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寅
摘 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而經過時間的傳承、歷史的沉淀,它沒有消沉下去,反而卻更加綻放異彩,歷史的文化需要傳承,而課堂則是傳播這些最好的媒介,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優秀的文化才沒有被時間所阻斷,在優秀的中國文化中,古詩詞所占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它簡潔、明朗,而且意義深刻,讀起來也朗朗上口。
關鍵詞:加深理解;耐心;素質修養
一、古詩詞可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
中國自1919年五四運動以來才開始大范圍地推廣白話文運動,而在這之前,無論是書籍記載還是在官場上進行交流都是使用文言文的,所以,許多中國的優秀文化與人文知識,也都儲存在其中,它們多數都是以典籍的形式流傳到了現代,而不是以白話文的形式所書寫,而在目前,現代白話文的普及已經有了一定的時間跨度,如今,在多數場合都是使用現代的白話文,所以大多數學生對古文的理解就出現了斷層,出現了障礙,而古詩可以起到一個紐帶的作用,因為它讀起來朗朗上口,與其他文言文相比吸引力更大一些,學生也更喜歡學,久而久之加上教師正確的引導,學生對中國文言文的理解就會進一步加深,對中國古文化的喜愛也會逐層遞進。
二、古詩詞可培養學生的耐心程度
背誦的過程是枯燥乏味的,想必大家對此都有一定的經歷,把一些文字強行灌輸到腦海中,并且還不能忘記,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既是毅力與體力的結合,也是意志與耐心的考驗。通常,在長時間沒有完成預期的目標后,學生都會產生放棄的念頭,這時就需要一定的鼓勵以促進學生個人信心的培養,古詩的背誦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古詩的對照是非常工整的,韻腳也相當明確,這在背誦的過程中會給背誦者省下許多麻煩,同時也有助于背誦者信心的培養,久而久之,背誦者的耐心程度就會被磨煉出來,進而達到鍛煉的目的。
三、古詩詞可提高學生本身的素質與修養
前面曾經提到過,中國的許多優秀文化都隱身于文言文當中,古詩也是文言文的一種文體,同樣它也暗含著許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如果多學習這一類的古詩詞會對學生本身的素質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在《游子吟》當中:“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無疑是在傳播中國的優秀文化,所以,它一定會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加入古詩可以提高學生素質,使其個人的修養得到升華,同時對學生本身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有著正面的作用,這會使學生的整體面貌都得到提升,所以,在中學語文課程中加入古詩詞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