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書凡
摘 要:人教版教材當中小數除法的學習是定在五年級上學期進行的,這一安排是非常合理的,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正好智力發育達到了一定水平,知識積累也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所以在這一階段教學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早一點,那么不便于學生理解,如果晚一點,則是一種教育資源的浪費,所以這一安排非常合理。
關鍵詞:復習;誘導;結論
針對小數除法的學習,每位數學教師都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案,這是每位教師在長期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它最終都會使學生掌握這一章節的內容,今天我就為大家提供一個小數除法的講解方案供大家參考,希望我們能在交流中互相學習。
一、復習思考,引出新的內容
學習小數的除法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揠苗助長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課堂的節奏,在開始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先復習以前的內容,一般情況下,以前的內容都會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便于我們對以后的內容進行學習,所以在學習之初我們應該先復習一下整數的除法,回憶一下整數除法是如何運算的,然后再提出一個運用整數除法而無法解決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深思,引出他們的好奇心,同時引出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合理誘導,細心進行講解
回憶完以前的內容之后,我們就以提出的問題為契機來學習新的內容,例如,所提出的問題是1÷0.25=?我們可以先讓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類推,比如說:1000÷250=?100÷25=?那么10÷2.5=?1÷0.25=?顯然問題就出來了,這時我們應該合理地運用學生的類推能力,只有學生通過自己實驗得出來的結論他們才會信服,他們才會融入腦海之中,這時我們就應該合理誘導了,讓學生自己分析,先讓他們看除數和被除數都是整數的情況下1000÷250的結果與100÷25的結果,計算1000÷250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減少十倍,然后算式就可以等同于100÷25這個式子進行計算了,分析到這我們再讓學生考慮既然同樣地擴大或縮小倍數算式得出的結果是一樣的,那么這個規律可否引用到小數當中呢?誘導之后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試驗,這時學生一定會得出自己心中想要的結果,他們會發現這樣的規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一般來說學習進行到這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
三、給出結論,整合所學信息
當學生得出結論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結果進行肯定與總結,然后權威地告訴他們小數除法的運算法則,除數為小數時,先把小數變成整數,然后進行除法運算,得出結果就為最終結果。
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一定可以快速地理解小數除法的真諦,他們同時也會把法則牢牢地印在記憶當中,因為這是他們自己推導出來的結論,因此這種教學方案一定會快速有效地教會學生這一章節的內容。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