什么問題?(預設:為什么海鷗會撲到老人的遺像前?為什么海鷗會為老人守靈?)。2.這群海鷗為什么會這樣做,知道嗎?這位老人究竟為海鷗做過些什么?他與一般人做的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默讀1至13自然段,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注。3.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1)“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老人的動作是那么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說明作者把鷗群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2)“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3)“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么?(抓住三處“褪色”,勤儉的老人,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于老人對海鷗的愛。)4.再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5.在老人喂海鷗的有聲有色的樂譜中,你聽到了什么?假如你就是老人,你會對小海鷗說什么?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只小海鷗,你又會對與自己相伴的老人說什么?請選擇其中一個角色寫幾句話。(寫完后,分別抽扮演老人和海鷗的學生進行交流。注意指導學生要說得有感情。)
四、總結全文
是啊,動物和我們人一樣,是有感情的,只要我們關愛它們,它們會加倍的回報我們。所以,我們從小要關愛動物,保護環境。
五、課后拓展
1.讀自己收集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事例的文章,同學間可以交換著讀。2.讀寫人與動物的名篇,如《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等。 (設計意圖:先深入學習第二部分——老人去世后,海鷗對老人令人震撼的情感,再學習第一部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這樣學生更能細細地體會老人對海鷗不圖回報的無私的愛,也能更好地領會我們愛動物,動物也會愛我們人類這一主題。通過扮演老人和海鷗說話,這樣也深化了學生內心的情感,實際由學生自己總結了課文,這樣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后拓展也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讀相關的課外書,達到一定的閱讀量也是語文新課標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