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茗越
摘 要: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依靠信貸業務,與此同時由信貸業務帶來的風險也是商業銀行操作中面臨的主要風險。文章中通過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做了簡單概述,詳細分析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同時闡述了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之必要性,最后根據問題和必要性提出了完善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存在問題;信貸風險管理;解決策略
一、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基本概述
所謂信貸的風險,即商業銀行在經營貨幣和信用業務過程中,產生于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中由于各種不利因素引起貨幣資金不能按時回流,導致銀行遭受損失的情況。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借款人具有是否能夠按期返還本金和利息的不確定性;另外一方面是指商業銀行由于形成大量不良貸款而導致危機的可能性。目前信貸資產占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的絕對比重,信貸業務當然也是我國商業銀行的核心業務,這也意味著信貸風險對我國商業銀行正常運營的產生影響的重要因素。商業銀行引起信貸風險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其表現形式也各有不同。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1.銀行的高負債經營的必然。高負債經營是商業銀行的突出特性。存款具有的高提取性、高流動性和短期限性等特點,但其卻是商業銀行形成資產的大部分資金來源。這就很有可能導致商業銀行的資產與負債有不一致的流動性與期限性。如果銀行出現了信貸資產質量惡化而形成大量的不良貸款,就必然導致資產與負債在流動性與期限性的不對稱,進而出現儲戶兌換現金的高潮,這樣最嚴重的后果是直接導致銀行倒閉。因此,高負債經營要求促使商業銀行必須加強信貸風險管理。2.信貸風險是各種經濟風險的集中反映。銀行是一種金融中介,在現代經濟中已經成為經濟活動的中樞,其影響已經于觸及到社會職能的方方面面。由于銀行的風險的集中性,銀行如果與其他經濟主體產生了某種信貸問題,經濟主體最終通過信貸關系將部分甚至全部的風險轉化為銀行信貸資產的風險,最后帶來的是經濟風險。我們做好信貸風險管理,就是為了有效的控制銀行信貸風險,最終掌握經濟風險,保證國民經濟穩定的運行。這再一次的說明商業銀行必須加強信貸風險管理。
三、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中存在的問題
1.信貸組織結構不合理。從商業銀行信貸體系運行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并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從上而下的信貸管理模式,在信貸政策的執行過程中, 基層銀行往往為了短期收益,盲目擴大信貸規模, 這就導致銀行的信貸風險增大,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基層銀行的信貸權力過大,對上級信貸政策并不能很好的執行。從橫向看目前的銀行體系,商業銀行之間的在信貸信息方面的溝通交流嚴重不足,導致信息不對稱,這就引發了企業和個人在與銀行的溝通中引發各種程度的欺騙行為,嚴重的話容易導致助長企業和個人造假欺騙銀行的行為, 大大增加了銀行防控風險的難度, 帶來巨大道德風險。在商業銀行的內部, 信貸管理部門和信貸業務部門之前并沒有做到彼此完全的獨立,這就導致了信貸管理部門對業務部門不可能形成有效的監控, 最終不利于對信貸風險的防范。2.政府因素仍然影響著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在我國,銀行在計劃經濟時代只是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的工具, 主要目的是實現政府所要求的調控目標, 因而并沒有在經濟中的形成獨立自主的地位。改革開放之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商業銀行在經濟發展中逐漸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地位,政府干預信貸的行為越來越少, 但是在部分地區仍然存在。隨著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擴大,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不斷的擴大融資規模, 尤其產生的債務被信貸化,商業銀行所面臨的信貸風險也越來越大,這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重點的信貸風險。3.信貸結構不合理,導致信貸風險較高。信貸結構不合理也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較高的一個特別突出的原因。在我國,國有大中型企業或是有政府背景的企業往往是商業銀行信貸的主要對象, 這些對象中主要包括房地產、鋼鐵、汽車等發展速度較快且利潤也高的行業,但卻很少含有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以及農村地區。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從銀行本身來講,這種集中度較高的信貸結構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一旦爆發風險將對銀行本身產生巨大的損失。另一方面,從宏觀經濟學來講, 對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相當的不利。
四、完善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對策
1.培育一種新型的信貸文化。首先,就是要樹立起較強的信貸風險意識,加強員工的風險意識至關重要,因為態度決定一切。只有擁有牢固的風險意識,信貸工作人員才能時刻以規范要求自己。其次,商業銀行的信貸質量不高的問題迫在眉睫,迫待解決。解決這一問題就得從基礎性的工作抓起,必須提高信貸工作人員的工作素質,這就需要加強對信貸人員業務的培訓,提高操作的專業化角度,降低操作的風險性。最后,制度是一切的保障,要想做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用制度去管理和約束。根據信貸業務的特點,銀行英愛設定一定的考核指標,實施管理的考核激勵機制,比如可以設置貸款質量考核指標,具體落實好業務流程中的責任、權利、利益,將風險指標量化等。2.健全風險等級評定制度。(1)客戶的信用等級管理。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價應該是商業銀行必不可少的環節。銀行內部首先要建立客戶資產信息的評價體系,然后按照一定的時間周期對客戶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相應的得出客戶的信用程度,并做好記錄。銀行一定要盡快完善好對客戶的信用等級評價體系。細分客戶類型,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應不同的客戶,充分的獲得科學性和權威性的評價結果。(2)貸款的風險等級管理。第一,加強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分類認定調查的分類技能,保證審查和審批人員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第二,明確貸款的硬性條件,對逾期天數、欠息時間等這些情況做出硬性規定,增強分類的客觀性;第三,理順流程,分類審查人員的工作流程順序需要理順,并對其加以監督,實施分類責任制,盡力減少導致分類不準確的因素。3.規范貸款的損失預測與定價管理。在貸款定價時,應該考慮對貸款損失的預期,將其作為辦理貸款業務的正常成本予以考慮。由于銀行資產組合屬于不同程度的風險資產的組合,因而違約的概率始終存在。銀行給客戶的貸款進行定價時,先要評估在與客戶業務往來中的成本和收益,并結合銀行既定的利潤目標來進行。當然銀行還可以通過擔保抵押對預期外的損失進行補償。再通過合理的貸款定價調節來降低補償后還有損失的可能性。這其中在對擔保抵押進行分析時,應以實際變現價值考慮風險補償,徹底改變教條主義的做法。4.加強信貸風險的監測與監督。(1)建立健全風險預警體系。建立一套嚴密和適用的信貸風險預警體系是切實可行的,銀行應當摒棄努風險判斷表面化和風險反應滯后的狀況,切實加強系統性和準確性的風險搜索,并具有前瞻性的判斷風險的波動趨勢,在風險管理工作的爭取主動性。(2)嚴格期限管理。嚴格期限管理就是要做到,通過科學分析客戶的資金需求總量合理制訂還款期限,以達到規范客戶授信制度。一旦制定好了合理的貸款期限,就要督促客戶及時還款,避免由于資金被挪用而帶來風險。這其實歸根到底離不開貸后管理。
參考文獻:
[1]衛季悅.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13.
[2]畢桂鳳.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問題與對策[J].商業經濟,2009/2.
[3]卞薇.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經營管理者,2009/4.
[4]吳小平.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及對策分析[J].科技和產業,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