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芬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到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在教學模式上以及教學方法上都更加開放,通過這種教學理念上的轉變,使整個課堂更具備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本文圍繞著創建開發式音樂課堂展開論述,希望通過對音樂課堂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開發式;音樂課堂;音樂鑒賞、創新能力
在素質教學的影響下,對于中學的音樂課堂來講,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通過對音樂的鑒賞,讓學生可以從中領悟到音樂所傳達的情感,進而開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
一、初中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要性
在初中音樂鑒賞的課堂中,開展開發式課堂是實現音樂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音樂鑒賞教學具有它獨特的優勢,通過對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在審美方面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因此,在對中學音樂教學進行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國相關的教育部門對音樂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加大了對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希望可以通過教師教學方法的改變,進而培養學生在音樂鑒賞方面的創新能力。但是,就目前初中的音樂教學方面來看,還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很多教師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這樣就導致音樂鑒賞沒有真正做到與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相結合。目前,在中學音樂鑒賞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應對高考的考試科目上,忽視了音樂教學對學生其它學科的影響以及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教師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嚴重的阻礙了學生在音樂方面才能的發揮。
二、中學音樂開發式教學的方法
在傳統的中學音樂課堂中,由于受到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和音樂的感悟能力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針對中學的音樂課堂來講,必須要注入新的發展力量,力爭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出音樂鑒賞學科對學生日后長遠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好的遨游在開發式的音樂課堂中,教師在教學方面必須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師對中學音樂的內涵進行深入的挖掘
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是音樂創作者智慧與情感的結晶,在作品中融入了作者對生活情感的感悟和對人生的思考。特別對一個優秀的音樂作品來講,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可以從中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內涵,進而讓學生在音樂鑒賞中,感受到音樂所表達出的情感。因此,在進行中學的音樂鑒賞時,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深入教學內容,挖掘音樂當中的內涵,進而引導學生從音樂作品中進行情感體驗。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世界更加豐富。
(二)在課堂中引入純音樂
在中學音樂的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一些純音樂,讓學生欣賞音樂的同時,了解音樂當中的旋律和曲調。因為純音樂中并沒有歌詞對曲調進行輔助,因此,通過對純音樂的鑒賞,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感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并且在欣賞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可以隨著音樂進一步展開,讓學生遨游在音樂課堂中。這樣,不僅為整個中學音樂課堂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也在培養了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想象力。
(三)在中學音樂課堂中加設通俗音樂
在當今社會,通俗音樂已經成為了社會音樂市場的主流,它的傳播性和普及性十分廣泛,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會經常聽到這些音樂。通俗音樂在發展中,也顯現了它的優勢,它的詞曲十分簡單,讓人容易接受,并且在節奏上和旋律上都十分鮮明。因此,如果在中學音樂課堂中,教師能夠引入一些積極向上的通俗音樂的話,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產生學習興趣,并且發表出自己對通俗音樂鑒賞的見解。使學生從情感上和身心上都能夠融入到音樂課堂中來。此外,這種教學方法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獨特的鑒賞力以及音樂思想。
(四)開發式音樂課堂中引入民族音樂
俗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在對中學生進行音樂科目的教學中,絕對不能忽視對傳統民族音樂的教學。雖然,在各個國家之間都會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但是,對于音樂欣賞方面來說,各個國家之間又有一些相同的地方。這就要求中學音樂教師,要在進行開發式音樂課堂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對民族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可以深入的了解我國民族音樂中表達的音樂文化,教師同樣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能夠主動的探索民族音樂的內涵,進而增強民族的自豪感。
綜上所述,中學音樂教師依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中學音樂課堂的熱情,在音樂學習和音樂鑒賞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并且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開闊學生在音樂方面的視野,同時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音樂課堂中來。
參考文獻:
[1]吳疆.培養音樂樂感,增強鑒賞能力——音樂鑒賞教學探討[J].新課程導學(上),2012(06)
[2]車昕竹.音樂鑒賞教學方法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08(05)
[3]于洋.對中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分析[J].學術周刊,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