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紅
特級教師于教正老師曾經說過:一位教師是不是成功了,可以問問學生是否喜歡這位教師。如果學生說喜歡,那么這位教師就成功了。“親其師,信其道。”所以,只有做讓學生喜歡的教師,才能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
我曾在班里對學生進行調查,題目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參與調查的學生共53人。我認真閱讀了學生的直言文章,經過梳理,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大體涉及以下幾個方面:道德高尚,寬容待人,幽默風趣,講課有方法。
一、把精彩的課堂留給學生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師德,還要精通業務。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是知識淵博、情感豐富的人,能夠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文中的人物對話,在學習中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受到情感的熏陶。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備課時不僅要看透教材、而且要吃透教材,更要用透教材,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教材編寫的意圖,體現新課標的精神。教師課后的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反思中會不斷成長,不斷進步,更好地優化課堂。要常反思我們的課備得是不是充分,還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反思我們的課堂,是不是激發了每一個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反思自己是不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法,是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等,我們每天都這么想想,才能把精彩的課堂留給學生,才能和他們一起陶醉在文本中,彈奏一首和諧的樂章。
二、對待學生要愛與寬容
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愛因斯坦說:“善于寬容也是教育修養問題。”寬容是一種氣度,是一種胸襟,是一種修養,是化解師生對立情緒的一劑良藥,更是映射教師高尚師德的一面鏡子。學生是正在成長的人,他們的身上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是極為正常的,我們要用成長的觀點看待學生,理解他們,并積極地引導他們調整方向,改正錯誤,駛向理想的彼岸。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倡“愛滿天下”,這充分說明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我們班一名新轉來的男同學,脾氣很犟,做事沒輕沒重,說話臟字不斷,什么都是自己對,學生們都疏遠他。我及時和其家長聯系,了解了該學生的一些情況。原來他父母離異,現在跟著母親生活,母親工作很忙,平時也沒時間管他,姥姥姥爺又怕孩子受委屈而百般袒護。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平時就多關心他,在開始時他總是有一種戒備心理,生怕別人要傷害他,做好了與老師抗爭的準備。我雖然一次又一次被他“打倒”,但我始終堅信愛一定能改變他。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幾個回合的較量之后,慢慢地我發現他不再敵視我,對于我的話能夠聽進去了,說話時臟字少了,做事也穩當了許多,和學生關系也緩解了。
三、擁有一顆頑童之心
很多時候學生有什么事都不愿跟大人說,覺得和我們沒話說,因為生活閱歷的不同,產生了很深的代溝。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教育者,為了更好地與學生溝通,不能光從成人的觀點、角度思考問題,要擁有一顆頑童之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拉近師生關系。在平時,為了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喜歡什么我就關注什么,一起談他們的偶像,一起聽他們喜歡的歌曲,一起評論他們喜歡的漫畫,一起談他們喜歡的游戲等,甚至強迫自己也喜歡他們喜歡的籃球運動,不恥下問地向男同學請教籃球之道。共同話題多了,學生的一些想法,在他們不知不覺中我就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一些家長總是說我能了解班里的每一個學生,其實不當“老頑童”怎么會有這么多的收獲?
四、要做幽默型教師
英國學者M·鮑門指出:“理想的教師應當達到藝術化的教學水平,善于利用幽默來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學得更好。”課堂中的教學幽默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消除疲勞,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距離,達到委婉的批評教育等等。可見,恰當的課堂幽默,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一次我正在講《學弈》一課,教室外面很熱鬧,一個挨著窗戶的學生不時向外看。我叫起他來提問:“兩個學生的學習結果不同,根本原因是什么?”因為他一直沒聽,所以不知所措。我請其他學生用原文回答。我一手握拳,頂住額頭,做出思考的樣子,就勢把原文進行了改編:“大多數專心致志,惟王老師之為聽;其一人雖聽之,一心只顧窗外世界,思玩它個痛快。雖與眾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學生們樂了,他也不好意思再看外面了,一直認真聽講。
幽默不只限于課堂,生活中同樣需要幽默。雨果認為:“人生是一串由苦難組成的念珠,我們應笑著數完它。”人們都喜歡具有幽默感的人,學生也不例外。我班男生特別愛玩籃球,而我對于籃球知識知道的不多,所以有時我會站在場外當他們的粉絲亂喊。一次我越看越興濃,隨口對身邊的學生說:“要不是我年事已高,真想跟他們一起瘋。”學生們一聽就樂開了,捂著嘴笑著說:“王老師您哪里是年事已高,分明是太胖跑不動嘛!”我哈哈大笑起來。
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更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用一顆熱情的心去感染學生,在言語間傳遞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學生之間達到心靈的溝通與默契。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