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是人文積淀的千年古邑,歷經烽火的紅色蘇區,風景秀美的生態家園,激情爭先的海西前鋒。
建寧以蓮聞名,素有中國白蓮之鄉的美稱。建蓮外觀粒大飽滿,圓潤潔白,色如凝脂,歷史上建蓮被譽為“蓮中極品”,具有補脾、養心益腎等攻效。
經歷革命風雨洗禮的建寧,如今踏上了建設生態新蓮鄉的彩虹橋。
佳人淚匯一泓清源
初到建寧,最先欣賞到的美景就是夜幕下一泓清水如絲帶般從縣城中飄然而過。據介紹,這條河名叫濉河,“濉”乃佳人的眼淚。建寧,難怪這般清秀恬靜,原來是日夜被佳人淚所浸潤,這般的詩情畫意。
清澈的濉河是一泓清源中的一支,建寧地處千里閩江正源頭,是福建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水熱條件極為優越,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地理區域。
建寧具有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是南方重點林區縣、“中國建蓮之鄉”、“中國黃花梨之鄉”、“中國無患子之鄉”、“中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也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森林公園。土地總面積257.5萬畝,有林地面積176.5萬畝,森林覆蓋率68.6%,現有活立木蓄積量863.7萬立方米,毛竹立足量4304萬根。
依山傍水的建寧毗鄰福建境內第一高峰金繞山,盛產名茶金駿眉。漫山遍野,四季皆可賞花,梨花、桃花、杜鵑花、金針花、荷花五朵金花點綴出建寧山清水秀之外的嬌艷。
姹紫嫣紅開漫天,金繞山上金駿眉,佳人淚畔聞果香??諝馇逍?、生態優美的建寧也因多汁美味的水果遠近聞名。
建寧“三子”闖天下
每逢七月是建寧收獲的季節——4.5萬畝荷葉田,采蓮女穿梭其間;10萬畝黃花梨碩果累累,沉甸甸的,壓彎了枝頭;7.8萬畝雜交水稻制種基地里機聲轟鳴,收割機在起伏的稻浪里收獲水稻良種……
建寧以“三子”——蓮子、梨子、種子聞名遐邇。近年來,該縣依靠科技力量,運用新技術,研發新工藝,培育新品種,讓蓮子、梨子、種子走出山門闖天下。
新品種,讓建寧農民鼓起了“錢袋子”。建寧縣濉溪鎮大元村坪上小組,蓮農朱清貴家的8畝蓮田中,有3畝是縣蓮科所推廣的新品種——“建選35號”?!斑@個品種的蓮子顆粒更大,更圓潤,品相好,稈很粗,不容易倒伏?!闭f起新品種的優點,朱清貴頭頭是道。
朱清貴是位老蓮農,種蓮20多年,由于建蓮品種退化嚴重,產量逐年下降,從每畝60公斤降到40公斤。朱清貴種蓮面積不得不逐年減少。
建蓮產業陷入低谷,找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建寧縣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蓮子科學研究所,培育出建蓮新品種——“建選17號”,平均畝產80公斤,畝產值增加千元以上。去年3月,新品種“建選35號”通過新品種認定。
今年,朱清貴所在的大元村,這一品種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不僅如此,“建選35號”還走出建寧,在永定、建陽、武夷山等地落戶,總面積上千畝。
建寧黃花梨遠近聞名,早年集中在七八月上市,價格一直上不去。從2004年起,縣里引進早熟新品種“翠冠”,提早上市時間,每公斤價格要比普通黃花梨高出2.5元以上,目前,這一新品種總面積達4萬畝。近兩年,縣里又開始推廣更早熟的“翠玉”品種,幫助農民增收。
在建寧縣從事雜交水稻制種的種業公司,從上世紀70年代的3家,發展到現在的20家,品種組合也由最初的5個,發展到現在的171個。
“品種組合多,農民選擇余地就大,銷售行情就好?!苯▽幙h農業局種子管理站站長何漢良說,今年,建寧7.8萬畝雜交水稻制種,預計可為農民帶來收入2.1億元,人均增收1500元。
每逢翠冠梨的采摘季節。對于采果工陳菊秀來說,今年在綠源果業采果輕松不少:最高處的果實,踮踮腳就能采到。
“以前得隨身帶著梯子,用來采摘高處的果實?!标惥招阏f,自從果園實行棚架栽培后,就再不用帶梯子了。
