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國
摘 要:《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一門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
徑,它對于陶冶情操,提高美術文化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指美術教學不論在知識結構上、課程設計上及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都不能脫離美的教育,即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育要貫徹始終。
關鍵詞:美育;美術教學;藝術
課標中雖然作了這樣的規定,但認真落實則是另一回事。目前在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把美術課當作“圖畫課”進行純繪畫性的訓練;二是把美術課當“照顧課”“搭配課”讓生病、體弱的教師在教室中掛塊事先托人畫好圖畫的黑板,由學生隨便練習繪畫;三是有的學校因缺少專職美術教師或強調“主課”學習緊張,隨意砍掉或不開設美術課,只是在應付檢查時在課程表上,隨意掛上幾節“美術”課的小牌。像這三種情況,無疑是在思想上抱著放棄美術課的態度。其原因除客觀存在的一些困難因素、條件外,主要還是對美育的重要意義和通過美術教學這一傳播途徑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他們不知道美術課不單單是只傳授純繪畫的課程,而是培養美好心靈的課業,是促進少年兒童在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上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一門使眼、腦、手協調作用,通過感覺器官認識客觀事物本質的課業;是一門培養觀察、分析、判斷、記憶與表觀、創造能力的課業。他們更不了解學習美術還有助于其他課業的理解與形象記憶。學校不重視美的教育將嚴重阻礙知識上、智能上與操行的健康發展。不可否認,美育確實是可以通過各種課業、活動來進行,但在美的存在形式中,美術教育是美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現形式?!罢缛梭w解剖有助于猴體解剖的理解,研究了最高級的發達的完備的形式,就不難理解較低級的不發達不完備的形式,就不難理解較低級的不發達不完備的形式?!保ㄖ煸獫摗段鞣矫缹W史·序論》)。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是一種最簡捷、最有效的辦法。因此,美術課在這方面應該是當仁不讓的。
像問題的第二種情況,其實并沒有比第三種情況好多少,只不過是形式猶存而已。從某種角度上講,其結果比第三種情況更壞。一是給學生造成美術課可有可無的觀念,上課不認真學,或做其他作業;二是教師缺少認真備課,學生得不到正確指導,作畫習慣于臨摹,養成依樣畫瓢的惡習。這不僅使教學費日損功,更可悲的是養成懶惰的習慣,阻礙了學生智能的發展,是與“美術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宗旨背道而馳的。
目前,學校的美術教學中以問題的第一種情況最多。這也許是受舊教材的束縛,純技法性課業較多,忽視賞析課和工藝美術、建筑、雕塑的學習,但歸結原因還是對美術教學的目的和任務缺少認識。課標中規定小學美術教學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培養智能,同時傳授美術知識與技能,所以,僅是教給學生作畫方法不是我們教學的全部任務?,F以素描課為例,作素描先要憑眼睛觀察、辨別,再用腦子分析、判斷,抓住美的感受、美的本質,去偽存真加以大膽取舍,以后借助于手的靈巧敏捷地予以表現,這是作畫的正確方法與步驟,是美術教學所必須遵循的。通過素描教學可以達到:(1)使眼、腦、手得到協調配合的訓練;(2)助長審美感受與能力的提高;(3)同時使技巧能得到嚴格的訓練。這三點是互相并進而獲得的,但一、二點尤為重要。已故的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說過:“學生學畫,以養成眼的鑒賞力為先,而手的描寫次之。因畫者總是先為鑒賞力,才有創造力。”我們的美術教學主張把學生培養成藝術家,盡管不可能人人都成為藝術家,但必須反對那些使學生陷于工匠式的學習俗套,只追求作品表面的華美,而不求物體本質結構的甚解,顯然是錯誤的,至于作畫采用打格子放大的機械式辦法,使學生的眼腦手處于機械式的運動,或者以黑板報美化代替了主要的教學內容等做法是不足取的。至于臨摹教學,原是為了學習前人與別人的作畫技法,是學習中的一種手段,不是目的。以臨摹代替寫生課,會使學生的審美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遭到挫折。這是必須引起重視的。
近年來,我們使用的新編教材之所以好,就好在擊中時弊,在教材上改圖畫課為真正的美術課,設有繪畫、工藝美術、雕塑、建筑等內容,給美術以完整的概念和全面的知識;還大大增加了欣賞課內容,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古今中外最優秀的藝術作品,開拓了學生的審美視野,使學生真正了解美術課的一部分,新編教材還以較多的內容介紹中國民族傳統藝術,端正學生具有正確的具有民族特征的審美觀與心理素質,并借以激發其愛國主義思想。
因此,美育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和任務,只有緊緊抓住美育這條主線,才能出色地完成課標所規定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常銳倫.美術教學參考用書.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山東省齊河縣華店鄉藍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