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進強
處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山區職業技術學校,在設備更新、硬件添置以及與企業的信息交流合作方面,跟發達地區的同類學校存在較大的差距,因而,山區職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跟發達地區的相比,在專業技能方面往往會處于明顯的劣勢,畢業時的就業競爭力自然差了很多。如何“武裝”學生,增強他們將來在工作中的競爭力和創業能力,是擺在山區職校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根據山區孩子純樸、誠實、刻苦、上進心強的特點,山區職校在學生的培養上能做到“三重四德”, 則可以揚長避短,有效地提高山區職校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山區職校在學生的培養上要做到的“三重”
(一)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
山區孩小吃苦耐勞,大多自小都參加各種勞動,動手能力較強。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擁有扎實的基本功,在就業時,就會有較強的競爭力。學校應加強實訓管理,建立完善實訓管理和考核制度,切實訓練好每個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二)重視學生知識、視野的拓展
山區的學生,受自身條件和地域的影響,與外面交流的機會較少,獲取新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有部分學生從未離開過家鄉狹小的范圍,家里也沒有上網設備,甚至有部分學生從來沒有觸摸過電腦,這些學生視野往往較為狹隘,見識較為短淺,學習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也較差。如不加以改進,將來在工作上的發展必然會受到較大的制約,并且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時的就業競爭力。要讓學生站的高點,看得遠點。可采取的方法有:
(1)課程開設要科學全面。有些職校受師資或成本的影響,對專業課程七砍八斬。如烹飪專業,只開設粵菜,粵菜只開炒與燜。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要克服困難,盡量開足專業課程,最起碼讓學生見識多一些內容。
(2)加強校企合作,加強學校與企業的交流,定期邀請企業人員到校上課、作報告或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踐。爭取企業提供部分新產品作為學生實訓設備,讓學生及時了解、把握現代新技術。
(3)各班集體訂閱三兩份專業報刊及一兩份時事綜合類報刊。
(4)學校圖書館除了要豐富藏書、報刊,還要建設好電子閱覽室,為學生接觸外界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徑。
(三)重視團隊精神的培養
團隊精神是現代企業生存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現代企業越來越注重員工的團隊合作,一名員工是否善于與人交流,是否具有較強團隊協作精神,對其個人在企業中的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擁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是提升個人就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條件。山區職校的學生性格往往比較靦腆怕羞,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較差。學校應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要求培養:①強化團隊合作意識。②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具備與人流暢交流的語言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③懂得基本的禮儀,講文明講禮貌。④有不怕吃虧的奉獻精神。
二、要培養好學生的“四德”
從三聚青氨到塑化劑,從瘦肉精到毒大米,從地溝油到帶血煤,當今社會道德的滑落,讓人心驚膽戰,以至溫總理亦要大呼“讓煤礦老板的身上流淌道德的血液”。一個企業要保守自己的商業秘密,要保持一支穩定進取的員工隊伍,要取得更大的發展,當然喜歡需要有德之人。山區職校著重培養學生的“德”,使學生成為有“德”之人,必可大大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生應具備的“四德”是:
(一) 誠實守信、遵紀守法
一名員工,無論技術多么精湛,能力多么突出,如果今天干些早退曠工的行為,明天干些偷雞摸狗的勾當,那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討厭和拒絕。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是用人單位對員工最基本的要求,我們要把“誠實守信、遵紀守法” 放在品德培養的首位,加強法規紀律的教育,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1)各年級專業每周都應開設一兩節法律政治課,通過課堂向學生傳授相關的法律知識。
(2)健全規章制度,加強學校管理,讓學生在校就養成自覺遵守紀律的習慣。
(3)每學期邀請公檢法部門的權威專家召開法制大會,講解違法案例,剖析違法現象,提高學生對法的認識。
(二)踏實認真、愛崗敬業
中職生畢業踏進企業時,大多不過十七八歲,仍處于一個充滿幻想的季節,在工作中,常有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現象。曾有學生畢業時對工作的期望要求是“月薪三、四千,住宿有冷氣,車間不想下,上班有位坐”,年輕人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認識不足,在工作中容易心浮氣躁,不安現狀,頻繁跳槽,用人單位不滿意,個人發展亦受到制約。培養學生踏實認真的工作作風和愛崗敬業的精神的方法有:
(1)邀請國內、省內知名企業的管理人員到校作專題報告,講解企業的運作機制,分享個人發展的故事,增強學生對鄉情、省情、國情以及就業形勢的了解。
(2)利用假期組織學生到合作企業項崗實習,深入了解企業對用工的需求,體驗企業里競爭、合作的氛圍。
(3)在新生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在畢業班中開設就業指導課,幫助學生學會對自己準確定位,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樹立從基層做起,從藍領做起的思想。
(三)吃苦耐勞,頑強拼搏
2010年,富士康的十三連跳震驚世界,讓人驚訝,讓人嘆息,先不說什么血汗工廠,從跳樓者的年齡分析,最小的18歲,最大的23歲,說明什么?為什么三十、四十、五十的歲員工不會跳樓?而偏偏是十幾二十的年輕人跳?按理,年輕人比中年人活得更輕松,更有朝氣,更有希望才對的呀!究其原因,中年人大多經歷過艱難的童年,他們面對工作中的辛苦、困難甚至挫折,有較強的承受力,并有通過自己的頑強拼搏改變困境乃至命運的意志品質。因而他們不會輕言放棄,更不會自暴自棄。而90后的年輕人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自小沒有體會過生活的艱辛。當步入社會,稍有不如意,便怨天尤人,甚至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和挫折教育,培養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讓他們健康成長,并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自信豁達,勇于進取
中職生,特別是我們山區的中職生,大多是中考的失敗者,往往會被人貼上“差生”的標簽,大多數中職生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據專家調查測試,中職生中自卑者占34.7%,自我感覺平常者占41.8%,自信者只占23.5%。在學習上,工作上大多會表現出缺乏自信、不思進取、不敢開拓的特點。怎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呢?可采用的做法是:
(1)利用墻報、校刊(報)、宣傳畫、主題班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技術工人的就業優勢、工質待遇、發展前景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做藍領同樣有前途有出息,在自主創業方面甚至比一般的“白骨精”更有優勢,成功的機會更大。
(2)搭建各種平臺,讓學生有展現自我的機會。①充分利用課外活動課,由班、系、校組織各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②定期舉行文藝匯演、校運動會、歌手比賽、演講比賽等全校性活動。③成立各種各樣的專業協會、興趣小組。要求全體學生都要積極參與各種活動,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勇于開拓、積極進取的精神。
遵紀守法,認真工作,是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但一個優秀的公民,他的目光不僅會停留在自身上,還會停留在別人身上,特別是困難人士的身上。中職學校,不能滿足于為社會提供合格的技術工人,更應培養出關心社會、熱心公益的優秀公民。而山區職校在德的教育上無疑占有天然的優勢,若能在落實“三重”的基礎上,強化“四德”的培養,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對于他們的人生發展亦一定會產生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