在綠源果業老總付興安眼里,棚架栽培好處多多?!鞍汛怪钡闹l拉平后,優質果的數量增加了;枝條有了棚架的支撐,掛果量可以翻一番?!备杜d安說,有了棚架,就算是大風天氣,梨子也不容易被風刮落。
果山也容易成為水土流失的重災區。建寧縣通過種草、套種、挖溝修渠等方式治理水土流失,成效初顯。從2003年開始,建寧縣水土辦就在綠源果業設立示范點,進行果園種草治理水土流失的嘗試。
走在果園里,只見果園外面是埂,里面是溝,有效地阻止了水土流失。從山頂到山腳,水溝蜿蜒而下,每隔一段,就有一個沉沙池,雨水流到蓄水池被收集,用于果山灌溉。
在綠源果園里,滿山的黑麥草都是特意種的,每年秋季泥土深翻后播種,第二年五六月份壓青,當作肥料用?!肮麍@種草,對草的品種要求很高,一是根系不能太發達,否則容易和果樹爭肥;二是不能太高,否則影響勞作;三是作為綠肥,還要肥力足。”付興安說,他和水土辦經過多年試驗,終于找到了黑麥草這個好品種。
據介紹,果園種了黑麥草后,雨季雨水不會把表層泥土沖走,干旱時可以防止水分蒸發,一舉兩得。此外,在保水的同時還增肥,每畝黑麥草種植成本只要20元,深翻當綠肥后,省下的肥料錢卻有上百元。
除綠源種草保水增肥外,溪口鎮高圳村果園在梯壁上套種黃花菜,同樣實現了保持水土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贏。
建寧縣大力推廣果園“果-草-牧-沼-菌”的水土保持生態果園建設模式,發展立體農業。此外,3月漫山梨花如白雪,8月枝條低垂果飄香,建寧11萬畝黃花梨正成為一張獨特的旅游名片。
在雜交水稻制種中,如果父本與母本的花期對不上,產量將大幅度減少。在種業技術員的指導下,李方東通過精準的水肥管理,實施必要的人工干預措施,使花期誤差減到最小,“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崩罘綎|說。
如今,建寧縣已成為我省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年產量1.8萬噸,占全省總量的八成,稻種遠銷印尼、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
建寧以白蓮遠近聞名。蓮子加工的新工藝,大幅度增加了蓮產品附加值。鮮嫩的蓮子,能提取蛋白粉;新鮮的荷葉,能制成荷葉茶。
文鑫蓮業是國家級創新型企業。“我們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占全年銷售收入的6%以上。”公司老總帥金高介紹說,企業已獲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并擁有對蓮葉、蓮梗、蓮芯等蓮子附屬物進行深加工的先進技術。
閩江源綠田、福鑫蓮業、蓮蓉集團等企業也不甘落后,通過技術創新,采用新工藝,生產出速凍鮮蓮、蓮芯雪茶、蓮子露等建蓮產品40多種,遠銷海內外。
實現華麗蛻變的,不僅僅是建蓮,還有黃花梨。
建寧黃花梨以前只賣鮮果,臺企福建興輝食品公司獨辟蹊徑,對黃花梨進行深加工,每年都有新產品研發成功:2008年,研發出黃花梨果醋;2009年,推出黃花梨茶味飲料;2010年,黃花梨果酒面世;2011年,黃花梨果肉飲料批量生產。“通過深加工,附加值翻了好幾倍,企業和果農都得到實惠。”董事長董秧秧說。
如今,建寧縣以蓮子和梨子深加工為代表的食品加工業,通過科技創新,研發新產品,效益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全縣食品工業實現產值6.46億元,同比增長18.59%,占工業總產值的22.92%。
一場沒有硝煙的生態保衛戰
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建寧縣遭受了歷史罕見的持續低溫冰凍災害,此次冰凍災害給建寧縣國民經濟和人民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嚴重影響群眾正常生產生活,是57年一遇的最為嚴重的冰凍災害。持續出現雨夾雪、凍雨、小雪和雨凇天氣,長達16天,抗災救災工作出現多次反復。全縣9個鄉鎮全部受災,受災人口11.2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5%。災害造成全縣直接經濟損失約12.18億元,約占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60%,電網基本癱瘓,林業遭受毀滅性破壞,通訊、廣電、供水等重要基礎設施損毀嚴重,一度造成全縣交通中斷、供電中斷、通訊中斷、全部工礦企業停產、群眾被困達3.8萬人。
