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具體目標是培養一支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勞動技術隊伍,重點在于培養受教育者的職業素質,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等。它主要為“職業”而教育,是為獲取一種為謀生而就業的技能,實質是生計教育。學生的質量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對于職業學校的學生,質量重點在于專業知識扎實,操作技能過硬。這樣的人才能立足于社會,這樣的職業學校的學生才能“招得進”“學得好”“送得出”“用得上”。中等職業教育要嚴格按照市場需求來設計自我,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辦學方向,不但從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在這一過程中,職業學校的師資力量成為了最為關鍵的一環,它是決定一所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這幾年,職業教育出現學校招生、學生就業等種種困難,顯現出了中職學校本身改革力度不夠,畢業生質量達不到市場要求等一系列弊端。所以教師無論從思想上、認識上,還是能力上都應有較大的轉變,那么,要搞好中等職業學校教育,要培養出實用人才,教師必須具備哪些素質呢?筆者現作以下淺談。
一、熱愛中職教育
這是中等職業教師良好素質的首要前提,教師只有熱愛教育,才能獻身教育,無怨無悔。中等職業教育是具有崇高社會意義和教育價值的事業,熱愛中職教育取決于教師的默默奉獻精神,我們要不斷提高服務中等職業教育的自覺性,通過提高認識,修身、靜心、升華境界逐步達到對中等到職業教育的熱愛與忠誠。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基本的人際關系,建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教師是關鍵。教師應該用包容的心境和諒解的胸懷善待犯錯誤的學生,用真心播下愛的種子,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中職學生比基礎教育學生更需要用心去愛護關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盡可能使自己在各方面全面發展,努力追求一種健康、完整、和諧的人格,用學術上的影響力和人格上的感召力來熏陶學生、感染學生,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品格情操。
二、教師應有全面教學能力的素質
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使教學手段和方式發生和巨大的變化。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被多元化的現代教育手段代替,尤其是以多媒體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的中廣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手段不段更新的背景下,作為教師,我們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質和能力,與時俱進,使自己盡快能夠駕馭新的技術手段。
教師的教學能力分別體現在四個過程,那就是課前備課的過程,課堂講課的過程,課后反思、練習的過程以及檢測考試的過程。在課前備課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并確定教學的方法以及所采用的教學手段。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思維敏捷、情感充沛、語言簡潔、體態大方,在講課中要體現重點、難點,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反應,通過創設情境以及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在課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在課堂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教學效果做深刻的反思,為以后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檢測階段,要在深刻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下決定試題的難度、層次以及取得的效果。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自身專業基礎知識。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遞,授業,解惑,啟迪,這就要求自身專業知識必須更加完整、更加系統、更加扎實。一方面應當掌握自身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做到深入淺出,真正消化理解,使之轉化為職能,為教學服務。另一方面應當了解與自身專業相關的新興邊緣學科或交叉學科的一般情況,從而使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三、完善職教教師管理制度
我們要積極參加各種重點專業培訓及相關專業理論、職業教育理論和專業教學方法的學習,了解企業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學習所教專業在生產實踐中應用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切實提高教師的“雙師”素質。只有不斷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做到一專多能。中等職業教育強調知識的實用性、綜合性和適應性,另外,我們要隨時跟蹤并及時調整和更新所教知識,注意開發新課程,在教學中融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熟練地把系統的學科知識進行提煉,轉化為實用性的知識,并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設計。廣泛涉獵相關的知識領域,提高自己駕馭知識的能力,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關注專業科研動向,提高科研能力。中等職業教育是一項日新月異的事業,對科學研究的要求更為迫切,需要研究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因此,要求教師始終保持對職業變化的敏感,善于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用科研的方式加以對待,進行系統的理論分析,掌握教育研究和專業研究的基本方式,保證研究的嚴謹性和準確性。總之,中職教師要勤于研究,勇于實踐,以科研為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四、有良好的心理學修養,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教師教育對象是人,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精神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引導學生健康活潑地成長。在工作中,教師應尊重、信任學生,讓每個學生心中都充滿陽光。信任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力量,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每個人都是可塑之材。教師真心地信任學生,學生才會真心地相信教師,這樣才能消除他們心中的隔閡,他們才會對教師敞開心扉,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和教育,才會自覺地去轉變自己。讓學生在輕松和諧、親切自然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應該做到體諒、寬容學生,使教育真正深入到學生心靈深處。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民主、寬容的手段去教育學生,使學生從心理上敬佩教師。尤其是一些“后進生”由于自制力差,會出現一些反復性的錯誤,使教師感到頭疼。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錯,教師就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給學生一個臺階下。學生會從教師的寬容中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護和人格的尊重,從獲得這個尊重開始,就可能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省,實現“內心矛盾和斗爭”,這是一個從被動接受教育到主動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
總之,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舊的教育觀念,努力提高創新的能力,掌握靈活的教學方法,才能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