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華
摘 要:漢語拼音是學生識字的基礎,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通常是先教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然后再進行識字訓練,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貪圖速度,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關鍵詞:教學器具;朗讀;作業輔導
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后,一般在小學基礎年級,學生都會穩固地掌握漢語拼音的知識,但學生的記憶只是短暫性的,如果不進行及時的鞏固,那么他們所學到的知識也會很快地忘記。所以,單純地在初學階段教會學生學習拼音并沒有完成全部的教學任務,只有讓學生牢牢地記住所學拼音,并使其印進記憶深處,融入腦海之中,教師才算達到了完整教學的目的。那么針對小學基礎階段的學生應該如何幫助他們鞏固已經學會的漢語拼音呢?
一、運用教學器具幫助學生復習
因為是處于基礎學習階段,學生的年齡大約都處在7~8歲,如果想提起他們的興趣,聚焦他們的注意力那將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玩心太重,時刻想的都是玩,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想一定的辦法了,如果強行讓他們按教師所說的做,那么結果是收效甚微的,有可能還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一定要想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而運用教具就很容易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例如,運用拼音卡片教學,設計出一些游戲方法,然后在學生都掌握了拼音的情況下進行游戲,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拼音得到了鞏固,可謂是一舉兩得。
二、大聲朗讀幫助學生復習
俗話說:“熟能生巧。”這句成語表達的意思就是多多練習就可以使掌握的東西更加熟練,所以在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時我們也應該秉承這一原則,而在課堂上大聲地朗讀就能達到這一效果,方法既簡單效果也顯著,所以可能讓廣大教師大范圍的推廣。朗讀是加深記憶的一種特別好的方法,平常我們在朗讀時都是先把眼中看到地輸入大腦之中,然后經過大腦的分析得出所讀內容的正確讀音,進而通過語言把所要讀的內容敘述出來,整個過程看似比較簡單,但它卻具有非常強的連貫性,通過大范圍內的朗讀,學生一定會對所讀的內容印象大增,進而達到復習記憶的目的。
三、課下作業輔助學生復習
課堂上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但課下的工作也不容忽視,往往決定學生成績的恰恰就是那些我們平時不太注意的課余時間,所以在這一時間段內教師可以留一些與拼音相關聯的作業讓學生進行練習,加之有家長的輔助,那么復習鞏固的任務就可以迎刃而解,同時也合理地分配了時間,所以教師如果想更好地幫助學生鞏固拼音就一定得學會利用課余時間。
拼音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它們的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只有熟練地掌握它們,才能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拖后腿,才能使以后的學習更加輕松愉快。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