這次雨雪冰凍災害,給建寧縣林業造成重創,直接經濟損失大。據國家林業局委托華東林業規劃設計院調查核實,全縣林業直接經濟損失8.99億元。全縣普遍出現“杉木斷頭、松木折腰、雜木去枝、毛竹彎裂”現象,嚴重影響了建寧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廣大林農長期以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精心營造的“小康林”、“致富林”幾乎毀于一旦。此外,冰凍災害對閩江正源生態安全影響極大。
為盡快恢復森林生態,改善森林生態景觀,建寧縣重點從封山育林、造林更新、林分修復、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等方面進行了生態修復。五年來,建寧縣趨利避害,努力將不利因素變為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冰災后形成的大量采伐跡地,大力營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加快林種樹種結構調整。引進福建源華林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建寧縣投資營造8萬畝無患子生物質原料林基地,成功地打贏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生態保衛戰。
無患子 綠色新能源“搖錢樹”
2008年建寧遭遇罕見冰災之后,全縣200多萬畝森林受災。對于災后植被的生態修復,建寧沒有種植時下流行的油棕,而是經過調研、考察和專家論證,另辟蹊徑調優樹種,引進了無患子樹種。而當年,“源華林業”也正在尋找合適的林地種植無患子。雙方一拍即合,建寧縣與“源華林業”對接了無患子皂苷及生物燃油的提取分離技術研發項目。
在建寧溪口鎮楓源村頭,郁郁蔥蔥的綠樹上掛滿串串黃果,乍一看像是“龍眼”??蓜冮_果皮,有股淡淡的皂香。這就是無患子,俗稱肥皂樹,洗手果、菩提子,其厚肉質狀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加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可用于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潔劑之一;其果仁含40%脂肪油,可以提煉生物柴油,也可用于制作佛珠。無患子是一種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極高的闊葉樹種,利用無患子干果可加工油脂、皂苷等,無患子根系發達,枝葉繁茂,具有很強的保持水土功能。通過推廣種植無患子樹種,改變了過去建寧縣杉木、馬尾松“當家”的狀況,有效地調整了林種樹種結構,勢必帶來“不砍樹,也能致富”的良好效應。
早就聽說過無患子,但始終沒有親眼見過其“廬山真面目”。初次來到建寧,多次看到建寧城區豎有“中國無患子之鄉”幾個大字。2010年,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建寧縣“中國無患子之鄉”稱號。
在縣委人員的陪同下,記者在距離城關20分鐘車程的溪口鎮楓源村,找到了無患子生物能源樹種種植示范區。爬上一個小山包,遠遠就能望見綠樹上掛滿了串串黃果,非常像“龍眼”。摘下一顆,剝開果皮,連籽都很像龍眼。見記者疑惑,福建源華林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翁震解釋說,這就是無患子,和龍眼、荔枝、紅毛丹同屬無患子科,可以說是“近親”。
雖說是“近親”,可無患子的果實并不能吃,卻有其他的大用途。翁震說:“無患子的果實俗稱洗手果。古時候,人們就是拿這個洗衣服、洗澡?,F在有些地方洗衣服,往洗衣機里扔一把無患子,就能洗出豐富泡沫。無患子果皮是純天然、無污染的清潔劑,其產品產業化之后前途無量?!?/p>
果不其然,記者揭下一塊無患子的果皮,握在手心里和著水搓,不一會兒就揉出了豐富的泡沫。
