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靜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盡快地將學生帶進英語之門,并取得大面積收獲,歷來是一道具有挑戰性的“門檻”,其中互動教學在學好英語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發現,在英語課堂上,師生互動形式單調,教師注重單一知識點的講授,任務型教學模式缺乏靈活性、多樣性及有效性。為此,筆者在英語互動教學實踐過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和思考,僅供參考。
一、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
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課堂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的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發揮作用。”讓學生自由呼吸就是要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使我們的課堂不再充滿古板和嚴肅。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課堂活動中。
如,在七年級下冊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的學習中,學生模擬在飯店點餐的情景,學生分別扮演服務員和顧客的角色進行對話。學生對此很感興趣,積極對話。
另外,在課堂互動時,教師對學生的錯誤應以寬容的態度對待。表揚他們回答問題的信心和勇氣,幫助他們以一種輕松而愉快的心情去改正錯誤。當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給予鼓勵、幫助和引導。當他們成功回答問題后會感到自豪,從而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樹立信心。正所謂,看得見的進步就是興趣產生的開始。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建構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互動課堂環境,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二、師生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是有效互動的重要保證
情感是人對現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度和不同體驗。情感對個性心理特征和行為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這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因此,在每節課的leading-in部分,我會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安排一個環節-Free talk with a topic,和學生從感興趣的話題交談引出本節課主題。例如,在講授八下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Reading部分時,先提出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robots?”由學生對機器人的了解入手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從而進行reading的學習。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教師要正確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化學生的心境。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么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三、所有學生都參與活動是構建有效互動的必要條件
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呈現出來的是不同的學習層次。課堂上教師應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來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課堂活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進來,需要就教師在教學中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從而達到鼓勵學生學會合作、發展與人溝通的能力的目的,使所有的學生都獲得進步。
現在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忙于教學,比較注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較外向的學生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于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或學習后進生關注較少,這個情況應引起教師的注意。
四、組織形式、教學安排和準確評價是有效互動的關鍵環節
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組織形式完成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應服從于活動的內容。課堂教學中的任務設計要考慮學生的交互參與,應采取有利于激勵學生參與交流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所選話題要能使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能激起學生進行交流的沖動。要考慮給學生語言或活動交流空間,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演示、操練、合作,自由輕松地進行活動從而使交互活動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總之,制約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并善于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么就能充分發揮這一教學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吳惠忠,韋杏.初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成因分析.新課程研究,2011.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交通大學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