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娟
【學習目標】
1.感性讀詩,體會詩美。
2.理性品詩,領悟詩魂。
【學習過程】
一、預習準備
1.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后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其語言工巧。初以《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人稱為“張三中”。后又自舉平生所得意之三詞:“云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歸朝歡》);“柳徑無人,墜飛絮無影”(《剪牡丹》),世稱“張三影”。《宋史》無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著有《張子野詞》。
2.背景
這是張先五十二歲臨老傷春之作。小序足見作者的處境與心態。年輕時的張先于官場并非不得志,頗有出息。
3.提問
你認為教材上的這首詩的標點恰當嗎?如不恰當,正確的標點應是什么?
二、點撥
1.詞中哪個字最能顯現作者的情感?
2.人們常說情緒是有感而發,作者因何而_____(填上表達情感的詞)。
3.作品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感的?
三、課堂練習
1.《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1)詞中的前一個“春”的意思是什么?后一個“春”的意思是
什么?
前一個“春”是春季,指大好春光;后一個“春”則不僅指年華的易逝,還蘊含著對年輕時風流韻事的追憶和惋惜,與下文的“往事后期空記省”緊密聯系。
(2)詞中的“晚”是一語雙關,即指什么,又指什么?
“晚”是語義雙關,既是說天晚之晚,也隱指晚年之晚,把“晚年”一層意思通過“傷流景”補充出來了。
2.下片所有景物描寫都暗扣一種事物,請說說這是哪種事物。
“風”字是貫穿整個下片的關鍵詞。因為“風”起春寒,鳥兒才緊緊依偎;因為“風”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現;因為“風”起,殘花月下始弄“影”;因為“風”起,詞人才猜想“明日落紅應滿徑”。
3.“沙上并禽池上暝”為什么要寫“并禽”?
“沙上并禽”,用以對照自己的決然獨處。
4.王國維《人間詞話》說:“‘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請大家賞析“弄”字的妙處。
與上句動靜結合,用擬人手法,既寫出了月下花兒被風吹時的舞動之態,也寫出了花兒似乎顧影自憐的人性美。
四、拓展探究
1.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注:①縠皺:即縐紗,喻水的波紋。②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
宋祁(998-1061),字子京,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歷官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
王國維《人間詞話》:“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試做賞析。
“鬧”字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寫盡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機。
2.面對旖旎的春光,有人感慨于春光易逝,美好難再;有人追求行樂當及時,不然就感覺虛度此生……正處于青春年少的我們應當如何把握人生中的這段美好“春天”呢?
五、課后反思(略)
(作者單位 山東省鄆城縣武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