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駿俊
保險有狹義和廣義之說。狹義上: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的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廣義上:保險是指保險人向投保人收取保險費,建立專門用途的保險基金,并對投保人負有法律或者合同規定范圍內的賠償或者給負責人的一種經濟保障制度。對于保險含義的準確及適當的理解,有利于我國普通大眾理解保險,增強保險意識,有利于保險業的發展。
保險的品種按不同的劃分方式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以保險經營主體為標準,保險形態可以區分為公營保險和民營保險;以保險經營的性質為標準,保險可以分為營利保險與非營利保險;以計算機技術在保險經營中的應用程度為標準,保險可以分為人壽保險和非人壽保險;以風險轉嫁方式為標準,保險可以分為足額保險、不足額保險和超額保險;以保險業務的承保方式為標準,保險可以分為原保險、再保險、復合保險、重復保險和共同保險;以保險給付方式為標準,保險可以分為定額保險和損失保險、定額保險和利益保險、現金保險和實物保險;以保險政策為分類標準,保險可分為自愿保險與法定保險、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普通保險與政策保險;以國家保險立法形式為標準,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損失保險與人壽保險、損害保險與人壽保險、財產意外保險與人壽健康保險;以經濟關系因素為分類標準,保險可以分為企業保險與個人保險、團體保險與個人保險、工作收入保險、財產保險、費用保險。通過這么的保險種類,可以讓大眾更加明了保險的種類,選擇自己合適的保險方式,化解社會和個人風險。
我國由于保險業起步晚,百姓保險意識比較弱,加上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造成我國保險業的落后以及與國際上的保險業發達國家的差距。鑒于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分析目前我國保險業的現狀,普及普通大眾保險意識,推動我國保險產業的發展,促進我國金融產業的發展。
一、我國老百姓保險意識落后
我國是傳統的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國家,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以及傳統保守的思想模式使老百姓的風險意識消極保守,建國以來,保險淪為財政和銀行業的附屬物,保險意識更是非常淡薄,這種從古至今的風險意識造成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瓶頸,國人的風險意識淡薄造成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滯后,這是我國保險業目前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
二、我國保險品種單一且適應市場的能力較差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保險的需求日益多樣化,但是我國保險業所提供的險種卻十分有限,這種對市場的適應能力緩慢的現象嚴重阻礙了保險產業的發展。我國保險業還處于上升發展期還處于探索磨合階段,保險的種類還比較單一,市場還處于上升期,提升的空間還很大,但現在我國相關部門發明保險品種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是保險業相關部門需要改革發展的地方。
三、我國保險業方面的專業人才缺口比較大
保險業處于上升發展的時期,關于保險業從業的專業人才的素質還有待提高,我國現在的保險業還處于那種推銷階段,并不能讓公眾對保險業銷售人員產生信服的感覺,這是因為我國的保險銷售還處于低級階段,保險業的特殊經營方式產生了對展業、精算、承保、投資、理賠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各種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累積的過程,但是我國停辦國內保險業務達20年之久所帶來的一個直接嚴重后果是保險人才培養的斷層。同時保險公司的培訓水平有限,相關院校師資力量薄弱、素質不高、教學手段落后等問題,都使得保險業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滿足快速發展的需要。由于一些保險營銷員缺乏職業道德,缺少相關知識,致使在推銷保險產品時出現誤導陳述、保費回扣、惡意招攬等違規、甚至違法現象,極大地損毀了中國保險業的聲譽。
四、我國保險業的監管力度不夠
保險是經營風險的行業,保險業是以大數法則為其數理基礎的,保險定價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術,而這些技術是多數投保人不了解的。這種信息的不對稱性,需要政府對保險業加以監督管理,以保障投保人獲得合理的保障條件和費用支付條件。 在保險業務迅速發展的情況下,保險監管制度卻明顯滯后。因為監管不力導致中國保險市場秩序混亂,例如保險公司或中介機構資金管理松弛、亂設保險分支機構和保險中介機構、公司之間的不正當競爭和惡性競爭嚴重等,中國保險行業亟待解決這些明顯存在的問題。
鑒于我國保險行業目前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目前我國保險業理賠方面也存在不少的漏洞,無論是國家、相關保險企業和個人,都應不斷加強保險意識,以及理解保險在國計民生的重要作用,只有這樣,我國的金融保險市場才能逐漸與國際市場接軌,才能增強國家的軟實力。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