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嫻
摘 要 在中專語文教材里有很多的關于愛情的題材,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這些愛情內容,對發揮教材的育人作用,引導正值青春期中的中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中專語文 正確 處理 愛情題材
中專語文教學中的教材收集了不少涉及愛情內容的課文,如《牛郎織女》、《王貴與李香香》、《孔雀東南飛》、《荷花淀》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處理好這些愛情內容,對發揮教材的育人作用,引導正值青春期中的中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正確處理中專語文教材中的愛情題材呢?
一、轉變教育思想,大膽處理愛情題材
在中專語文教學中,有不少教師談愛色變,諱莫如深,他們講授教材中牽涉的愛情內容,常常顧左右而言他,草草收場。于是,愛情這人類永恒的、特有的感情,卻成了中專學生的禁區。這種“回避與禁錮”得不償失做法,反而增加了他們對愛情的興趣、好奇,以及對愛情的涉足與嘗試。這對中專學生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這正如羅蘭所言:“回避絕對自然的東西,就意味著加強,而且病態的形式加強對它的興趣。”戀愛是一門復雜的道德觀念極強的藝術,并且都能做到無師自通。我們教師在上課時故意回避愛情題材,不正確去引導教育中專學生,如果他們走入社會沒有社會愛情方面知識,沒有正確地對待愛情和具備的處理戀愛問題的能力,他們有的正熱戀時失度,在戀愛時絕望,愛情的悲劇多于愛情喜劇;他們有的把金錢、地位、容貌作為愛情的三要素,把愛情當作游戲來消遣;當商品來交易;當資本來達到某種目的,茍且結合,釀成終身吃不完的苦果。這些正是我們視愛情為禁區,而釀造成的教育失誤。針對中專學生身心及思想行為特點,按照社會道德規范及《中專生日常行為規范》大膽講授課本中的愛情內容,引導中專學生正確看待這種圣潔的東西,教育他們識別愛情的香花、惡果,讓他們從感性上感受到愛情的溫柔春風,凄寒的秋麗;從理性上認識什么是愛情?愛情是什么?從道德上認識愛情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挖掘愛情題材的思想因素,陶冶學生道德情操
黑格爾說:“愛情里確實有一種高尚的品質,因為它不是停留在性欲上,而是顯示出一種本身豐富的高尚優美的心靈,要求以生動活潑、勇敢和犧牲的另一個人達到統一。”當一個人在愛時,他(她)就想得到對方愛的報答,而這就能激發起他(他)的創造熱情,優良品質,激勵他(她)不斷進步,完善,進而表現出他(她)性格中所蘊藏的一切善良的、美好的東西。這“一切善良的、美好的東西”,這就是愛情中蘊藏的深刻的思想內容,高尚的道德品質,這種思想內容能使人步入到新的道德高度。因此,教師處理中專語文教材中的愛情內容時,就應該挖掘其思想因素,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如講授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荷花淀》、《悼列寧》等課文里的愛情故事時,用主人公共有的人性美,強烈的正義感和事業心,崇高的品質,勇敢的斗爭精神,教育學生嚴格要求自己,正確塑造自己。又如講授《王貴與李香香》一文的愛情故事,用王貴與李香香二人為國家、民族利益,而放棄個人幸福的崇高思想去教育學生,當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應先國家和民族,后個人。再如講授《荷花淀》中的水生與水生嫂的愛情內容,應用他們的愛情故事情節奏出的樂觀主義、英雄主義贊歌感化學生,要求學生學習他們的樂觀主義和英雄主義。而講授《孔雀東南飛》,就讓學生明了這愛情故事表現出的崇高美德,真誠、摯愛、負責和奉獻精神。
三、聯系實際,正確灌輸愛情觀
中專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愛情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因此,教師在處理愛情題材時,不但要用愛情內容中隱含的思想內容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而且還要正確灌輸愛情觀。我教完中專語文教材中涉及愛情內容的課文后,針對學生思想狀況,開了一次以“愛情與學習”為主題的班會,要學生對怎樣處理“愛情與學習”的關系這論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絕大多數學生用從老師課堂教學中吸取的有關愛情方面的思想“營養”,聯系實際,暢所欲言,有的學生以匈牙利詩人多菲的“生命誠可貴”一詩,作為自己的觀點,“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有的女生把歌唱家關牧村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關牧村為了事業上取得進步,獲得成功,而十七、八歲的她還緊閉愛情的閘門。對少數認識上還較模糊的學生,我便逐個談心,耐心教育,收效頗佳。最后,同學們一致認為,中專時代談情說愛,對自己和成長都不利,這等于把沒有羅盤,沒有舵的船投入大海,隨時有潛伏觸沉沒的危險。中專時代是人生中欠壯,待熟的春天,應該抓住這個人生的春天及時播種,辛勤耕耘,只有這樣,才能換來果實累累的盛夏豐秋。
綜上所述,教師對中專語文教材中的愛情題材不要再回避,應該正待、引導、教育學生,使他們在青春期能身心健康成長,從而為人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人生觀,順利地踏入社會。
參考文獻:
[1]語文(基礎版)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學用書及其教參書[M].
[2]語文(共用基礎平臺)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用書及其教參書[M].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經貿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