翁震說,今年采摘后的無患子果實先風干貯存,待明年在建寧的生產線建好后,就可以提取無患子果皮的皂苷,做成洗發水、肥皂、沐浴露等等。
“無患子果皮做洗滌劑,果仁含40%的脂肪油,還能提煉生物柴油,這也是我們種植無患子的最主要原因?!?翁震說,公司在建寧經濟開發區規劃征地170畝,用于無患子干果深加工生產線建設,目前,公司已擁有無患子皂苷提取、無患子生物柴油、無患子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等多項專有技術及專利。待無患子大部分進入盛產期,將采摘無患子果實,提煉生物柴油。
無患子生長期長,原本在福建省并不多見。而如今,建寧種植了7.5萬畝無患子,種植面積居全國縣級之首。無患子在建寧“安家落戶”還要從2008年的冰災說起。
翁震說,2009年春,公司就在楓源村種了1500畝的示范林,當時種下的是3?6年的成年樹,這樣結果快一些。今年,這片示范林60%?70%結果,再過幾天就可以采摘了。其他幾萬畝的無患子林地今后若干年,將陸續進入采摘期?!盁o患子盛產后,每畝可產干果1000公斤以上,實現產值5000元。”
只摘果,不砍樹,建寧遍植無患子不僅實現了災后的生態修復,也孕育著綠色“新能源”的經濟效益。
“石頭村”盛開“旅游花”
為了更好地保護福建省的母親河,美麗的金繞山被劃為閩江源自然保護區范圍內。上世紀80年代伊始,從坪崗上、朱家坳、苦竹坪、墳背、川凹等高山偏遠自然村的客家人遷徙來到金繞山腳下,建立了高峰村。
路旁臥著石頭,山上攀著石頭,田中躺著石頭,竹林長著石頭……走進建寧縣高峰村,仿佛來到一個石頭的世界。
村里土地貧瘠,石頭多,交通不便,村民們沒有地種,不能砍樹,每年拿到的補貼又少得可憐,生活一直清貧?!霸谶@里,靠種地致富,難!”回憶起當年的艱苦,村支書說,“高峰村人均只有六分地,一個斗笠一塊田,一件蓑衣一塊田;種地也沒什么效益。早些年,許多村民都陸續搬走了?!?/p>
近些年,高峰村建起了農家樂,村民們漸漸改變了對石頭的情感?!皠e小看這些石頭,如今可是寶貝啊。”村支書邊介紹邊帶著我們往村里走。
在這里,我們看到昔日的“石頭村”,已然成了“旅游村”。魚塘里,游客們正拿著魚竿釣魚;菜園里,家長帶著孩子體驗QQ農場的樂趣;溪流里,游客享受著漂流帶來的陣陣涼意……
2006年開始,建寧利用高峰村獨特的資源優勢,搞起鄉村休閑旅游。幾年過去,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峰漂流、雌雄雙瀑、高峰古道、QQ農場等景點,集娛樂、觀光、住宿于一體的“農家樂”等一一呈現,高峰成了縣里首個“旅游村”。“我家現在4口人,有3人在高峰漂流公司上班。那年,我毛遂自薦,成了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愛人在村里負責旅游接待,孩子也不再外出打工,成了公司的售票員?,F在,我們都是上班族啦!”從村民李茂盛的臉上,我們看到了自信。
村里搞旅游,大家都受益。漂流公司十幾名員工都是高峰人,從事著管理、會計、安全員等工作;近百名村民從事著與鄉村旅游相關的餐飲、種養、運輸等行業;還有許多村民和李茂盛一樣,由莊稼漢搖身變成小老板……
村子美了,旅游火了,村民富了。村支書說:“2006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僅2000多元,現有8700多元啦!”
眼下,100幢規劃統一的琉璃瓦屋頂的別墅已建成,村民有的已入住,有的正在進行室內裝修。與別處建新房不同,高峰村將新房建設和旅游規劃相結合,把新房建成家庭旅館,規劃了48家336個床位,發展20家“農家樂”,開設18個店鋪,形成一條購物街。
旅游紅火了,水泥路通了,轎車入戶了,村民返鄉了……如今,“石頭村”126戶人家走上了生態旅游的致富路。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建寧正闊步走在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諧共贏發展的康莊大道上。建寧縣黨委書記林守欽說:“打造建寧‘生態新連鄉品牌是15萬建寧人的心愿,2013年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建寧將持續推進閩江正源生態新蓮鄉、閩贛邊界活力新蓮鄉,海西中部富裕新蓮鄉的建設。”